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十九章结交文化名流

搞定新闻界后,杜月笙还不满足,他还需要结交一些有名的文人墨客,来为自己装点门面,抬高自己的身价。

章太炎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在国人心目中很有威望。杜月笙一直想与他结交,但苦于没有可以递上话的朋友。

可杜月笙的运道实在是太好了,就在他苦于没有门路结交的时候,章太炎却主动找到了他的门上。

事情是这样的:章太炎有一个侄子,正好居住在法租界,他与一位颇有背景的人士发生了房屋纠纷。他求章太炎帮他出头。章太炎早就听闻过杜月笙的大名,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忙。

杜月笙收到信后,大喜不已,很快就把这事给摆平了。

由此,杜月笙就和章太炎攀上了交情。

不久后,他亲自到章太炎府上拜会。两人会面后,居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在闲谈中,章太炎问到杜月笙名字的来历。杜月笙告诉他,自己是农历七月十五夜晚出生,当时月亮正圆,于是父亲便为其取名“月生”。

杜月笙说完后,章太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杜先生的好是好,但不够大气,如果你不嫌弃的话,老朽给你换个名字如何?”

杜月笙一听满腹经纶的章太炎要给自己改名字,心中顿感荣幸之极,连忙说:“好,好,我一切听从章先生的。”

章太炎笑了笑,说道:“我看杜先生不如改名为‘镛’,号月笙。‘笙’为生字头上加一个竹字头。”

章太炎一边说,一边拿手在桌子上比划。

杜月笙本来就没读过几天书,根本就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别提其中蕴含的深意了。

看到杜月笙一脸的不解,章太炎给杜月笙解释道:“《周礼》上讲,‘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谓镛’,镛者功也,故取名为镛,号月笙。”

听章太炎解释完,杜月笙其实还是一头雾水,但他听章太炎说得头头是道,心中敬佩不已。他赶紧站起来,朝着章太炎深深地鞠了一躬,毕恭毕敬地说:“多谢章先生赐名,以后我就叫杜镛了。”

临别时,杜月笙不动声响地将一张2000元的钱庄庄票压在了茶杯底下。此后,他每月都派人送钱接济当时境况并不太好的章太炎。

此后,一有空闲,杜月笙便到章太炎的府上聆听教诲,两人建立了“平生风义兼师友”的深厚友谊。后来,杜月笙要修建杜家祠堂,章太炎不惜国学大师的身份,屈尊降驾,亲自为杜月笙修订了家谱。

除了结交章太炎,杜月笙与当时的著名律师秦联奎的结交,也被传为一时佳话。

杜月笙结交秦联奎,是以“赌”为媒。

话说杜月笙搬到华格臬路的新宅后,曾在公馆里大设赌局。这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其场面大得惊人,来杜公馆赌博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名流,他们视金钱如粪土,经常是一博万金。

当时,秦联奎刚刚执业不久,手里积攒了一点钱,但又不太多。听说杜公馆的豪华赌局后,他心痒难忍,十分向往。终于,有一天他鼓足勇气,请杜公馆的常客朱如山带他来玩两把,碰碰运气。

不曾想,刚刚玩了几把,秦联奎带来的4000块钱就全输光了。当时,吃一桌鱼席不过五六块大洋,普通人家的女仆一月工资只有一两块大洋。所以,4000块钱对秦联奎来说,真不是个小数目。

输了钱后,秦联奎懊恼地站起身,付了赌帐,转身走了。

这一幕正好被杜月笙看到了,他问朱如山:“你的这位朋友是做什么的?”

朱如山告诉他:“他叫秦联奎,是个刚刚执业的小律师,本来是说来见见世面,没想到竟然输了4000块。”

杜月笙听罢,有意结交。于是立即叫人取出了一张4000元的钱庄庄票,对朱如山说:“麻烦你把这张庄票退还给他。当律师靠的是摇笔杆、用心血、动脑筋、费口舌,能挣几个钱啊?我不能赢他的钱。”

朱如山把杜月笙的钱和话都带给了秦联奎。秦联奎收到庄票后,感念杜月笙的豪爽和义气,之后便经常前往杜公馆,渐渐地与杜月笙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他成了杜月笙的义务法律顾问,为杜月笙处理法律事务,甚至运筹帷幄,可谓殚精竭虑。

有了这些文化名流装点门面,杜月笙在知识界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久之后,上海滩的“才子律师”江一平;留法博士,后担任国民党上海地方法院院长的郑毓秀;乃至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章士钊,以及晚清名士后加入中国***的杨度,都成为杜月笙的好友。曾任吴佩孚的秘书长、人称“江东才子”的杨云史,当过国民党监察委员、号称“诗人”的杨千里,也先后成为杜月笙的私人秘书。

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杜月笙俨然已经由黑帮的流氓头子脱胎换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绅士。这是他跻身“上流社会”,跟那些曾经耻与黑道人物为伍的名流平起平坐的重要一步。

第三十章做了名伶的保护伞

受到黄金荣的影响,杜月笙也非常喜欢听戏。一来二去,他就与许多前来上海滩开唱的名伶建立了很深的交情。

那时候,凡是来上海演出的名伶,都要依照老规矩拜码头。所谓拜码头,其实就是前去拜见本地有势力的大亨,以保证自己演出时不会受到本地恶势力的刁难。在上海滩,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这些名伶首先要参拜的。拜了他们,就相当于为自己找到了一把保护伞,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唱戏了。

杜月笙结交过众多伶人,但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梅兰芳。

杜月笙初识梅兰芳,是在黄公馆。那是1913年,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到黄公馆拜见黄金荣。这次见面,杜、梅两人并没有深谈,也谈不上什么交情,不过,互相之间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等梅兰芳二度驾临上海滩的时候,杜月笙已是首屈一指的大亨,梅兰芳自然要专程前往杜公馆拜会。

这次会面,两人相谈甚欢,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只要梅兰芳来上海滩演出,不论日程多紧,事务多繁忙,必定去杜公馆一叙。后来,梅兰芳离开北京,定居于上海,二人更是成了经常见面的亲密挚友。

由于这些伶人朋友的熏陶,再加上自己对于戏剧浓厚的兴趣,所以杜月笙也学了几出戏,比如《黄鹤楼》中的赵云、《黄天霸拜山》里的黄天霸,杜月笙都演得有板有眼,成了上海滩的著名票友。

开始,杜月笙学戏全是为了兴趣,但没想到,后来居然派上了用场——在多次募捐义演中,杜月笙都亲自登台。

贫苦的童年生活对杜月笙的影响很大,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同情穷人。所以,只要上海滩有什么募捐活动,杜月笙都热情参与。

前后二三十年间,每次上海发起募捐义演,杜月笙不是当主任委员,便是当总干事。他不仅能请来全天下的名角儿捧场,而且自己也亲自登台,与一干名人票友在台上卖力地表演。

1924年,直系军阀齐燮元伙同孙传芳,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争夺地盘,齐卢大战爆发,江南一带炮火连天,各地难民纷纷扶老携幼逃往上海避难。这些难民衣衫褴褛、餐风露宿,十分凄惨。看到这些难民,杜月笙不觉想起了自己凄惨的童年,于是他登高一呼,号召各界人士伸出援手实施救济。为了募捐到更多的钱财,杜月笙请来诸位名角,专门组织了一场义演。在这次义演中,杜月笙拉着张啸林一起登台,上演了一出《黄天霸拜山》。

这是杜月笙平生第一次公开登台演出,他的心情非常紧张。为了不出差错,他推去一切应酬,连日在家中苦练。另外,还专门做了一套崭新的行头。

演出那天,观众爆满。与其说他们是去听戏的,不如说是去看热闹的。毕竟,这是杜月笙的初次登台。

在这场戏里,第一主角黄天霸由杜月笙饰演,而张啸林则饰演大花脸窦尔墩。由于太过紧张,两位大亨在登台后都把台词给忘了。幸亏杜月笙急中生智,干脆现场自己编词,算是含含混混地混弄过了。好在他的浦东口音浓重,大家也听不太清他到底说了什么。张啸林看杜月笙现场编词,自己当然也不能僵在台上,他也依葫芦画瓢,竟也遮掩了过去。

过了刚上场时的紧张劲,二人渐渐记起了台词,终于顺利地把这出戏给唱完了。

台下掌声雷动。尤其是杜公馆和张公馆的人,一直在位台上的两位捏着一把汗,此时自然是大声欢呼叫好。

有了这次经验,往后登台的时候,杜月笙竟然轻车熟路了。此后,只要是募捐义演,需要他登台的,杜月笙一点都不含糊。有一次,闸北的王彬彦办了一场慈善义演,杜月笙应邀前去捧场。杜月笙登台的消息发布以后,票价竟然售至50元一张,而且还是一票难求。有人说:“花50块钱看杜月笙唱戏,其实不算贵。他的戏在内行看来,固然不是很好,但他在台上的那副姿态与唱腔,看了能让你笑破肚皮!”

杜月笙喜欢戏剧,但对于当时的新生事物——电影,却并不感冒。他认为电影故事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看头。而且,电影院漆黑、憋闷的环境也让他极为讨厌。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为电影业的发展出力。当时,许多电影公司的创办人,如张石川、周剑云等都是杜月笙的徒弟,为了支持他们,杜月笙不仅替他们筹集巨额资金,连自己在杜美路的房子都贡献出来当摄影棚。

除此之外,当时炙手可热的电影红星,如蝴蝶、阮玲玉、徐来等,也都是杜月笙的座上宾,与杜月笙的关系十分密切。

所以,尽管杜月笙不喜爱电影,但在当时的电影界,杜月笙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黑白通吃:杜月笙传奇》小说在线阅读_第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巫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黑白通吃:杜月笙传奇第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