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写在前面的话

提起杜月笙的大名,想必各位都不陌生。即使对他最不熟悉的,顺口背出他的几条名言也是小菜一碟。诸如,“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等等。这些所谓的杜氏名言,几乎是耳熟能详了。

我在此次动笔之前,也自恃对他了然于胸。但随着翻阅的资料越来越多,我心虚了,头上不断冒冷汗,一个问题开始绞缠在脑中:我们以为的那个杜月笙,真的是杜月笙吗?

几乎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接踵而至:杜月笙到底是谁?

是啊,杜月笙到底是谁?我想,这才是此次写作的重点。

简单粗暴的说,他就是旧上海叱咤风云的青帮教父。

但准确地说,他是个传奇。

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为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样的经历,大概只有“传奇”两个字能够解释。

他15岁独身闯荡上海滩,从卖水果的小伙计做起。但天性不安分的杜月笙,不可能甘心一辈子做个小商小贩。于是,他告别水果行,加入到了街头混混的行列中去。靠着一身胆气和智慧,他渐渐闯出了点名气。拜老头子、入青帮,这是杜月笙扬名立万的序曲,而进入黄公馆,则是他功成名就的第一步。在黄公馆这个绝佳的舞台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几次漂亮的出手,他终获黄金荣的赏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取代黄金荣的位置后,他更是长袖善舞、纵横捭阖,不仅将传统的烟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进军工商界,成了令人咂舌的商界大佬,社会地位急剧上升,成了黑白两道都不敢小窥的社会名流。

该如何评价杜月笙的一生?这也是个问题。

他是如此复杂,复杂到几乎分裂。他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前一秒钟,这色彩可能是黑,而后一秒钟,它可能又是白。在他身上,有一个词语始终如影随形,那就是:矛盾。

因此,对于杜月笙来说,所有简单的标签都是失效的。唯有从布满矛盾的碎片中,才能窥见他那张不动声色的脸。

杜月笙出身黑道,少不了打打杀杀。但他从不以勇武为荣,而瞧不起读书人。相反,他对知识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因为自己读书少,他就重金聘请说书先生,为他说书,从中汲取营养。对于子女的学习,他也是十分重视。一旦成绩不佳,他就会严厉批评,有时候甚至施以体罚。而与文化名流的倾力结交,也说明了他对文化的仰慕。国学大师章太炎亲自为他改名的事情,一时传为美谈。

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中,杜月笙甘为马前卒,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尤其是他设计诱杀工人领袖汪寿华,更是增添了自己的罪孽。但是,面对日本人的入侵,他却铮铮铁骨,积极组织“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还帮助戴笠创建抗日“别动队”,全力以赴支援抗日。1937年,上海沦陷前,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决不当汉奸。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含糊。

关于旧上海的三大亨,时人有个评价:黄金荣爱财,张啸林能打,杜月笙会做人。这里的“会做人”,重要的一条就是仗义疏财。杜月笙一生经手的钱财何止亿万,但临终前,他留下的遗产却只有区区10万美金。这让众亲友唏嘘不已。即使落到这样寒酸的境地,但在临终前,他还是坚持烧掉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所有欠条,这种境界,的确非常人所能达到。

这就是杜月笙的传奇,这就是传奇的杜月笙。

第一章 苦少年立志出乡关

时光飞速逆回,带着我们回到并不遥远的1888年。

1888年,正是清末光绪十四年。此时的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在风雨飘摇中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事:京城、山东、东北奉天等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而安徽怀宁等地则遭遇了水灾。另外,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如果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那另外两件事情大概可以算是大事了: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几乎同一时间,慈禧老佛爷一声令下,开始大肆修葺供她消暑的颐和园。

本来,这两件事不该发生交叉,但充满戏剧性的是,修葺颐和园所用的3000万两白银,是以海军经费的名义筹措的。也就是说,本该拨给北洋水师的军饷,被挪用到了颐和园身上。

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成了清朝灭亡前的一件大事。而此时,内忧外患的清王朝距离它最后的葬礼还剩下区区23年。

总之,这是一个乱世。所谓乱世,必是充满了变数的年代。既有变数,就会有英雄枭雄搭台唱戏。

杜月笙,可谓生逢其时——这年的8月22日,在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栋旧房里,杜月笙呱呱坠地。接生的婆子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小疙瘩,毫无二致。她洗了把手,接过杜文卿微薄的酬金,连声喜都没道,就颠着小脚回家去了。她不会想到,这个出生于贫困之家的小娃娃,日后会飞黄腾达、八面威风,几乎将整个上海滩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也不能怪接生婆有眼无珠。因为,与大多数非凡之人出生时的盛况不同,杜月笙出生地太普通了,既无神物驾临,也无红光满室,她的母亲更没有梦到月亮、太阳、星星之类的星球坠入怀中——而这些异兆,历来被当作传奇人物的人生起点。细细琢磨,有点类似赢在了起跑线上的感觉。

不过,如果非要寻找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这一天正好是民间俗称的鬼节。所以,这个孩子一出生,家人都说他带有一身鬼气。但尽管如此,幼小的杜月笙还是给父母亲人带来了不尽的欢乐。

杜文卿,是杜月笙的父亲,这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一直在为生活努力奔波着。他曾在茶馆当过跑堂,也在码头做过丁役,后来终于有了点本钱,就与人合作在几十里外的杨树浦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但时势艰难,买卖越来越不好做。

杜月笙的母亲朱氏,靠着给有钱人家洗洗衣服,挣来一点微薄的收入,辛苦持家。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杜月笙刚满周岁的时候,朱氏病了。没办法,朱氏只好抱着襁褓中的杜月笙,步行几十里,去投奔在杨树浦开米店的丈夫。

可是,杜文卿米店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店中存下的陈米,早已卖了出去,而米价却一天天见涨,卖米的这些钱,根本就买不来多少新米。眼看着一天比一天难以为继,偏偏这时候妻子和儿子又来了,而且朱氏还有病在身。

面对这种情况,杜文卿更加忧愁。好不容易把朱氏的病治好,眼看着米店却开不下去了。于是,朱氏就和丈夫商议,进纱厂做工。当时,杨树浦有好几家纱厂,很多女子在里面做工。

黑白通吃:杜月笙传奇》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巫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黑白通吃:杜月笙传奇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44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