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吕雉曾只是个卑微的农妇。刘邦死后,她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帝国的主人。在史书中她被描述为残忍、恶毒的施虐狂。但在历史上最早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却正是这个妇人。

吕后在公元前186年颁布《二年律令》,把天下的耕地分给全体大汉子民。《律令》规定:以公元前186年的人口为准,最底层的小农,(哪怕是刚刚出生的男婴),都可分得一百亩耕地(相当于今天的69亩),外加约1700平方米的宅基地。分得土地和宅基地的人同时拥有了产权,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转手买卖。

公元前186年,多年战乱后,汉的人口仅有1400万。土地相对人口是过剩的,足够分给小农。全国至少有400万户分到了耕地,这400万户自耕农就是后来汉朝兴起的根本。这次大分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小农分到土地,就要承担各种义务。政府把全国所有得到土地的农户都编进户藉,纳入汉政府的管理体系中,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既是户籍管理制度,也是赋税制度,更是征兵制度。

如果你生在汉朝,日子真的不轻松。你被紧紧地捆绑在国家体制里。农民的主要负担有:(1)耕地税,把当年粮食收成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 (2)人头税:成年人每年要向官府交120钱,小孩也要交20钱。只要你想在汉帝国呼吸空气,每年就得给皇帝弄120个铜钱来。(3)服劳役:每年都要抽出一个月时间去参加政府组织的劳动,比如修城墙、运输军粮什么的。(4)服兵役:每个自耕农都要在一生中服役2年,去当兵打仗。

其实,这样的税赋负担,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轻的。汉初,统治者信奉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其实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的自由放任理念。这种治国理念避免了政府干预民间的生产生活,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的要求。有一年,全国处理的案件只有400件。而汉景帝贯彻轻徭薄赋政策,甚至一次免了全国小农10年的农业税。

西汉政府以国家的力量推广铁犁和牛耕,牛拉铁犁已经完全普及到全国。汉初,农民们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日子。吕后末年,每个农民能生产1.7吨粮食,甚至高于中国1978年的水平。而西欧直到公元1500年后才达到这一产量。汉初是中国历史上小农最快乐的时光。农民都能够生儿育女并将孩子养大。

到汉武帝时,经过70余年的经营,人口已达3500多万。神州大地一片繁荣。《史记》中的描述是:“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从吕后分地开始,兴起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富足、繁荣的社会。汉的经济总量是商代和西周的十倍以上。这场繁荣,直到东汉末年才结束。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西汉第5任皇帝汉武帝继位。新皇帝渴望建立不世军功,荡平天下。那就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吧!战争需要钱。于是,治国政策大转弯,汉武帝开始向民间抽血。

皇帝统治其实是一种隐蔽的强盗统治。汉武帝却直接明抢。他颁布《算缗令》,对所有民间富户征收3%~6%的财产税。后来又颁布《告缗令》,富户如果隐瞒财产不纳税,被查处后将没收全部财产。这两条律令让民间的富户损失惨重,社会上人人自危。

为了搞钱,汉武帝还大搞通货膨胀,通过滥发货币来搜刮民间财富。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发行纸币——从上林苑弄了几千块鹿皮,硬说每块面额40万钱,然后把这些鹿皮硬塞给别人当40万钱花出去。

这还不够,汉武帝还规定盐铁官营官卖。为了刮天下之财,政府的手,伸向全体国民。从此民间不许冶铁,民众使用的铁器必须从朝廷购买。长安附近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国营手工业机构。(手工业国营的弊端,具体请参见今天的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和1979年前的国企)。在汉武帝死后的“盐铁会议”上,各地儒生控诉国营手工业生产的镰刀“割草不痛”,根本不能使用。考古发掘出一件那时的铁犁,有1米多高,更本不能耕地。

其实,汉武帝的对匈奴作战所消耗的物资、钱财和生命,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多。在战争中阵亡的人数不超过5万人。损失战马在10万匹左右。这些对汉帝国来说只是皮毛,真正的伤筋动骨是社会格局的变化。

汉武帝向民间吸血,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底层的小农,因为强势阶层都会把压力转移给下层。富人为了逃避《告缗令》,也为了对抗通货膨胀,更愿意财富转化成不动产,使大量热钱投进土地市场。富人们大量买地,“以本固末”,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汉武帝时,全国有40%的小农失去了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卖身为奴婢,成为依附于大地主的农奴。

汉武帝为了掠夺财富,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破坏了汉朝的社会结构。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使原本利于财富生产的社会格局变得紊乱。汉朝从此由盛而衰。

对匈奴的战争最后以汉军胜利而结束。但匈奴远没有被打垮。汉帝国却无力再战。汉武帝也知道,再要强撸可就灰飞烟灭了。他果断停止战争,下了轮台罪己诏,反思对外发动战争对民间的伤害。汉武帝死后,大臣霍光主政。经过著名的“盐铁会议”之后,武帝时期的主要政策几乎都被废除。

但西汉的强盛期已经过去了。社会问题开始困扰西汉政府。从第6任皇帝到第11任皇帝,西汉的社会危机愈演愈烈。不仅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两极分化,底层生活艰难。更危险的是士人阶层对社会严重不满。

儒生阶层控制着社会舆论。贫富差距过大,使一部分日益变穷的儒生渐渐不满。而国家的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社会秩序渐渐混乱。不法豪强横行乡里,社会道德败坏,而官府无法为百姓提供保护。当时的法律漏洞极大,有“网漏吞舟之鱼”之说。大豪强如南阳的郭解等人,在社会上风生水起,势力巨大,官府对其无可奈何。豪强的富有也让儒生阶层眼红。人人都在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知识分子对朝廷管理国家的能力提出了质疑。西汉的社会危机,谁也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在危局中,外戚集团有位叫王莽的儒生脱颖而出。他是一个狂热的儒教分子,认为只有恢复孔子所宣称的礼治,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既然当时道德稀缺,王莽就把自己打造成“心灵鸡汤”。

身为国家要员,王莽生活极端节俭。妻子只穿粗布作的短裙子,(短裙子能节省布料),客人误认她是家里的女仆;王莽出门坐一辆破旧的马车,与其他高官的奢华排场构成鲜明对比;王莽把属于自己的大片土地都分给穷人,还向灾区捐了好多好多钱; 他的儿子王获误杀奴婢,王莽毫不偏袒将其正法;他的侄子王光也曾杀人,王莽也令其自尽,而这正是“铡包勉”的故事原型......

王莽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高风亮节,赢得举国拥戴。公元7年,朝廷收到48万份上书,要求年仅2岁的第12任西汉皇帝禅让帝位给王莽。就这样,公元8年,没流一滴血,帝国的第2个王朝西汉就结束了。王莽建立了“新”朝。

4.新与东汉(8年~220年)

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冰原极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第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