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从今天起,我要在这里连载我的第一本书。

如果说,兵家谋略以《孙子兵法》为代表,主要侧重于军事领域;法家谋略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侧重于政治领域;纵横家谋略以《鬼谷子》为代表,主要侧重于外交领域的话,那么,《破解三国》,不说是集中国古代谋略之大成,至少是略有小成。

当了医生的人,并非希望更多的人得病,而是希望得病的人都到他这里来就医;造汽车的人,并非担心民众买不起车,而是担心买车的人不上他这来。如今一些积极进取的人们读了讲纵横的书,就盼着脱颖而出;通晓了兵法战略,就希望有用武之地;洞悉了权谋,就希望进入体制内部建功立业。这是人情世故的必然。选择一本好书助力心中的理想,无疑事半功倍。

商鞅对秦孝公,先后用“帝道”、“王道”和“霸道”来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帝道采取教育的方法,王道采取威慑的手段,霸道采取强迫的办法。管仲说:“圣人只能顺应时势而不能违背时势。聪明的人虽然善于谋划,但总不如顺应时代高明”。那么,聪明的读着朋友,处于当今的时代,您又将如何选择阅读的书呢?

霸道是一种混杂不清的政治理论,黑白夹杂,是不单纯的合乎道德教育的政治。这种方法只求成就事业,不问其他。曹操在求贤令里所说的“唯才是举”: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者,任其长也:不管你这个人怎么样,而在乎你能创造多大的功业,这充分体现出霸道的精神,曹操求到的人才,也是三国里顶尖的。我在写《破解三国》的时候,彻底摒弃了空谈和讲理论的弊端,同时,也异常于之前绝大多数三国品析,自成风格——霸道。

在这本书里,您将看到一些可能前所未有的分析,比如:刘备到底是不是英雄?若不是,那么他是什么雄?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杀吕伯奢与屠徐州是凶狠残暴还是英雄本色?诸葛亮是贬还是褒,还是两者皆有,该如何全面看待?袁绍招董卓进京真正目的是什么,以及真的是因为小儿子生病而不救援刘备吗?官渡之战失败方有没有合理之处?携民渡江真如表面那样仁德?孙刘联军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注定走不远?关羽是否忠义千秋?华佗被曹操杀死还是自己作死自己?吕布是死于正义的审判还是邪恶的阴谋?孔融四岁让梨的背后,有怎样的内幕?沮授与荀彧,人才如何处理与老板的关系?等等,在本书中将一一破解。

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冲破学识的局限,以辩证逻辑的理性为分析方法,通过历史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和我一起破解三国这段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历史。破解了三国,你所破解的,将远远不止三国。本书的中心思想,以三国为背景,吸取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深远谋略,融汇出经邦济世的真理。我不想借此来哗众取宠,博取虚名,而是把我的见解披露出来,为的是抛砖引玉,以待明哲的俊杰共同奋斗。如果有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朋友,能好好读读这本书,那我就深感荣幸了。

袁绍,并非膏粱竖子,他爱制定规则,却总玩不好

老子说,以正道治国,以奇正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必须明白的最高法则;荀子的说法是,做帝王的,善于管理别人才算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汉高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统领大军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精英,但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袁绍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个失败者,总是以反面教材的形象成为世人的警钟。历来被诟病之处诸如不纳忠言,枉杀忠臣,听信小人,错失战机,色厉内荏,好谋无断,最离谱的莫过于“纷纷召外将”导致天下大乱,以及以小儿子生病为借口推掉了刘备两面夹击的请求,从而坐失消灭曹操的机会,官渡之战痛失好局,自己也被曹操消灭。表面上看,袁绍别说作为四个州的统治者,似乎连做个普通人都显得不够格。果真是这样嘛?不是的,袁绍是个二流人物,但是也不至于差成那样,种种做法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且看一一道来。

一,老袁家的“四世三公”是什么货色

一提到袁绍总要用他的家族背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来给他的身份贴金,岂不知龙就是龙,虫就是虫,家族只能是对自己的辅助,能干多大事,那相当依赖于自己的秉性。皇家也有败种,寒门亦有英雄:曹孟德曾经很不屑的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后梁朱温在见识到日后推翻他的李存勖用兵后,倒吸一口冷气:“生子当如李亚子,李氏不亡。观我诸子,如豚犬耳”。这里面的爷爷爸爸都很厉害,到了儿子辈,都被评价称猪狗了,这可能就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道理吧。基业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或维持,靠家族名声吃老本,一座金山也会被吃光的。家族兴隆尚且不能保证后代一定给力,更何况袁家的“四世三公”本身质量就很差。

“四世三公”名号上虽然很吓人,也能收买人心,有一定的凝聚力,但是徒有虚名的东西时间一长就看出破绽了。《魏书》里提到的袁家“皆博爱容众,无所择拣,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貌似是在夸袁家,而我认为是明褒暗贬。“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恰恰说明袁家不会识人用人,以及专收名誉,不会治国,崇尚虚名的做派。一旦到了真正需要你面对的大事件的时候,咱们来看看老袁家是怎么具体处理的。

袁绍的叔叔袁隗,何进辅政时,引他一起同录尚书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袁隗的名望重,地位高,权力大,但是做出来的事情却是轻,低,小。袁绍,袁术同何进谋划诛杀宦官,但袁隗不能任用之。何进召董卓进京,曹操,陈琳,郑泰,卢植知道一定会出乱子,而袁隗不能制止。董卓废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当他征求袁隗意见时,袁隗居然同意。世食汉禄的重臣,尸位素餐,连最基本的廉耻心都早已荡然无存,最终他还是死于董卓之手,满门抄斩。

子曰“知耻近乎勇”,有没有廉耻心不在于你地位多高,多么有才智,这是一种深入到骨髓的态度。知耻后才明白有自己,明白自己后才知道财物,地位都是微不足道的身外之物,是很轻的。知道轻之后,才知道什么样的人不可以与之共事。“利有所不专,位有所不受,功有所不分,祸有所不避”。袁隗年老体弱,虽然阅历丰富,但他对内,不知道子弟的志向,对外,不知道奸雄对他的利用与猜忌,自恃他有很高的威望,想图个悠闲自在在家消灾免祸,可能吗!东汉时期,袁家是德高望重的大家族,世代都有公卿,到了袁隗,因为贪恋爵禄而抛弃了封建士人应该秉持的底线,不仅让自己不得好死,也败坏了家族的名声。“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袁本初可为英雄”?“四世三公”此时已彻底沦为一个漂亮的口号和体面的称呼,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甚至于,根本不配。

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铲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67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