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离日本岛
在日本平户的日子里,郑芝龙成了一个受人追捧的人物。但他懂得商不离官的经营之道,为了抬高自己在日本社会的地位,便以进献名贵药材为名,设法跑去拜见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受到德川家光的盛情款待和赏赐。
同时,他还拜在一位日本著名武师的门下,学习“双刀法”和剑术,武艺精进很快。不久,义父李旦因病撒手人寰,郑芝龙正式接管了李旦的船队。
郑芝龙是一个办事干练、性格开朗的人,社会交际非常广泛,在此期间,他结交了许多行侠仗义的朋友,其中有二十七人最情投意合,于是仿效刘关张桃园结义,杀牛宰羊,排摆香案,祷告天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结为异姓兄弟。
在结义二十八兄弟中,郑芝龙最敬佩的是漳州府海澄县(今福建龙海市海澄镇)人颜思齐。颜思齐字振泉,是二十八兄弟的带头大哥,身雄体健,武艺精熟,性情豪爽,胆力过人,因不堪官宦人家欺辱,一怒之下,挥拳打死官宦家的仆人,远逃日本,纠集起一伙强人,干起了海盗走私生意,主要是打劫海上往来的商船,因此家资巨富,远近闻名,被日本当局任命为“甲螺”(头领的意思)。
结义兄弟们凑到一起,经常感叹人生如朝露,若不能扬眉吐气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枉为大丈夫。经过密谋,他们计划举行暴动,谋夺平户岛,不再受日本官府的管制,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可就在准备起事的前一夜,却走漏了消息。原来有一个兄弟叫李英,晚上喝醉了酒,跟他的日本老婆(乖乖,他也娶了一个日本老婆)难舍难分,于情浓之际,糊里糊涂将密谋的计划全吐露出来。日本老婆吓得六神无主,天一亮就通知了自己的哥哥,哥哥怕受连累,当即向官府告发。
德川幕府将军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急忙调兵缉拿,颜思齐、郑芝龙二十八兄弟顾不上妻儿,各率党羽分乘十三艘大船仓皇出逃,准备前往舟山群岛(今浙江舟山市)躲避。郑芝龙却说:“何必舟山!若到舟山,人都散了;人散则孤立,难以成事。依小弟愚见,不如乘此秋风,直驶台湾。”
大家都说“此言有理”,颜思齐也极力赞成,于是意见统一起来,大哥颜思齐的海船先行,其它十二艘帆船鱼贯而驶,整整航行了八个昼夜,终于望见了台湾岛。众人一片欢呼。
上岸后,大哥颜思齐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他带领众兄弟伐木垦荒,构筑村寨,团结当地土著,发展山海经济,并派郑芝龙等人到内地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发给银两、耕牛和农具等,开始了台湾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拓荒活动,使沉睡千百年的处丨女丨地逐渐变成了良田和菜园。
闲暇时,颜思齐就带领船队在海上出掠商船,因此福建、浙江沿海一带都知道颜思齐、郑芝龙等人盘踞台湾,扬名立万。此时郑芝龙的父亲已死,其二弟芝虎、四弟芝豹、堂兄芝莞、族弟芝鹗、芝燕、芝鹏、芝鹄等都搭乘渔船来投,台湾岛上声势更为浩大。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一天,颜思齐跟众弟兄到猪猡山捕猎归来,因暴饮暴食,遂染风寒,高烧不退,一病不起,临终留下遗言:“共事二载,本欲与诸君创建功业,扬名天下。岂料今日染此重病,中途分别,再不能与诸君扬帆波涛中了,望诸君继续努力!”说完,慢慢合上一双涌满泪水的虎目,年仅三十七岁。
众人放声大哭,全军挂孝。颜思齐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在台湾发展史上占有璀璨一页,台湾人写的《台湾通史》里,颜思齐被尊称为“开台王”,为表达对这位开台英雄的崇敬之情,后人在台湾云林县北港兴建了“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在嘉义县新港妈祖宫前,修建了高达五层的“思齐阁”和“怀楼”,供人凭吊。
大哥颜思齐去世后,郑芝龙被弟兄们推举为新头领。他一面继续开展垦荒大生产运动,一面组织船队兵丁进行操练。
此时,福建一带正闹饥荒,富户屯粮不出,米价飞腾,贫民迫于饥寒,成群结队偷渡台湾。郑芝龙拿出粮米接济他们,每人发给三两银,三个人发给一头牛,让他们在台湾岛上建立家园,开垦荒地。
这是继颜思齐之后更大规模的一次开发台湾岛。岛上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使得这里一亩田的收成,竟然两倍于大陆,灾民们摆脱了窘境,而郑芝龙也坐享其成,收取了大量田租,其实力越来越强,野心也逐渐膨胀。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在海上小打小闹地劫掠几艘商船,而是准备向闽浙沿海一带府州县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