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56】

第八章火烧紫禁城(9)

★★东风,又是东风

五月初四,李自成败退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在石家庄附近)。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蓬头垢面、疲惫不堪的大顺兵。他们仿佛得了“恐吴症”,只要一听说“吴三桂来了”,就心惊肉跳,四散奔逃。开小差当逃兵的士兵越来越多。

大顺兵现在把该扔的东西都扔光了,如今总算明白了,神马都是浮云,带那么多身外之物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

他们真正是两袖清风,手中空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要能活着回陕西,那就是阿弥陀佛,谢天谢地了。

像斗败了的公鸡,李自成情绪烦躁,心在滴血。就在三四个月前,他率领几十万大军誓师东征,渡过黄河,直趋北京。多少雄关险隘,全都不堪一击;多少名将劲旅,无不望风迎降。长驱两千余里,从未败过一次,那真叫摧枯拉朽,威风八面。他李闯王的威望也达到了峰巅,天下人都高山仰止,敬若天神。可是——

可是自从遇上了这个吴三桂,就再没打过一次胜仗,屡战屡败,多少亲如手足的大将都战死了,不计其数的士卒抛尸荒野,再也回不了家乡,从京城带出来的金银绸缎、美女宝器都被吴三桂和大清兵夺走了,现在,还被吴三桂追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像一条丧家狗一样不停地逃窜。

这是怎样的奇耻大辱啊!

人生的苦痛不是从来没有得到,而是刚刚获得又失去。仅仅几个月,前程似锦的大顺朝就一下子完了。他现在都不敢接触大顺士兵那绝望而不信任的眼睛,他们一向崇拜的李闯王,应天顺人身负天命的永昌皇帝,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光彩,不过是一个怯弱无能的凡夫俗子。不少士卒在窃窃私语,有的将领渐怀二心。

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

都是吴三桂这小子黑了心肠,勾引清兵,叛卖国家。

他把吴三桂恨得咬牙切齿。失败和羞辱刺激得李自成坐立不安,冲天豪气油然而生。对!不能再后退了,大丈夫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他决定亲自同吴三桂决战,吴三桂,吴三桂有什么了不起,今天我要让你变成吴四桂!我是大顺朝的永昌皇帝,我有能力击败任何强敌!

第二天一早,听说吴三桂跟大清兵又追了上来,李自成亲自挑选精兵,督率众将,迎上前去。两军阵前,李自成厉声高呼:

“吴三桂,你借助清兵,不是英雄。今日我俩单打独斗,不求人助,才是真的豪杰!“

对于李自成的叫阵,吴三桂毫不理睬,挥动令旗命关宁军全线出击,大清军前锋部队也很快加入了战斗。双方短兵相接,混战在一起。

永昌皇帝李自成催动乌龙驹,挥动花马剑,首先冲入敌阵,大将高一功手提双刀,一刻不离皇上左右。

果毅将军刘体纯(小名二虎)、威武将军李双喜(自成养子,本名张鼐)两员小将都骑着白马,长枪盘旋,像两股旋风冲杀在最前面。

大顺军将士都知道今日是为生存而战,又有皇上与大家并肩杀敌,群情激奋,殊死决斗。

这是真正的生死对决!激战从清早一直持续到下午,血肉横飞,天昏地暗,大地都在颤抖。

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和大清兵如同打了兴奋剂,左冲右突,攻势凶猛,但就像面对着一堵铜墙铁壁一般,不能前进半步。

吴三桂和阿济格都杀红了眼睛,像气恼的两匹野牛轮番出击,将坚硬的犄角不停的刺向敌人的胸膛。

两军势均力敌,地上死尸狼藉,如果一直这样互相砍杀下去,也许两边阵地的战士都死光,也难以分出胜负。

战斗完全陷入了僵局。

【57】

第八章火烧紫禁城(10)

突然,起风了。

东风,又是东风,从渤海之滨猛烈刮来,带着浓浓的血腥味。刹那间,“猛风东来,卷沙蔽日,贼营旌旗俱折”。

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山海关大战时,也是这样一股逆风,吹得大顺军睁不开眼睛,等风沙散开的时候,一支形象怪异、威猛凶狠的军队已经冲到跟前,大顺军霎时崩溃了。

今天,今天又刮起了这样的怪风,飞沙走石,天地变色,大顺军军旗的旗杆拦腰折断。

旗帜就是目标,旗帜就是命令,看不到旗帜大顺军,现在是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各自为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无头苍蝇。

相信天命的李自成,勇气和信心刹那间消失了,因为老天爷已经站在了敌人一方。

他调转马头,紧急下令“收兵”。

李自成真想仰天长啸:“老天爷,你对我为什么这样不公!这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慌乱中突然一支冷箭飞来,正射中李自成的肋下,李自成大叫一声,跌落马下。多亏大将高一功冲过来俯身一把抱起李自成,奋力疾驰,眨眼间返回真定城。

李自成又一次失败了。

他知道北直隶(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已经没有了自己立足的地方,只得率领残余的人马退入山西境内。

李自成命令果毅将军、巫山伯马世耀坚守固关,自己同刘宗敏返回西安,去舔舐伤口,重新筹划复仇大计。

他不会就此甘心失败的。在山西、陕西他还有几十万人马。他要卧薪尝胆,重整旗鼓,准备掀起新的怒潮,向吴三桂和大清军发起更加猛烈的冲击。

五月初七,获得真定大捷的吴三桂,乘胜追击,直抵固关。

此关雄踞北直隶和山西之间,易守难攻。关宁军和大清军从山海关一路长驱直入,行程数千里,不间断的行军打仗,人困马乏,已是强弩之末,在险关面前,不堪再战,急需休整。于是吴三桂决定班师回京。

五月十二日,吴三桂、阿济格、多铎等出征将领回到京城,受到多尔衮、范文程的热烈欢迎。

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吴三桂借助清兵支持,连续打败李自成,报了君父大仇,救出了爱妾陈圆圆,一段曲折跌宕的吴、陈风月故事也暂告一段落。

这时,曾写出不朽名篇《圆圆曲》的大才子吴梅村,情不自禁的为他们又写下了一首七言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武安席上见双鬟,血泪青娥陷贼还。

只为君亲来故国,不因女子下雄关。

取兵辽海哥舒翰,得妇江南谢阿蛮。

快马健儿无限恨,天教红粉定燕山。”(吴梅村《杂感》)

当年在田国丈的宴席上见到梳着双鬟的陈圆圆,

命运多舛的她今天淌着喜忧参半的泪水从大顺军营逃回吴三桂身边。

真的只是为了给先帝和父母报仇才来到这战火纷纷的中原,

难道不是因为妖娆的美人才离开山海雄关?

向辽东借兵的吴大将军真像投降了安禄山的哥舒翰,

从战场得到的绝世佳人如同唐明皇最欣赏的歌姬谢阿蛮。

骑着快马驰骋疆场前仆后继的英勇将士该有多少的遗恨和未了心愿,

是天意让一个女人改写了历史,名垂史册,安定江山。

旗帜就是目标,旗帜就是命令,看不到旗帜的大顺军,现在是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各自为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无头苍蝇。

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小说在线阅读_第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赤脚踏沧浪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第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