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魏藻德佩服得不住点头。

山海关外的总督、巡抚、总兵官也在慎重思考:明清松锦大战后,洪承畴降清,明朝在山海关外的八座城池除宁远外全部失陷。宁远这座光荣之城,曾在名将袁崇焕指挥下,把一世枭雄努尔哈赤打得一败涂地,让清军闻风丧胆,如今却孤悬关外三百里,四面强敌虎视眈眈,想继续固守,能行吗?

蓟辽总督王永吉知道形势危急,心急如焚,他抓住巡抚杨颚大人的胳膊,摇晃着动情地说:

“宁远已不可守,应赶快调吴三桂回兵山海关。如果京城危机,从山海关出兵救援,清晨出发,傍晚就能赶到。这是如今唯一可行的计策。朝廷里那些脑满肠肥的家伙只知道推诿扯皮,我们两人责无旁贷,应立即给皇上上书。”

王永吉的奏章送到北京,几位重臣当即傻眼了。

退路全堵死了!

首辅陈演再不能推脱,只得提笔代皇上拟旨。

陈老头在官场混了三四十年,真的不白给,在别人看来陷入绝境的时候,他又心生一计,建议皇上征求一下吴三桂的老父亲吴襄的意见。

高人!真是高人!

朱由检立即召见吴襄。

吴老头像跟陈老头串通好了似的,开口就说,祖宗之地一尺一寸也不能放弃;接着夸奖了一通儿子吴三桂神勇,消灭李自成易如反掌;最后提出,如果调吴三桂进关捍卫京城,至少需粮饷一百万。

这一番云山雾海、信口开河的胡侃一下子把朱由检侃晕了。

到哪里去筹集这么多粮饷啊!朱由检真的没了主意。

李自成的大军迅速推进。

二月初八,太原失陷。

三月初一,大同总兵姜瓖不战而降,农民军逼近京城。

京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到了这种时候,朱由检肠子都悔青了。应该早早采纳王永吉等人的建议啊!

三月初四,朱由检亲写诏书赐封宁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平西者,平灭从西安出发的李自成也。命令吴三桂立即放弃宁远,带兵 “勤王”(救驾)。

但吴三桂率领着四万关宁铁骑,保护着几十万辽东百姓,一天只走几十里,三月十六日赶到山海关时,北京城已被铺天盖地的农民军团团包围。

宝贵的五十多天时间就这样在推诿扯皮中过去了。

第一章 那一夜④

★★ 状元首辅

首辅陈演知道大势已去,主动提出辞职。他向朱由检作自我检讨说:

“我年老昏聩,判断失误,没能把工作做好,死罪呀死罪。”

朱由检又恼又恨,气恨的说:“你死有余辜!”命人把他轰出大殿。

于是,大明朝新一任首辅魏藻德被推上前台。

魏藻德,北直隶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出生,是个相当有才的人,最突出的是口才。

崇祯十三年(1640年),大才子魏藻德同学一路披荆斩棘,高分通过院试、乡试、会试,与同年四十八位进士来到文华殿,接受皇上亲自主持的最后一道测试——殿试。

朱由检用期待的目光热切的望着大家,出了一道考题——

我大明内忧外患,形势危急,大家说现在最需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却相当棘手,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很多进士啰里啰嗦半天也说不到点儿上,朱由检不耐烦了,挥挥手让他们停住。

这时魏藻德同学走上前来,胸有成竹,不慌不忙的首先向皇上说出了两个字——“知耻”。让当官的和老百姓都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可耻,从而激起人们的忠君爱国之心。

朱由检不禁拍案而起,连声叫好,当即把魏藻德同学列为殿试第一名——状元。

因为是皇上亲手提拔的人,真正的嫡系,现在接替陈演担任首辅,当然天经地义。

魏藻德确实是一个“知耻”的人,对皇上感激涕零,表示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他上任后当即向皇上提出一个改善明朝经济状况的建议,具体点说就是让百官捐款。

看来,魏首辅不是个简单的人,他清楚大明朝现在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政府手里没钱,就招募不到防守京城的士兵。军队没有钱,发不出军饷,士兵在战场上就不会卖命甚至哗变投降。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就要到达京城,吴襄老头儿说过,要安顿好这些部队,至少需要一百万。

巨额的军费开支,让朱由检都快崩溃了。魏首辅提出的建议正投合他的心思,朱由检立刻颁发捐款令。

首辅魏藻德抛砖引玉,首先捐出白银五百两,还谦虚地说:“我家里也没多少积蓄,捐出五百两,尽尽心情吧。”

但大明的臣子们个个都是铁公鸡,虽然看到砖抛出来了,玉却迟迟没有人往外拿。让他们往外拿钱真比割他们肉都疼,很多部委级的大干部(内阁、六部)只拿出可怜的几十两银子凑数。他们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首辅才捐五百两,我们这样也不算小气啊!

陈演老头甚至跑进内宫向皇上诉苦,说自己当干部几十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从没插手组织部(吏部)卖过一个官,贪污腐败、吃请受贿、拿回扣、包二奶的事更是一件没有,哪有钱往外捐献哪!

朱由检没办法,只好暗地里派人找老丈人嘉定伯周奎商量,求他捐助十二万两,给文武大臣做个榜样。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周国丈死活不愿带这个头,他声称只能捐献出一万两。

朱由检认为太少了,就讨价还价,求他至少拿出两万两。周国丈干脆写密信向女儿周皇后借贷。周皇后哭笑不得,只好偷偷派人给父亲送去五千两,央求他再添些,凑足两万两。可周国丈不光一个铜子没添,反将周娘娘送来的银子扣下两千,只交上去一万三千两。

有这样一个好榜样,其他人更不肯破财了。

钱捐不上来,有人建议:干脆从干部工资里扣算了。但朱由检摇摇头,他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摊派。

对,摊派,首先按官员的官爵高低摊派,官位越高,摊派越多。结果——收获甚少。

又按官员的籍贯定额,如富饶的江南籍官员捐八千两,浙江六千,湖广五千,江北、陕西、山东等较穷地方四千——仍然效果不佳。

最后让大臣们推荐,评定各省最财大腰粗的官员,由政府出面强制收取。

但不管如何花样翻新,大明的臣子们意志坚定,他们抱定了两个字——没钱。

有的大臣把家里的家具、破烂拿到市场上一通吆喝,好像已经穷得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有的官员更绝,干脆在大门醒目处贴出“此房急售”的帖子,完全一副拥军爱国,破家纾难的架势。

还有个官员,竟然深夜偷偷跑到皇宫大门前写下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朱由检鼻子都气歪了。

轰轰烈烈的募捐运动结束了,据史书记载,朱由检一共为军队募捐到可怜的二十万两白银。而后来闯王进京,刘宗敏不分青红皂白一顿猛揍,几天工夫就弄到七千万两。

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赤脚踏沧浪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