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陈友谅获胜后非常得意,他认为这种战法可以通用于整个长江水域,攻灭朱元璋己不成问题,于是他继续向下游航行,准备一举攻占南京。

稳操胜券就会无所顾忌,尽管这只是一种错觉,但是陈友谅己经自信得无所顾忌,当军队行进到采石时,陈友谅的不臣之心油然而生,他先让部将假装向徐寿辉报工作,又命壮士乘机从背后用铁棍猛击徐寿辉头部,将其杀死(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

徐寿辉尸骨未寒,陈友谅就迫不及待地在采石五通庙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陈友谅此举如此不义,而称帝的地点又如此简陋,以至于老天爷都不给面子,当群臣排列在河岸沙地上称贺时,风雨大作,各种仪式都无法举行(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

称帝第二天,即闰五月初五,陈友谅就派使者到平江,联络张士诚东西夹击南京。但是他的军队己经人心慌慌了,他杀死了“明王”,军队中大量信奉白莲教的官兵对此十分不满,军队的战斗力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

十五、谍中谍:陈友谅突袭南京却成自投罗网

朱元璋对太平的失守感到十分震惊,从太平顺流而下,半天可抵达南京,陈友谅的拳头随时可以抡到朱元璋的脑袋上,一旦东线的老对手张士诚和陈友谅勾结起来,东西夹击,南京将会十分危险。

朱元璋十分不安,他召集部下商议对策,有的将领主张先走水陆收复太平,朱元璋说:“不行,陈友谅在上游,水师比我们强大,一时难以收复”。有的请朱元璋从路陆亲征,朱元璋说:“不行,如果他以偏师牵制我军,而以主力攻打南京,从水路顺流半天就可到达,我们的陆军难以快速回援,况且长途出击,是兵法大忌,不是好办法。”更有悲观者建议放弃临江的南京城,转移到钟山上去,以免受到陈友谅大船的袭击。

最后朱元璋听取谋士刘基的建议,决定让康茂才诈降,诱使陈友谅水师东来,设伏击之,同时派大将胡大海从陆路直捣信州(今上饶),以牵制陈友谅后方。李善长对此深表疑虑,说道:“茂才约降,岂不是加速友谅东下的进程?”朱元璋说:“这正是我的用意所在,友谅骄躁冒进,士诚柔寡断,两个人贼人同时出击,我们怎能支撑?先破了陈友谅,张士诚破胆,就不敢举动了。”李善长听后恍然大悟。

康茂才原本是亲元义军的首领,在朱元璋渡江后两人一度大打出手,南京城陷后投降了朱元璋,十分巧合,康茂才家里有一名仆人曾经伺奉过陈友谅,深得其信任,朱元璋令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让这名仆人送给陈友谅,假意投降,并许以内应,要他立即出兵。

仆人来到太平,将信呈给了陈友谅,康茂才在信中说,陈友谅水师来后,他将把从长江通往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河上的木制江东桥移开,让水师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下。

陈友谅阅后大喜,一旦他的船队开到南京城下,他就可以重演太平之役一幕,让士兵直接从船尾跳上城墙,从而轻易拿下南京城,他问仆人:“康公现在哪里?”

仆人:“现在守江东桥。”

陈友谅:“桥是怎样的?”

仆人:“是一座木桥。”

陈友谅:“回去告诉康公,我五月初十准时出发,到时我在江东桥呼‘老康’为号。”

仆人领命而去。

朱元璋听完汇报后,采取以下措施扎紧他的口袋:一是让李善长连夜将江东木桥改成石桥;二是杨璟在大胜关,赵德胜在新河河口驻军,在河岸上打了尖头的树桩,防止敌军在这两个地方登陆接近南京城墙;三是康茂才率主力在江东桥设伏,歼灭陈友谅主力。

计划正在实施的时候,陈友谅的先头部队在其幼弟陈友仁的统率下驶来,这支先头部队大约有一万人,任务是为陈友谅主力的到来开辟登陆点,他们在龙湾袭击了明军邵荣部,并在此处开辟了一块据点,等待大军到来。

这一变故显示,狡猾的陈友谅很可能不会一猛子钻进江东桥,而是豫留了出口,以防不测。

朱元璋及时调整布署,尽遣主力在龙湾一带设伏,缝制了新口袋。

陈友谅率主力于6月23日顺江而下,他先是攻打大胜关,遇到杨璟部的顽强阻击后,向江东桥驶去,但他并没有见到木桥,只见到一个石桥,陈友谅非常困惑,无法确定这里是不是接头地点,于是大声呼叫“老康,老康”,但是没有回应,于是他引军返航,向龙湾驶去,到达龙湾后分遣万人上岸立栅安营,朱元璋在卢龙山顶把他们看得一清二楚。

此时陈友谅北有常遇春、冯国胜在石灰山的伏兵以及张德胜的舟师,南有徐达在南京南门的伏兵,对面卢龙山有朱元璋的亲军主力,己成瓮中之鳖。

部将请求出击,朱元璋说:“马上要下雨了,让将士们先吃饭,吃饱了再乘雨击之。”过了一会果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停后,将士们也吃饱了,朱元璋命击鼓进攻。常遇春、冯国胜三万伏兵俱起,徐达和张德胜的部队继而赶到,陈友谅在龙湾登陆的数万部队死的死、降的降,许多人向河岸跑去想重新回到船上,然而战舰搁浅,无法开动,于是淹死的、踩死的不计其数,汉军被杀2万人,被俘7000余人。明军缴获了陈友谅的指挥舰以及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等百余艘大船和数百艘小船,陈友谅乘小舟逃跑。明军乘胜从水、陆两路掩杀,不仅收复了太平,而且一举攻克了安庆。

此役对于朱元璋来讲意义重大,不仅解除了南京西部的威胁,而且阻止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结盟,初步扭转了战略困境。胜利归功于朱元璋的远见卓识,他洞察战争规律,没既没有派陆军长途奔袭,也没有派水师逆流而上,而是诱导敌军到指定地点开站,变进攻为截击,变客军为主军,占据了地利;他选择在第一时间打败陈友谅,从而打破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结盟,占据了天时;他让战士们先吃饭后打仗,保证了战斗力,鼓舞了士气,占据了人和。

虽然朱元璋以短、频、快打败了陈友谅,暂缓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结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这一威胁。陈友谅主力尚存,还会卷土重来,而张士诚也还在观望,双方随时可以紧密勾结,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所以朱元璋还得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必须保持对陈友谅的胜势,一旦出现闪失,张士诚就会毫不犹豫地从背后捅刀子,而方国珍这样的委琐之徒也会乘火打劫。

十六、朱元璋盲目招降纳叛引发危机

陈友谅连吃败仗,颜面扫地,心中愤恨不己,发誓要报仇雪恨,经过一年的准备,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秋七月,陈友谅派骁将张定边突袭并占领了安庆,守将赵仲中兵败后只身逃往南京,赵仲中原是巢湖水师旧将,为严明军纪,朱元璋不顾常遇春等人的求情,将他斩杀,并让他的弟弟赵庸继承他的职务。

八月,朱元璋亲自率水师溯江而上收复安庆,明军在安庆久攻不下,于是越过它向陈友谅驻地九江进发,陈友谅手下驻守小孤山的将领丁普郎、傅友德投降朱元璋。

朱元璋秘史——揭露朱元璋不为人知的秘密》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2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朱元璋秘史——揭露朱元璋不为人知的秘密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