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是宋金刚匆忙之中为对方设下的陷井,他要将穷追不舍的李世民消灭在这道险恶的陕谷。

李世民对这里很熟悉。

三年前,他就跟随父亲在这里击败过历山飞的部队,那里他的人生记录里第一次大胜。

站在谷口,李世民又闻到了胜利的气息。

忘记疲惫,忘记饥饿,就在雀鼠谷战胜自己的对手,上一次是为父亲正名,这一次,为自己。

雀鼠谷,一日八战,斩俘数万。

但宋金刚依照逃走了。

在这一天夜里,李世民终于确定对方的主力已经被歼,他决定休息一下。

算起来,已经有两天没有吃饭,三天没有解甲。

篝火升起来了,让夜色洗去数日的风尘,但时间不会太多,在明天的太阳升起之时,我们将开始最后一段追击。

我知道,宋金刚已经跑不远了。

吃晚饭的时候到了,这是数天来的第一餐。

李世民身先士卒,锐不可挡,但他需要另一项东西来保证在自己打马而出时,身后的士兵会毫不犹豫地跟上他的脚步。以他的方向为方向,以他的目标为目标。

这个东西叫同甘共苦。

今天的晚餐只有一头羊。只剩一头羊。够李世民一个人吃,不够全军吃。

李世民叫来所有的将士,然后大家分吃了这一头羊。

如此而已。

吃完就休息吧,明天还要更辛苦的征程。

262。

宋金刚没有让李世民再追着屁股撵。他知道自己跑不远了。

进入介休城,还没喘上二口气,李世民的骑兵已经追到。

怎么可能这么快?

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宋金刚陷入到迷惑当中,他见识过李世民一百八十多天空洞的沉默,现在,他又领教了对方急风暴雨般的追击。这世上竟然有人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组合在一起。

其实这并不矛盾,孙子兵法曰: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回过神来的宋金刚涌起一股被戏弄的感觉,强烈的耻辱感让他无法再次逃避。尊严转了十八弯,但最终还是找回到了他。于是,金刚先生率领剩下的二万兵马出城布阵。

就在介休城下,做最后一战吧。

在交战的一开始,愤怒激起的士气,背城一战的勇气让宋金刚占据了上风,唐军被反戈一击的宋金刚打了个措手不及,差一点要吃大亏。关键时刻,那匹黄色的特勒骠出现在战场。

李世民跟他的精骑将接管这片战场。

宋金刚见到了李世民。

事情上,早在在柏壁时,宋金刚就料到了今天的场景,但他不明白的是,尽管自己看到了这一步,却依然无法避免今天的局面,好像一双无形而巨大的双手,将他推到了这一步。

这便是真正高明的策略,没有什么奇计,普通的等待,不尽的骚扰,让对方按自己所想一步步走进自己挖好的陷井。这种战术可以称之为钝刀,中此招的人,只有忍受感觉越越来强的压迫强,品尝不尽的苦痛,除此之外,无法挣扎,别无选择,甚至无法呐喊出声。

看到李世民的那一刻,宋金刚的自信心瞬间崩塌,终于明白这个乱世不是自己的机会。

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想明白这一点,宋金刚马上调头就跑,他丢下了自己的士兵,也丢下了所有的希望,包括横扫天下的豪气。

李世民又追了几十里地,最后,他放弃了追杀宋金刚,,他已经确定这位金刚再无法构成威胁,相比追杀一个没有威胁的人,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他来到了一个叫张难堡的地方。浩州的唐军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大半年。

我不会忘记是你们的坚守,阻断了刘武周跟宋金刚的联络,才有了今天的胜利。

辛苦了,实在是辛苦了。

李世民慢慢脱下了头盔,堡内的守军看清了那张年轻而刚毅的脸。

堡内欢呼雷动,宣告终结的伊始之光,闪耀于张难堡之上。

263。

接下来,是该交待一下一些人的结局了,尉迟敬德率城投降,成为了李世民的新部属。相比尉迟敬德,刘武周跟宋金刚就没这么多退路了。

收到宋金刚大败的消息后,刘武周没有死守太原,而是向北逃亡,投靠了突厥,紧随其后的,是同样逃亡而来的宋金刚。

妹夫大舅子两人过了段风吹草低见凄凉的日子,不久后,妹夫宋金刚厌烦了啃羊排的日子,想起聚啸山林的快活来,没跟突厥打招呼就逃回到老家,准备回上谷当继续当山大王。突厥对这种不辞而别相当生气,马上派出骑兵斩杀了宋金刚。

而不久,刘武周也接到了通知,他将成为杨政道的部下,去杨政道的政府上班。刘武周当过皇帝,人上去容易下来难,他自然不会服从这样的工作安排,开始谋划回到自己的发家地马邑,因为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泄被杀。

失败的枭雄渐渐被遗忘,而胜利者可以书写他们的故事。这一次,李世民用了一个全新的方式。

此战过后,在唐军中流传开了一首歌曲,据说是军人自已填词的,描写了李世民大战宋金刚的故事。曲名叫《秦王破阵乐》。

数年以后,这首曲经过重加工,整编,成了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

一百年后,唐玄宗亲自谱曲,杨玉环女士倾情演出而成《霓裳羽衣舞》。

这是唐朝最为盛名的两只大曲。一个刚烈英武,一个奢华壮丽。一个气势磅礴,一个姿态万千,一个金戈铁马,一个清平祥和。

这该是大唐最美的两面。

264。

三国杀

禅让

王世充准备当皇帝了。

上朝的时候,王世充经常用他异样的眼神打量着上面的杨侗。这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是洛阳城内名义上的主人,他有着别人无可企及的尊贵身份和主宰他人命运的权力。

为什么他可以拥有一切?

王世充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也许因为他是杨广的孙子吧。但杨广都已经死了,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是的,杨侗,你的爷爷已经死了,你怎么可以凭自己的杨姓就安然做在上面,享受着我浴血得来的一切?把你的皇位交给我,那个位置并不适合你,那是统领天下的人坐的位置,只有实力最强的人才能够坐在那里。

每次转身离开的时候,王世充都想下一次进宫就好好跟杨侗谈一谈换班的事情。

很快,王世充决定打死也不进宫。

有一次,王世充到宫里吃了一顿饭,杨侗请客。吃完饭回到家后,王世充就开始吐。

那时候各种毒大米地沟油尚未得到普及,食品还多是绿色纯天然的,一般不容易吃坏肚子,何况是宫里的特供。吃这样的东西都吐那只能说服有人往菜里放化学添加物了。

想到这里,王世充冒出一身冷汗,本来王世充先生一直在装忠臣,认了杨侗的娘为干娘,常常进宫表忠心,准备就算坑娘坑兄弟也慢慢来,现在看来,自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再装下去,就有点不诚恳了。

现在,露出你最狂野的欲望吧,向你窥伺的无止至尊之位迈进。

此时,王世充官居太尉,要实现从太尉到皇帝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毕竟这不是在梁山,要在梁山,只搞一个酒会,然后大喝一声,掀翻桌子,砍倒老大,从血泊中扶起头把交椅,把自己的屁股放上去即可。

这种粗暴式山寨范是不适和朝廷换界的,毕竟山寨不求传二代,可皇位是要千秋万代的,要是一开头就血腥了,以后说起来不好看。

总而言之,王世充要想漂亮堂皇的登上皇位,他需要搞一个活动:禅让。

禅让是一门博大精彩的学问,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堯,舜,禹, 王莽,曹丕们都是这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据他们称,自己的前任认为他们道德高尚,能力突出,人气高涨,民心所向,于是心甘情愿把帝位交给他们。

而前辈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想顺利完成禅让,必须狠抓两点:上天的旨意(也就是祥瑞)以及人民群众的呼声(舆论)。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第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