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窦建德本人还算艰苦朴素,休身养性,而且老婆管得也严,所以萧后虽美,也不是窦建德的茶。当然,这么一个大美人留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最后,窦建德为萧后找到了一个去处:突厥汗庭。

我们知道,突厥的可贺敦是隋朝的义成公主,萧后去那里,就跟去女婿家一样。

于是,窦建德派了一支兵马专门护送萧后去突厥,原本窦建德是打算跟突厥人搞好一下关系。毕竟现在出来混,不跟突厥人打招呼就混不下去。但窦建德没想到的是,他的无心之举竟促使突厥人改变了他们的外交策略。

在接到萧后一行后,义成公主的眼睛放出了光芒,在那堆流浪的人里头,她发现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人。

那个人叫杨政道,算起来他应该叫义成公主一声奶奶。他是杨广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

杨广的后代不多了,活下来的都是金字招牌。有了杨政道,义成公主跟他的处罗可汗终于可以调整一下外交策略。

以前的突厥的外交策略可以简单归纳为培育反隋武装,并从中收取保护费,谁不给就揍谁。但形势的发展已经很清楚,郡雄混战的时代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总有一个人会从这一群人里杀出来,一统四方,并积累足够的实力跟突厥对抗。

与其坐等这个人的出现,不如自己培育一个统领群雄的人。

还要与尿布打交道的杨政道同志就成为了隋王,在突厥流亡的中原人被归拔给杨政道当了部下,最后处罗可汗大手一挥,将杨政道的傀儡政府安置在定襄郡的大利城。

定襄郡是刘武周的地盘。

258.

刘武周要气疯了。

当初是你要封我为定杨天子,说好了定住隋杨,可转眼间就变了卦,自己搞了一个隋王出来,让我听他号令。

定不定杨也就罢了,刘武周同志跟隋朝杨家也没什么深仇敌大恨,可实在不该把这个隋王安置到老刘的地盘。那些都是老刘拼了老命打下来的,那能说没就没了。

很快,刘武周又听到一个让他愤怒的消息。突厥人为了整合资源,决定把所有的势力都统一归整到隋王杨政道的旗下,做为骨干的刘武周也在整编之列,有小道消息显示,突厥人准备让刘武周当大行台,所谓的大行台跟诸侯差不多。

这就太过份了,刘武周皇帝都当上了,难道还让人家降一职不成?何况称号的改变往往也意味着利益的流失。

如果刘武周成了大行台,那没理由高一级的隋王杨政道同学还呆在风沙肆掠的定襄郡吃沙子,而刘武周却躺在太原宫里逍遥,论配套,太原城的宫殿应该由杨政道去住。

天下掉下个尿床龄的领导,降职,失地,丢城,前景实在不妙。

刘武周不干了,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跟着那吃奶都费劲的杨政道干。

不服从突厥的分工,那就不能用突厥的兵马了。于是,前线的突厥人陆续撤走。而在刘武周甩开突厥人时,李渊正准备努力跟突厥人重新建立起不平等但互利的关系来。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突厥人提了一个十分过份的要求。

突厥使者来到长安,见到李渊后,他们表示要杀一个人。

突厥人要杀的是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目前寄居长安。我们知道,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两家往上数,还共有一个祖爷爷。但兄弟分家,各走一边。自从闹翻之后,两家互视为仇家。

杀一个没有长安户口,只有暂住证的突厥人很容易,难得是丢不起这个人。

曷娑那可汗好歹是李渊罩住的,你说杀就杀,还要在李渊的长安城杀,这说出去,李渊以后怎么在东亚立足?

于是,李渊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

消息传出后,大臣纷纷建议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能因为保一人而失一国。那时,李世民还没有出征,为了主持公道,李二少爷坚持反对,认为人家走投无路前来投靠,要是杀了,道义上说不过去。

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李渊陷入了困惑当中。据记载 ,这位曷娑那可汗跟李渊关系不错,而且很会做人,来长安没多久,就送了一颗大珠给李渊。李渊没有收,并告诉对方,大珠虽是至宝,但皇帝我看重的是一颗赤心。

现在,是杀掉这颗赤心,还是保护这颗赤心?

数天之后,满眼血丝的李渊终于做出了决定。

李渊将曷娑那可汗请到内殿喝酒,曷娑那可汗大概不知道自己在吃断头饭,也没有注意到李渊那些不自然的表情。宴会结束之后,李渊请曷娑那可汗到中书省参观。

做完这一切,李渊无力地坐在榻上。

去吧,告诉处罗可汗的使者,他们要的人就在中书省。

为了联盟突厥,李渊送出了珍宝,送出了美女,割让了土地,丢下了自尊,现在又出卖了朋友。

这一切都是称霸必须支付的成本吗?这所有的耻辱能有雪洗的一日吗?

259.

宋金刚觉得自己陷入了巨大的虚空里。他有金刚之力,帅军之才,握有数十万兵马,可他却不知道怎么面对这巨大的虚空。

敌人就在前面,任你挑战叫阵,可就是碰不上。但你要忽视他,那股随时会袭来的气息又紧紧裹住宋金刚,提醒他危险有可能马上降临。

决战像永远不会发生,决战又像明天就会打响。宋金刚明白,他并没有决定权。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宋金刚知道自己没有发动决战的权利,可李世民又认定决战的时间表在宋金刚身上。

宋金刚在等待李世民出击,李世民在等待宋金刚退缩。

这是一场对峙,是一场消耗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输的那位一定是从内心先崩溃的人。

当压力渐渐堆积,再顽强的人也承受不住日积月累的负重。

从武德二年的十一月来到柏壁到武德三年四月,一百八十多天后,宋金刚终于被无形的压力击垮。

刘武周还在拼命攻打浩州,企图打通太原到浍州的粮道,可不幸的是粮车屡屡被截,据传说记载,每当粮军要运到终点时,就会有一位大汉舞着宣花大斧杀将出来,夺人口粮,杀人押运。

这位就是程咬金,据说这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句俗语的来源。

没有了粮草,宋金刚终于无法再支持下去。

吃完最后一粒粮后,宋金刚率军向北逃去,逃亡的路上,他一直很郁闷,他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过,连一次像样的交锋都没有,竟然就这样逃跑了。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失败让人如何心服?

很快,宋金刚就不会埋怨李世民不给他正面决战的机会了。

在听到宋金刚北走的消息后,沉寂已久的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

是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出击时机。

坐等寇穷,击之!

260.

数天后,李世民终于追上了宋金刚的断后部队,一阵猛攻之后。李世民攻破对方的防线,趁胜向北进击,在一天一夜之间,连战数十回合,一直追到了高壁岭。当年刘邦在这里收到了吕后的大礼:韩信的首级。李世民的意思最好在这里拿下宋金刚的首级。

于是,他下达了停止休息,立刻追击的命令。

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忠心耿耿的大将站出来,提醒主帅不要轻敌冒进,这一回站出来的是刘弘基。

刘弘基抓住了李世民坐骑的辔头,急声劝阻。在他看来,追到这里太原虽然没收回,但裴寂当日丢到的地盘已经收复,应该见好就收。况且士兵连日追击,饥劳疲惫,也需要休息。就算士兵们是糙爷们,不需要休息,你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坐在马上,李世民平静的望着刘弘基,他明白刘弘基的劝告都是出自真心,可有时候动摇我们内心的就是这样发自真心的建议。很多人在这些真诚的建议下妥协,只有极少数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坚持自己的方向。

“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

我用了六个月来等待这次的时机,我便决不会让这个机会白白溜走,一旦决定攻击,就一定要彻底击败对方。

要知道,我们累,逃跑的宋金刚更累,我们饥渴,逃跑的宋金刚更饥饿,六个月的对峙比得是心理,那此时,比得就是耐力。

谁能咬牙坚持,谁就能取得胜利。

刘弘基放开了马辔,李世民策马而出,乱起一道黄色的旋风,那是李世民最钟爱的六匹马之一,突厥人送给他的特勒骠,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俊马啊,再奔快一点,宋金刚就在前面!

261.

在雀鼠谷,李世民追上了宋金刚,宋金刚同志逃跑起来还是颇有章法的,逃跑不忘回马枪,在雀鼠谷这个险要之地,宋金刚布下了八道防线。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第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