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同志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领军作战就以大败而告终了,这证明,术有专攻,裴寂还是安心当好三陪,行业不论贵贱,干好了服务业,也是为大唐做贡献。
大败之后,裴寂为了继续为大唐效力,拔腿就跑,裴宫监跑起来很快,急行一天一夜,逃进了晋州城。我查了一下,从介休到晋州大约有二百五十里地,裴寂靠着四条腿一天一夜就跑完了全程,以速度论,不可谓不快,但论姿态,因为是大败而遁,就略微狼狈。在逃而从容方面,李家四少爷就好多了。
裴寂大败的消息传到太原,太原留守李元吉叫来了部下,告诉对方,你们先领老弱守一下城,我领着精兵跟刘武周拼了。
这一月的十六日夜半,李元吉果然出城了,出城之后,径直朝南一口气跑回了长安。其动作之敏捷,行动之整齐,方面之坚定可谓唐朝李跑跑。
李元吉是领着精兵出城的,据史书记载,还是后院精兵,成员以妻妾为主,奴婢为辅。从逃跑不忘妻妾来说,也算是有爱心的跑跑了。
在李元吉跑路的当天,刘武周就来到了太原城下,顺利占据了太原城。老李家的发家地就这样轻松的送了出去。
史书对李元吉这种逃跑主义进行了严历的批判,但把失败全归于李元吉也是不正确的,毕竟人家这一年才十六岁,属未成年人,出了事应该找他的监护人,也就是李渊来负责。
252.
李渊的头大了两圈。老家被人抄了,那里是唐尧故地,当年起事时,李渊就靠这个忽悠天下人。现在发家地被占了,感觉就像被人掘了祖坟一样。
无论无何,都要把太原夺回来!
在李渊发怒的同时,胜利者刘武周正盯着长安。
刘武周已经沉寂了很久,他原本只是想占着马邑当个山大王,可突厥人的支持,宋金刚的投奔让他体内冷却的血液渐渐沸腾。
刘武周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当年他母亲夜里坐在院子里,突然一道像雄鸡一样的光投到他的怀里,刘母吓得赶紧站起来身,猛拍衣服,别说雄鸡了,就连鸡蛋也没拍下一枚。
不久之后,刘母就怀上了,十个月后生下刘武周。
李渊,你体有三乳,我也是有异象的人。天下岂注定是你的?
李渊,太原不是你一个人的,长安不是你一个人的,天下更不会是你一个人的。只有实力最强大的人才配拥有一切。太原我已经收了,现在,交出你的长安来。
唐军连败的消息陆续传到长安,晋州失守,浍州兵陷,刘武周的兵锋直抵黄河。
今日饮马黄河,他日说不定就要夜宿长安。
惊慌之下,李渊专门下了一个文件,给大家交了底,告诉大家要做好丢弃黄河以北,跟刘武周隔江分治的心理准备。
这个文件发下去后,搞得人心惶惶,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可能要打包换单位了,但有一个人不但没有慌,反而像夜行山路的人突然看到了远处的灯火。
李世民等这个机会很久了。
自从在平定薛家父子时露了一点搞小团伙的苗头后,李世民就成为李渊重点防范的对象,领军的资格被莫名其妙的剥夺了,最得力的心腹刘文静又莫须有的被杀。最后,李世民还被赶出了长安城。
从折﨡城回来没多久,李世民就收到一个指令,出镇同州的长春宫,看上去是独门独户了,但谁都知道,这是让他远离政治中心长安。
李世民老老实实的到长春宫去了,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回到长安。
现在,感谢刘武周,感谢宋金刚,感谢突厥人,当然,最重要还是要感谢裴寂吧。
李世民马上上了一个表,主动请缨原领三万精兵渡河收复失地。
到了此时,还能相信谁呢?
李渊也不防二儿子了,毕竟蛋糕大了才担心分配不均,现在蛋糕被刘武周切去了一半,自然要团结起来,夺回失去的东西。
李渊扫了扫关中的精兵将付给李世民。为了提高成功率,李渊还交给李世民一群特殊的人。
253.
在李渊交付的兵马里,除了以前陇右贵族系的,还有一群山东豪杰,他们是刚从王世充的洛阳投诚过来的秦叔宝跟程咬金们。
八个月前,故州。
王世充再也不是当日那个被李密打得满头包的洛阳外来户,打败了李密后,王世充当了家作了主,招降了不少瓦岗军的大将。比如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等。
这一天,王世充亲自带队,率领诸位新收的大将前去进攻唐朝的故州,拿下故州倒是小事,主要是锻炼一下队伍,提高一下士气,磨合一下档位,展示一下实力。
好不容易收了这么多强人,一下发大了。不拉出来威风一下岂不跟锦衣夜行一样。可锦衣日行容易划伤衣服,富贵还乡容易被打秋风,部队拉出去了可能拉不回来。
刚列上阵,一队骑兵突然脱离组织,直冲对面而去。
王世充一头雾头,还没下令进攻啊,谁这么猴急?望了一眼,那是秦叔宝跟程咬金。
还是新同事积极肯干啊,王世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很快,他的笑容就僵住了。
自己的这两位大将冲出一百米开外,突然不跑了,还调转马头,行个礼了,对着王世充喊了一句话:
“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
翻成大白话就是,您对我们不错,但我们还是不侍候您了,就此拜拜了您。
说罢,上马直奔唐营而去了。
王世充卷发差点气直,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背叛,可看了看秦叔宝手里那把重枪,想了想程咬金不要命的样子,他咬咬牙,没有下达追击的命令。
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就算下令,估计也没多少人敢去追。
就这样,王世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将慢悠悠的投奔了敌国。
愤怒之余,王世充怎么也想不透,自己也算装得挺礼贤下士了,自问待那两位大爷不薄,一个封为龙骧大将军(秦叔宝),一个封为将军(程咬金),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竟然就临阵叛逃了呢?
这个问题,如果王世充不怕脸面扫地,可以请叛逃者之一程咬金来回答:
“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
再翻成白话就是王世充这个人器度狭,又喜欢乱开空头支票,简直就是老巫妪,那里是拔乱反正的君主。
老巫妪,老年会巫术的妇女是也,骂人老妪也就罢了,还加一个巫字,要是王世充听到这一句,只怕拼了老命也要找程咬金算帐。
何谓骂人入骨,这样的就是了。
要知道,在唐朝(当然不只唐朝),骂人像老太婆是极恨的话,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杨广叫李渊阿婆面,都属此例,到底王世充做出了什么光辉事迹,得到这个老巫妪的称号?
具体事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