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一天黄昏,唐军的主力陆续来到,将折﨡城围了起来,而事实证明,真心向往外面世界的,一道墙是拦不住的,半夜,守城的士兵纷纷通过借助绳索等工具翻墙投降,这说明,夜半时分是翻墙的高发时段。

大势已去了,在聪明人发现自己的头可做投名状之前,薛仁果自己打开了城门投降。

受降之下,唐军军将纷纷前来祝贺,并对李世民的突击十分佩服,并提出了一个疑问:

“大王一战而胜,后面又舍步兵,也没有攻城的器具,只是率领轻骑直趋城下,大家都认为拿不下来,却没想到一天就取下城池,这是为什么。”

现在李世民终于有时间也有心情来解释当日急进的行为了:

“宗罗黄的兵马都是陇外之人,将骁卒悍。我出其不意击破对方,但斩获不多,如果迟了,他们就会逃入城内,薛仁果招抚他们就不容易攻克,我紧急进军,他们进不了城,只有逃归陇外,如此一来,折﨡城虚弱,薛仁果也一定胆破,无法组织防御,所以我才能攻克。”

精准的判断力,果敢的决断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李世民抓住了转眼即逝的机会,刺出了封喉的一剑。

与西秦一战到此结束了,此次的交锋可谓一起三伏,李世民先胜后败,最后再胜。李世民得到的又不仅仅是一场胜利而已。在这场战役中,他磨练了心志,锻练了部下,增强了声望,扩大了实力。从而朝自己的目标大进了一步。与时同时,他的父亲李渊也发现了一些苗头。

238.

在攻下折﨡后没多久,李世民收到一个消息,李渊准备让他将薛仁果的部下全部斩首,其理由是薛家父子杀了太多的唐兵,不杀他两个回本,对不起死去的唐兵。

李渊的命令颇为奇怪,这不太符合他的行为模式,当初从太原南下长安时,一路上,只要投降的就封官,不愿干的还发路费,为什么要杀尽同为关陇一脉的薛系呢?

原因大概是李世民身上。

李渊要发这个命令间接说明了另一个事情,李世民没有动手杀人。

李世民不但没有杀对方的骨干为唐兵报仇,还把对方组织起来,薛仁果,翟长孙以及后来也投降的宗罗黄依然率领旧部,李世民没事跟他们一起射猎,不知道内情的人绝对猜不到他们在不久前还是你死我活的对手。

除了军将之外,李世民还找到了一个给薛仁果的伪秦政府当过黄门侍郎的人,此人叫褚亮,属名流雅士,因为太有才,被杨广羡慕嫉妒恨,贬到西北这疙瘩。碰巧赶上薛举要组建政府,就把他拉了去充门面。

找到褚亮后,李世民相当客气,亲切接见了褚先生,慰问了一下对方的生活,并拍板解决对方的工作,将褚亮安排到自己的文学院当学士。数年后,李世民的文学院里一共凑齐了十八位饱学之士,他们合称十八学士。褚亮不算秦王府一期的学士,此时李世民的文学院早已经进了杜如晦,房玄龄等人。

以上行为表面上看,是李世民善于招抚人心,但同时也说明李世民正在组建他的小团队。

通过征战树立威信,通过纳降收服人心,这些将成为他最后可以依靠的力量。

李世民的这些小动作自然是瞒不过李渊同志的,李渊耍心眼时,李世民还在他爹身体里。

于是,李渊下了这一道命令,准备将李世民拉帮组派的念头消灭在萌芽阶段。当然,这个命令有点不近人情,太过残酷。因此,李密打了一个报告,表示这样做不利于安抚百姓,要杀就杀首恶就可以了。那会,李密刚投靠过来,还说得上话,终于让李渊改变主意,只将薛仁果抓到长安斩首示了众。

由此可见,李密积了大德了,但真要认为李密是忠君爱民的优秀封建官员那就被史书骗了,要知道,我们现在编写史书的人在当时都是儒学大家兼高级官员,儒学大家就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技巧在史书中拐弯抹角地写一些东西,高级官员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情商知道一些东西需要拐弯抹角来写。

李密劝谏的原因可能并不单纯,以他的智慧,当然马上就猜出来李世民在拉帮结派,而他作出的选择是暗中支持李世民。支持李世民也不是因为像刘文静那样崇拜对方。这个举动可能有点唯恐唐室不乱的意思。

239.

不久后,李世民得胜归来,李密被特意安排前去迎接,在郊外见到李世民后,李密对着殷开山,也就上次大败跟刘文静一起背黑锅的那位说了一句话:

“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

翻译过来,就是秦王真是英明的领导,不是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平定天下的祸乱。为了对得住千年以前挖空心思写史书的先儒们,我们不能一眼扫过去就认定这是在夸耀李世民的英明神武,连前豪杰头子李密都为之折服。

我们已经说过,李密正是见了得胜归来的李世民才突然想起自己的理想,回去没多久,就逃出长安准备东山再起。这是这段记录的第二层意思,但最关键的是第三层。

回过后再看这段经典的称赞,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李密称李世民为英主!

这个称法,在太原时可以说,那时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没有分家,现在到了长安,李渊当了皇帝,李建成当了太子,李世民封了王,君臣已定,李渊是君,李建成是接班人,李世民虽然是王子,但跟大臣一样,属高级打工仔。是打工仔怎么可以冠上英主这个称号?

李世民要是英主,那李建成算什么?李渊又算什么?要没有李世民,李唐皇朝就玩不转,那李渊李建成情何以堪?

显然,李密的良心大大的坏了,他的这一句话很快就会传遍长安的官场,然后在李家父子兄弟之间埋下了相互猜忌的种子。

没过多久,李密中了李渊的计,从长安出走,惨死在熊耳山,但聪明绝顶的他已经为自己点燃了复仇的火焰,唯一可惜的是他无法亲眼看到玄武门的血了。

240.

李渊听到了李密的那句话,当然,他很快就理解到了李密的话中话。明明知道李密此话不怀好意,但他依然上了当,因为李密说得是真的,也是他无法避免的难题。

当年化家为国,把家庭企业做大了,现在分了工,要是二儿子李世民不满意分工怎么办?当初分工时,李渊就为这个问题所折磨。他已经发现父子兄弟之间一道细微的裂痕正在生成。一个人的上书更提醒了他这道裂痕的存在。

大唐成立没多久,纳言刘文静上了一道奇怪的奏折,原文就不帖了,大意是皇帝陛下你是万民之主,要注意形象啊,别对大臣称自己的名字,另外,您老人家坐的榻也不是普通的榻,那是帝座龙榻,地位十分崇高,您老人家就是高兴起来,最好也不要叫人上去跟你同床而坐。总而言之,您老人家应该像太阳一样,高高在上,这样大家才能被照得心里暖洋洋。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第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