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打开地图,李渊盯着西北方面,很快,他找到了症结所在。

在西北面,唐朝要面对许多的挑战,但并非每一个都是敌人,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利用的。

李渊找到的是盘据在河西五郡的李轨。显然,这是根据连弱抗强,远交近攻的方略找到的盟友。

很快,李渊的使者出现在武威城内,面对共同的敌人薛举,李渊顺利跟李轨达成了协议,为了表示亲近,李渊称李轨为兄弟。李轨欣然唤李渊为大哥。

李渊实是认兄弟的祖师爷,宋江认了兄弟,不过用来当当山寨头目,打打小县城劫个小狱,李渊认一个李密,就挡了东边的兵马,认一个李轨,就成功打破了西北的僵局。当然,李轨这位兄弟实力相较李密要差一点,还无法独挡一面,要真正解决西北的困境,还需要另一个老朋友。

李渊又想起了突厥人。

为什么要说又呢?那是因为李渊已经凉了人家好久了。唐朝跟突厥的友好关系由热转冷,这得怪李渊。

228.

李渊这个人实在缺乏契约精神,进了长安之后,就完全忘记了当年跟突厥人达成的土地归唐公,子女玉帛归突厥之协议。

大概是没有签合同的原因,(好像这种事也不好写到合同里),李渊就有点赖帐了。玉帛也不按时按量送到,美女就更不用说了,李渊同志自己身体好,欲望强,很快就将杨广后宫精英进行了收编,剩下的竟然遣散了。这算什么回事,始毕可汗眼巴巴在汗庭等着呢。

因为李渊不及时按量足质交纳提成,突厥人对李渊相当不满,经常派使者到长安城里大吵大闹,每次李渊都陪笑脸,指使外交部好好招待。当然,在长安城可随便吃,随便喝,但要打包,那是不行的。

现在李渊又想起要用人家人了,再不拿点真金白银出来是不行了。

不久后,长安城出发了一队使节团,除了外交大臣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人员,她们是色艺双绝的长安艺妓,这是李渊送给突厥始毕可汗的大礼。

就效果来看,一个艺妓抵十个外交使臣,很快,始毕可汗狼颜大悦,马上派了突厥高级干部骨咄禄特勤前来联络感情。但要靠一群艺妓就让始毕可汗出兵是不现实的,最后,李渊终于拿出了真正值钱的东西:土地。

李渊割出了五原郡跟榆林之地,这两处在河套地区,是中原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条防线,如果打开地图,从草原南下,过五原郡是朔方郡,而朔方郡的梁师都是突厥人的马仔。经过朔方郡,突厥的战马可以一直冲到长安城下。这不是危言耸听,数年之后,突厥人就将饮马渭水。

在中国历史上,将战略要地割给草原民族的,李渊不是唯一一个,数百年后,一个叫石敬瑭的人将幽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人。石敬瑭凭此一举成为了千古第一汉奸,被翻来覆去骂了千多年(宋人骂得最狠),而李渊同志躲过了这个骂名。其原因很简单,石敬瑭卖了就卖了,而李渊卖了还能抢回来。

低调处理兵败,结盟李轨,贿赂突厥,做为一位战略家,李渊完成了他所有的布局,而最后的一击,依然需要他的儿子李世民来完成。

230.

李渊父子反思时,薛仁果同学却只能一个人在哀思,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了。

浅水原大败李世民的一个月后,薛举就生了病,薛举找了个一位巫师来治病,经过占卜,巫师说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这是死去的数万唐军冤魂在作怪。

在浅水原,薛举干了一件不太地道的事,消灭了数万兵马,也不尊重死者,反而把唐兵尸体堆在一起,搞了一个京观来炫耀武力,就巫师看来,唐兵死不瞑目,正组团从黄泉前来问候他。

听完巫师的话,薛举头昏目炫,没两天就一病乌呼,这说明,第一,要尊重死者,第二,有病还得去正规医院,请算命的看病,不病死也得吓死。

在这之前,薛举采纳谋士郝瑗的建议,准备出兵长安,刚收拾利索就挂了,也算出师未捷身无死吧。但这也未必全是坏事,人死万事空,至少不用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大秦帝国的重担落在了新任皇帝薛仁果的身上。

薛仁果也不含糊,化悲痛为力量,登基之后,第一个命令就是进攻泾州城。

此时,薛仁果正率领他的部下驻扎在离泾州城不远的折墌城,这个折墌城属于小县城级别。薛仁果就是在这里从太子晋级为皇帝。

这个城太小了,实在不匹配大秦皇帝的身份,而长安城又比较远,一时半会也攻不到,就近攻个泾州城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吧。

于是,薛仁果率领大军将泾州城围了起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也违背了薛举的遗志,薛武帝本来是准备趁长安大败,根基动摇之际直取长安的。(武皇帝是薛举的谥号)。薛仁果放弃长安,直奔泾州的原因大概是大秦帝国的幕后策划师郝瑗也生病了。

薛举病逝以后,郝瑗追思先帝,十分悲伤,最后悲伤过度而致病,一病就撒手人寰(不起)。这个病实在蹊跷。当年刘备对诸葛亮有三顾之情,托孤之用,诸葛亮都没有悲伤不起,你郝瑗才在薛举面前打几年工,就不起了,人家儿子仁果哭丧不影响吃饭睡觉上阵,你一外姓人就不起了?更何尝薛举当日可以劫持过你。

见过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但没见过病症如此严重的。

231。

薛仁果知道长安不是好攻的,可他没想到的是,区区的泾州城也是不好攻的。

驻守泾州城的人是唐朝骠骑将军刘感。刘感已经在泾州坚守了很久。渐渐地,粮食不够了,刘感将自己的马杀了充军粮,在将士分马肉时,他跑到一边, 取了一些马骨煮汤混着木屑吃。

靠着与全城将士同甘共苦,刘感以孤城抵抗着薛仁果的大军,最终于等来了唐朝的援军。

唐朝的长平王李叔良率领士兵进入到泾州城,这些李叔良是李渊的堂弟,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他的曾孙相信大家都听过,他的曾孙叫李林甫。

援兵的效果是明显的,城外传来消息,薛仁果不但解了包围,还引兵朝南而去,从方向上看,应该是回大本营秦州了。原因据说也是没有粮食了。

泾州之围解了,但马上又传来了另一个好消息,从高﨡城来了一位老乡,表示薛仁果一走,高﨡人愿意重新回到唐朝的怀抱,请将军马上派兵主持大局。于是,李叔良指示刘感马上去高﨡接管城池。

刘感来到了高﨡城下,他或许已经感觉到这是一个陷井,但官大一及压死人,况且李叔良的级别比他还不只高一级。

高﨡的城门紧闭着,刘感大声喊话,告诉对方自己是应约前来搞接收的。过了一会,门没有开,却从上面传来一个声音告诉刘感,秦兵已经走了,将军可以翻墙进来。

刘感笑了,秦军已经走了,还让我翻墙?骗小孩吧。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