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不愁,生活无忧,这就是李世民的童年,这样的童年无疑是快乐的,说快乐并不是说物质上的丰富,而是指李世民尚没有发育成完全的自己,他没有过多的欲望,也自然不会有过多的烦恼。
但总有一天,李民世会有自己的欲望,到时他就会知道,不管贫贱也好,富贵也好,都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绝不会从天而降的,要得到它们,必定要付出真正的努力。
219.
要了解一个民族,得去看它的历史,而要了解一个人,大概就需要去了解他的过去。一个人在成年之后所做的一切,大抵都可以在他青少年时代找到注脚。
据史书所记,李世民做为贵族子弟,年轻的时候,竟然常常跟一帮大侠混在一起,大侠是往好了说,往坏了说都是一些社会青年,平时不搞劳动生产,天天替人出头打架生事。在这些交往当中,贵族李世民染上了一些江湖堂口的习性。这种习性不能说好,毕竟有辱斯文,但也不能说全坏。在这些交往当中,李世民洗去了贵族身上那种孤傲之气,也很容易理解后来为什么有那么多豪杰愿意追随于他。
十五那天,李世民应募入伍,他赶上了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意思是大隋盛世已经过去了,天下烽烟四起,他为即得利益的受益者,自己的金饭碗未必保得住。最好的意思是他有了重新打磨自己的机会。
呈前在他的面前,是跟猎鹰走犬完全不同的生活,那是铁枪铜甲的生硬,是军旗啸西风的苍凉,是血淋淋的撕杀,是尔虞我诈的较量。
许多年以后,李世民的称号里多了一个军事家的头衔。
我们相信战争跟中医一样属于经验学科,要想了解战争的奥秘,只有到沙场上去,闻那血的腥味,看那涨天的骑尘,听那震耳的喊杀声。同时,战争是一门残酪的学问,它没有捷径可走,也不设远程教学。所有的奥秘都在现场。
当然,说李世民全靠自己领悟也不现实,事实上,他是有一名高级教师现场指导的。
对于一名少年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自己的父亲。
十八岁那年,李世民跟随父亲来到太原。战历山飞,驱突厥,李渊向他展示了战争上一项重要的技能,读心术。读敌人的心,观察敌人的每一个行为,从中了解敌人的欲望,野心,胆怯,习惯,优势与劣势。然后做出最佳的应对。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李渊的亲身示范下,李世民终于掌握了战争的奥秘,敌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敌人的每一个人想法都暴露在他面前,他也学会了果敢决断,从而能在瞬息 万变的沙场上找到转眼便逝的胜机。
李世民已经成为一位名将来匹配军事家的头衔吗?
十九岁的李世民大概认为自己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从未失败过的他大战过宋老生,力逼过屈突通,翻过了长安城的城头。
战场之上,还有什么是我不熟悉的?
必须遗憾地告诉李同学,正因为你百战百胜,所以你还无法称之为名将。
是的,一个全胜的将军是无法成为名将的,只有经历过失败之后,李世民才会明白为什么孙膑大放异彩是在断足黥面而之后,白起为什么要杀妻,而从胯下钻过的韩信才有可能成为兵圣。
220.
二十岁那年的五月,李世民看着他的父亲登上了长安大兴宫的最高点。
与此同时,李世民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他被封为秦王,按虚岁算,他正好二十岁,按当年算命先生掐的八字,李同学应该去济世安民了。可正是这一年,他遭受了人生当中第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他被封为秦王的同一天,他的哥哥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在那些道贺的群臣中,李世民明显得感觉到向他哥道贺的笑容含糖量要更高。他完全理解这种差别。
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藩王,而兄长李建成则是这个新兴帝国的接班人,迟早有一天,李建成会掌握在场很多人的荣华富贵。
在昨天,李世民跟李建成还是平起平座的两兄弟,但从今天开始,他们已经渐渐拉开了距离,这个差距还会越来越大,照此发展下去,他的哥哥会在某天登上大宝之位,而他必须跪伏在下面,聆听他的旨意,服从他的安排,从他那里领赏赐。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
在太原时,我大战历山飞时,你在干什么?我招抚亡命时,你在干什么?伏杀王威,高君雅时,你又在那里?
忽视这一切努力,仅仅因为你比我早出生几年(准确说是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继承一切,而我只能捡剩下的,这公平吗?
将这些疑问与委屈深藏心底,李世民知道,现在他还不具备向他父亲质问这一切的实力。
只有拥有实力,更大的实力,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才能让别人无法忽视自己。
李世民觉得努力是改变一切的。父亲一天不去世,李建成就还是太子,是太子就意味着还有变化。毕竟从历史来看,太子换人不是没有可能的事。转过去二十多年,隋朝太子就由杨勇换成了杨广。
壮大自己,积累起更多的实力,获取向那不公平礼法进行挑战的机会。
李世民有努力的需要,也有努力的欲望,同样,他也不缺努力的机会。
221.
李渊度过了创业的第一阶段,家族企业已经做大做强,也就是史书里说的化家为国。既然是国,当然不能像以前一样。喊一声大家给我上,老子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往前冲。事业做大了,摊子铺广了,就需要分工协作。在这些分工里,领军做战,一扫天下当然是最重要的工种,这个位置不好安排,信得过的未必有能力,比如裴寂同志信得过,但指望他帮李渊收编一下长安后宫还是靠谱的,收服天下就算了吧。而有能力的未必信得过,比如号称唐朝第一将的李靖就因为信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最后,李渊成功找到了一个最佳的人选,此人经过前面数战,已经展现出一名优秀指战员的潜质,更重要的是,此人的忠诚无须怀疑。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李世民。
事实上,李世民并不是唯一的人选。李建成也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虽然史书记载李建成是个花花公子,但经过史学家考证翻案,已经证实此人并不是传说中,尤其不是李世民所说的纨绔子弟,能力也很突出。但李渊并没有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是因为李建成的身份。
因为嫡子,李建成当上了太子,也因为太子,他无法成为元帅出征,因为关于王子的礼法里除了立嫡立长,还有一条叫“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通俗的说就是帝国接班人是不能领军出战的。因为太子同志还兼着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就是当皇帝的备胎,要是老皇帝不幸爆了胎,也就是宾天后,太子必须马上顶上。要是太子也在外做战,万一死了怎么办,这个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训啊,同志们。又或者不死,皇帝死了,太子在外面收不到消息,被别人占了位置怎么办。当年扶苏同学就是因为在外领军,才没能顺利接上嬴政的班。
李建成因为封建礼法而成为了太子,却又因为封建礼法而不能统领军队,这大概就是矛盾论里说的事情总有两面性,关键是要抓住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很快抓住了这有利的一面。他被任命为元帅,统率唐朝兵马。
兵马已经握在他的手上,他将用这些兵马扫荡天下,积累起足够的功名与实力去挑战那看似牢不可破的礼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战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英雄。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都将是他强劲的对手,而在面对他们之前,他还必须战胜西北的数位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