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15.

开什么玩笑,李渊同志,大家都不笨,何必忽悠我,要我单骑入朝,你是想节度我,还是超度我?

李密转身,面对贾闰甫:

“你还记得那次吃饭吗?天子说过有人不愿意我们此行,我要是回去,决无生还的道理。”

到了这里,也不必再装了,大家摊牌吧。

李密召集众人,说出了他的计划。

计划如下,进攻附近的桃林县,搞到粮食后,迅速渡过黄河,投奔在黎阳的徐世勣。

说完,他望向了贾闰甫:

“你认为怎么样?”

让李密没料到的是,贾闰甫马上表示了反对,从现实情况说到天下大势,最终还扯出了当年李密杀翟让的事,表示现在去河南,没有人会听从李密的安抚。

“明公还是回朝吧。”

贾闰甫一盆冷水浇下来,却让李密火冒三丈,李密当场拔刀,表示不跟我走,就斩了你。最终,经过王伯当求情,贾闰甫才逃走。

事情还没开始,就有人当了逃兵,但仔细推敲一下,贾闰甫加入到这个复辟团以及他的逃跑可能是李密早就布下的棋子。

216.

走了贾闰甫,还有王伯当。李密领着剩下的人奔向了桃林县,李密的聪明才智再一次得到了发挥,他给桃林县令写了信,表示接到旨令要单骑回京,走之前,请允许我把家眷寄存在您这里,完事我再来取。

考虑到对方是妇孺,桃林县令打开了城门,数十名妇女鱼贯而去,进来后,就撩起了裙子,因为非礼匆视,大兵们将目光转到了另处,个别没转彻底的人士兵没看到期待中的东西,反而看到这些家眷们举起了大刀。

这些妇孺是如假包换的铁血硬汉子。

李密很快控制住了桃林县,抢到了一批物资,抓了一批壮丁。马马虎虎拉起了一队伍。接下来,就该原计划向北渡黄河奔黎阳。

出桃林县后,李密下令:

“向东进军!”

在逃亡路线的选择上,李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早在长安,他订下的计划就不是投奔黎阳的徐世勣,而是在襄阳的一位老部下。而此前,他宣称去黎阳,不过是布一个疑阵。

现在,贾闰甫已经逃到了唐朝的势力范围吧,他也已经将我的计划告诉了对方,唐军正发兵前往黄河一线拦截我们吧。

对不起,李渊先生,我们要去襄阳了。

李密再一次踏上了逃亡的道理。这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

很多年前,我就经历过样的逃亡,从那之后,我占据了瓦岗,成就了大业,现在只不过是另一段辉煌的开始。

李密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许,可惜,上天已经不会再给他同样的机会。

前面,就是熊耳山。那是他的终点。

217.

经过数天艰苦的跋涉,李密率领部下穿过了熊耳山,正从山南出山。此时,是公元六一八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密这一年三十七岁。

刚出山南,伏兵四出,高处有强弩利箭,溪谷有刀斧头。李密的队伍瞬间被冲开。

伏击他的是唐朝的熊州行军司马盛彦师,李密虽然布下疑阵,可依然没有骗过他,分析了李密的动向,他准确判断出李密将穿越熊耳山前往襄阳,于是,他提前在这里设下埋伏。

这说明,再聪明的人都有智穷的一刻。

李密战死,与他同亡的是王伯当。在桃林时,他跟贾闰甫一样不赞成李密的计划,但他依然选择了跟李密踏上这条死亡这路。

因为义士之心,不以存亡而易,因为跟随李密之初,王伯当便许下了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的诺言,王伯当用生命实践了他的承诺。

比千金一诺更高的是以性命实践诺言。

在李渊一步步的安排下,李密终于走向了死亡,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李渊紧接着下了一个命令:

将李密的首级送往黎阳的徐世勣,并告诉他李密谋反之事。

徐世勣在李密之后,也已经投诚唐朝,据记载,从中牵线的是魏征。降唐后,李渊格外开恩,赐李姓,于是,徐世勣成了李世勣,又过些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世字不能随便用了,李世勣又变成了李勣。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他徐世勣吧。

杀死李密很容易,但要让原瓦岗的人心不散才是难事,李渊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李密之外,徐世勣是瓦岗的核心。

接到李渊的通报,徐世勣无法可说,这能怪谁呢,李密谋反在先,李渊不过是正当防卫。最后,他提了一个要求,收葬李密。

徐世勣以君臣之礼收葬李密,将他埋葬在黎阳山南,这是李密统率豪杰,称霸中原的地方。如果李密自己选,这也是一个适合的地方吧。

下葬那天,许多人痛哭流涕,这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李密将他们从山贼带到了更大更高的舞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出身高贵,却跟他们称兄道弟的李密,不会忘记那个轻财重义,慷慨激昂的领袖。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不和不说,在得知李密去世后,瓦岗一位叫杜才干的将领做出了一个决定,他给新上任的滑州刺史写了一封信,要求率自己的部下归降。

这封信得到了回应,滑州刺史亲自前来会合,见面后,杜才干抽刀,斩下了滑州刺史的头颅,然后送到了李密的墓上。

滑州刺史是洛阳封的官,此人是出卖李密出卖瓦岗位的邴元真。

死后有人复仇,江湖快意如斯,李密泉下有知,当稍心慰吧。

最后,总结一下各种史书对李密的评价为李密盖棺定论吧:

风云际会,聚八方豪杰,率百万之师,亡暴隋之政,解兆民之困,声动四方,威行万里,何其伟哉。

以上是李密的奋斗史。个中人生起伏,不屈,愤怒,失败与成功,荣耀与耻辱,俱往矣。

218.

第二部分李唐天下

拼的是儿子

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杨坚发动了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战争,这一年的二月,隋朝大军开始出征,到九月损兵折将之后,隋朝开始退军。此事是这一年唯一值得一提的大事,除此之外,如果硬说要有什么事值得记下来,那就是这一年的年尾,十二月的二十二日(按阳历,是599年的1月23),在武功县的一处大宅里,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李世民。

作为后人称之的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出生自然不可能生了发两个红鸡蛋就算数,按天生异人,必有异象的规矩,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出生之前,家门口有两条龙。不知道龙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总不成是斗地主二缺一找李世民顶脚来了。据说,二龙戏之三日方才离去。竟然还敢逗留三天方,也不怕武功县的父老乡亲捉了去做剁椒鱼头。又据记载,李世民生而不惊,我琢磨了一下这四个字,大概是生下来不知道哭。不知道以前稳婆怎么处理这种事情,放到现在,护士应该会倒拎过来,扬起手在屁股上来两响脆的巴掌。

说这么多,总而言之,李世民出生了。

四岁那年,李世民叫李世民了,在之前,可能叫狗蛋什么的,总之不叫李世民。叫世民是因为他父亲李渊搬到了岐州,在岐州有一个会算命的书生给他算了一个命,断定他年将二十时,必能济世安民矣。这位书生算是活雷锋了,算了命,卦钱也不收,等李渊准备杀人灭口时,竟然不见了。托书生的福,李渊正式给这个儿子取名世民。

以上这些,都是封建迷信,但封建迷信后面往往藏着一个极深的寓意。根据这些东西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是做为一个济世安民的救世主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当然,要让四岁的李世民去济世安民是不现实的,目前阶段,他的主要任务是安顿好自己,长身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基本上,这个很容易做到。李世民家里不是有钱,而是相当有钱,按李世民本人回忆,家里面是“富有龟玉”。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第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