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08

真正的败因

写至此处,瓦岗军的故事就要结束了,但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是瓦岗之败因,个中原因前面已经分别述说,有内部不合的原因,也有外部生存环境突然恶化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没有讲明白。

李密此时要投李渊,却不知瓦岗之败,正败于李渊之入长安。这说起来有点不着调,毕竟李渊也就到东都来看了两眼,什么也没干,瓦岗失败跟他有半毛钱的关系?

关系还是有的,为了说清楚这个关系,请允许我说一个故事。

最近研究发现,居住在城市的印度人常常受到豹的袭击,这是以前很少有的。豹一般活动在山林,不常下山,经过调查发现,豹频频下山是因为城里的流浪狗太多了,将豹吸引了下来。而流浪狗多是因为食物多了(动物尸体,以牛居多)。而死牛多了,是因为原本吃死牛的秃鹫少了。秃鹰少了,因为死牛中含有一种价格低廉的兽用止痛药,而这种药对秃鹫来说,却是致命的毒药。

这是生物界的反应链,社会中,也有这样的链条。

现在回到李渊进长安,要不是李渊占据长安,杨广就不会彻底断了回乡的念头,转而准备迁都,杨广不迁都,就不会引发骁果叛乱,骁果不叛乱,宇文化及就不会领着还乡团西归。宇文化及不来,李密就不必跟他大战,李密不大战宇文化及的十二卫,就不会大量损失骑兵,不损失骑兵,王世充就未必一击成功。

除了这一条,还有另外的影响,这一次,我们采用倒推的方式。

此战,王世充能悄悄渡过河发动突然攻击,是因为李密的侦察兵没有发现。李密的桢察兵没有发现,是因为李密的战马少了,无法保证斥侯的需求。战马少了,除了一部分损失在跟关中骁果的战斗中,还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是以前经常来往运河的运马船没有了,运马船没有了,是因为李渊占据了长安,而战马以前都是长安统筹通过运河送给杨广的。当然,李渊是不会再给杨广送马了。李渊扣了杨广的马,最终损伤的却是李密。

千错万错,李渊同志应该要负上一点责任。当然,李渊也是无心的,就算有心,李密也不知道的。而当李密来到长安,近距离接近对方,才会发现自己终将亡于此人之手。

209

李密之死

李密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半路上,李渊就派出人前来迎接,到长安后,李渊称他为弟,分配工作,安排住房,甚至连婚姻都包办了,李渊亲自做媒,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李密还是很郁闷,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快的事情。

李密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他领来的二万兵马得不到妥善的安善,这些瓦岗将军在河南时吃一碗倒一碗,现在竟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

都是来投靠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当年宋江领众兄弟招安,梁山上人兄弟共分三十六金牌,七十二银牌。为什么独李密一人吃香的喝辣的,兄弟们却吃西北风喝东南风?

这是李渊的特殊安排。

李密的投靠给李渊送了一个大礼,但同时也给李渊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安置李密。

此时的李密是一位末路英雄,但末路英雄就如潜伏在草丝中受伤的猛兽让人无法放心。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安全。

经过这么多年的交往,李渊早已经了解此人心怀大志,现在李密失败了,就应该叫心怀野心,而且李密极其善于拉扰人。这样的人在长安搞不好就会坐大。

李密的资源,李渊是欢迎的,可李密这样的野心家,李渊是绝不欢迎的,一个朝廷有一个野心家就够了,李渊已经占了这个指标。再想想翟让同志,李渊就实在难以入眠。

没过多久,李渊的安排发挥了作用,吃不饱的原瓦岗士兵开始抱怨李密将他们带到了错误的路上。

接下来,该请李密自己离开长安了。

210.

最近李密很烦恼,他发现自己在长安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随便一个官员都敢拿白眼对他。

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击败了宇文化及,声望达到了顶点,八方豪杰莫不称臣,就是你们的皇帝当年也说唯我马首是瞻,你们何许人也,立有何功,成就何业,该轻视于我?

事实证明,轻视还算是有礼有节的了。

有一天,有一位执政者登门拜访,喝茶之后,开始聊天,来人十句不离李兄这些年征战南北,尤其大败宇文化及,应该是捞到不少好东西了吧。

明白了,这是上门敲竹杠的。

克制着怒火,李密拿出黄白之货将对方打发了。史书未记这位登门索贿的人是谁,但猜测一下,十有八九就是裴寂。

连李渊都对李密礼遇有加,可下面这些大臣竟然敢在行动思想上不跟皇帝陛下保持一致,这是什么意思?

羞辱接踵而来。有一天,唐朝开大朝会,所谓大朝会,就是百官朝见天子,大家开个会,就国家重大事项进行一下讨论,百官报告一下工作情况。当然,开完会聚餐吃吃喝喝是必不可少的。

李密松松腰带,也准备去大吃一顿,刚上班,一堆报表送到了眼前。

李大人,先别着急上席啊,先把这些单据弄好了。

打开一看,是宴会的预算审计,食物安排。

李密猛然想到什么,此时,一股悲凉的感觉从脚心直冲脑门,忧愤之下,李密找到王伯当,差点当场流下眼泪:

“当日在洛口,我曾经想让崔君贤当光禄,可没想到今天自己当起这光禄来了。”

光禄,光禄卿也,这就是李渊给李密安排的工作。此官从三品,品阶倒不是太低,但管的事太丢人,这个职位是专门管皇室膳食的,也就是说李密现在是李渊的后厨总管。

我相信此时李密的心情跟潘桃园门口的孙候子的感受是一样的。甚至还过之,毕竟,皇母娘娘没让老孙去摘桃。

曾经叱诧风云的李密竟然沦落至此,

丢人,丢人到家了,把八柱国的名声都丢光了。

这跟李密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当初进长安时,李密在数了数自己对李渊的贡献之后,信心满满告诉部下:

“吾功不减窦融,岂不以台司处我?”

这位窦融是东汉初年人,曾经以河西五郡降于汉光武帝,据记载,后来汉光武帝刘秀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任他为大司空。

像窦融都成了大司空,我李密也得弄个台司级吧。

所谓台司,就是三公,大司空就是东汉三公之一,在此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

论功劳,李密对李渊的作用确实在窦融对刘秀之上,可李渊太不厚道,竟然给人安排一个管厨房的活。李密是奔着三公来的,而李渊却给人家安排一个后厨总管。怀水之职怎么能救李密的车薪之欲?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第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