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那就够逃吧,但房门已经上锁,村舍虽然简陋,房门却外控盗贼,内保机密,倒是真材实料的木材,冒然暴力破解不是不可为,只是难兔弄出声响,要是把守卫们从太虚幻境之地召回来就不好了。

看了一会,李密把目光盯在了墙角,嘴角里蹦出两个字:挖墙。

挖人墙角,君子不齿,这伙亡命之徒早已经忘记一切,齐心协力之下,又或者农舍的墙本是豆腐渣做的,不一会就挖出足够人通行的大洞。

狱友钻墙而去,李密爬出来,大口的呼吸着新鲜而自由的空气,仿佛又重生了一回,正要迈开大步,突然想起什么,又回过头,低下身子,把头伸进墙洞,小声向里面招呼:

“快走啊!”

里面还有一人对狱友们的胜利大逃亡不为所动,端然危坐,大有把牢底坐穿的意思。

这位兄弟是韦福嗣,诸位或许还记得,此人是以前被杨玄感收降的内史舍人,李密曾经建议杨玄感除掉此人。

在杨玄感西进长安时,韦福嗣终于暴露了意志不坚定的本性,半路开了溜,逃回了东都,但显然,投降是没用的,参加杨玄感队伍的事情被揭发后,他有幸加入到这一支北上送死大队。

这证明李密为人实在不错,虽然他曾经劝杨玄感杀掉韦福嗣,但在韦福嗣也成为囚犯之后,他却逃跑不忘兄弟。

韦福嗣没有动。在他的意识里,他跟李密们是有区别的。

“你们走吧,我没有罪,天子见到我也不过责备我一下而已。”

李密盯着韦福嗣,在那张的脸上,他已经看到了死亡,本想开口说点什么,但他最终发现,人要寻死,拦是拦不住的。

李密转身离开,消失在夜色中。

顺便说一下,韦福嗣来到高阳之后,被乱箭射死,与他一同送命的,还有杨玄感之弟杨积善。

宽恕,从来都不是杨广的性格。这一点,韦福嗣不懂,杨玄感不懂,李密大概是懂的。

25。

李密又踏上了逃亡的道路,事实证明,他实在愧对单名一个密字。

李密又被抓了。

想来,李密已经成了隋朝头号通缉犯,各地都有李密的图名,加之整容术在隋朝尚没有发扬光大,隋朝跟高句丽还是敌对关系。这才导致李密无所遁形。

这一次,李密享受单独押送的待遇,没有狱友可以帮忙,自然也没有金钱可以收买押送。

据记载,押送人员要将李密送到他的老上司宇文述那里,宇文述是不会跟李密讲交情的,等侍他的只有项上一刀。

走到路上,李密突然报告腿上有伤。我们都知道,这是在玩花样,但李密的运气实在很好,押送他的两位公人竟然接受了这个说法。

事实上,这两位公人确实不错,他们没有为难李密,既没有给李密泡烫水脚,也没有请他穿新麻鞋,更没有把李密骗到野猪林,一棍结果了。一路上,两位公人充分照顾李密的脚伤,将李密的枷锁取了下来,一天只走二十里,照这个速度,要送到宇文述那里,只怕宇文述都没命来斩李密,交待一下,此时,是大业十一年正月(615),宇文述病死在第二年。

实心眼的公人碰到缺心眼的李密,注定是要吃亏的。

行到一个水涧,李密跛着脚沿着岸边前进,突然一蹶足,以一个漂亮的猛虎扑食式摔进了水里。

水花溅开,一会,水又归复平静,只见李密直挺挺躺在水里,一动不动。

就算中国移动我也不动。

这把两位老实的公人吓坏了,要把李密淹死了算谁的,于是,两位纷纷跑到岸边,伸出长枪,捅一捅水里的李密。

猛然间,李密跳将起来,顺势抓住了枪头,拼命一拉,就这样,两位公人不幸就被缴了械。

李密回枪,刺向了两位公人。

出手那一刻,李密有些犹豫,对方并没有为难自己,自己何苦取人性命?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

自己要活命,就要逃跑,现在不杀他们,他们也因走失囚犯之罪而死,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必因我而死。如此,不如亲手杀了他们,也好让他们混个烈士,家里领点抚恤金。

李密狠下心来,连施二枪,捅倒两位,然后爬上岸,复又逃得无影无踪。

这说明,李密绝不一个心软的人,他有向所有人挥刃的勇气,有舍弃一切的残酷,这样的人往往是历史笔诛墨伐的对象,但诸位,很遗憾,历史从来不是道德家的修罗场。曹操,德川家康们的经历已经诠解这一切。

李密,接着逃亡吧,遁入丛林中,隐身在夜色里,只是天下之大,那里才是你的容身之所?

很快,李密也想明白了,世界之大,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如果说一定要有,那只有找反政府武装了。

这样的反政府武装并不难找,在村头随便找个人问问,都能打听出一大堆。

26。

隋未的造反形势之简报

此时的天下,反抗的火焰已成燎原之势。演义中常说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草寇,七十二路烟尘。还应该还是往稳定大局以免造成社会恐慌上说。据后来的史学家统计,隋朝末年的各地义军共有一百八十六起,这些义军各据一方,少则数万,多的十余万,各有名号,如知世郎、阿舅贼、东海公、摸羊公、乞见敌、嫌头方、彻眷顽、不惜死、黑社、白社、青社、胡社、忽云贼、忽律贼等等,充分体现了起义军跟隋朝死磕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造反不是请客吃饭,是随时会掉脑袋的,被官军缉捕会战死,被俘虏了会送到菜市口斩头示众,跟别的山头火并会死,攻不下城池,抢不到粮仓还有可能会饿死,但到了某个历史时期,依旧有无数人冒着生命的危险投入到起义的大军中。

深究其原因,估计能写出一长篇大论,但中国人素来有智慧,重简洁,一句话使可以解释其原因:官逼民反。

当家里最后一粒米被抢走,最后一位壮丁被拉走,眼前是无尽的徭役,再也无法看到生存的希望时,造反就成了最后的选择。

是为,官逼民反。

具体到隋末,我们需要介绍三位皇帝。

公元前2世纪,中国历史上有一对父子先后登上皇位,两位皇帝在位的三十九年期间,没有修大型标志性建筑(宫殿),不搞大型庆典(比如泰山封禅),不致力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也不开疆拓土。对待外敌入侵,坚持只防守不主动进攻的政策,就连视察地方这样的工作也不常干((比如北巡下江南什么的)。按某种标准来说,可谓占着帝位不干事。

第三位皇帝显然要努力得多,登基才三个月,就开工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大运河之通济渠段。

第二年,皇帝陛下开始修建东都洛阳,与时同时,又上马了显仁宫项目以及邗沟整修工程,并大力发展造船业,营造大小各类船只数万艘。在边境对契丹用兵,取得大胜。

第三年,在保障各项工程顺利进展的情况下,在东都长安举办了大型文艺杂技音乐博览会。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第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