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伊斯兰教思潮(包括逊尼派90%左右、什叶派9%左右、伊巴德派和其他独立教团组织等1%左右),拥有16亿左右认同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2%。主要流行于西亚、中亚、东南亚、南亚、非洲北部、中西部和东部、欧洲东部、巴尔干半岛地区等。在57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有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的认同者,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思潮。
3.唯物主义思潮(无神论30%左右、无固定宗教信仰的不可知论70%左右),拥有13亿左右认同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8%。主要流行于东亚、东南亚、北美洲、前苏联区域等少部分来自欧亚美澳洲国家和地区的公民。在4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的认同者,是世界上最具时代性的主要思潮之一。
4.佛教思潮(包括大乘佛教40%左右、小乘佛教和其他宗派和宗室等60%左右),拥有4亿左右认同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8%。主要流行于东南亚、东亚、南亚、少部分来自美欧澳洲国家和地区的公民。在10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的认同者,是世界上最悠久深远的主要思潮之一。
5.印度教思潮(包括所有印度教所属的教派和宗室等),拥有超过10亿认同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4.5%。主要流行于南亚、少部分来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公民。在3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的认同者,是世界上认同者第三多的宗教,也是世界上认同者第四多的思潮。
6.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思潮,拥有超过1亿认同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主要流行于东亚、少部分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公民。在东亚的中国有10%左右的认同者(其中很多认同者表现在民族习惯性的信仰和仪式上)。
7.犹太教,拥有不到0.2亿认同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0.3%。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主张和犹太教有渊源。在1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的认同者:西亚的以色列(犹太教徒占本国人口的71%左右 、穆斯林占本国人口的27%左右、基督教徒占本国人口的2%左右)。
8.神道教等民族性、原始宗教性思潮合计总数超过1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几乎完全局限在本民族和本地区内传播,拥有0.5亿左右认同者。
阅读了‘吾爱兑乾’的评论,感觉吾兄是一位很有学识之士。其评论十分精辟并且一针见血。我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支撑写这本书的,就像评论中的所写的“LZ你需要自己去研读你提到的那些著作(虽然这可能意味着你二十年内都未必有资格写你这本大作)”。
之所以编写这本书,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我觉得我对于神话理论的整体推论是正确的,这套理论的提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文化视角下的神话新解》一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引起读者思考,共同探讨宇宙及人类的奥秘。这本书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二,这事遵循我的人生态度。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很想去做一件事,那他就应尽快着手去做,否则,抱憾终身的事就会有许许多多。
十分感谢吾兄的指点,另附上我几年前的一点感悟。
人生的意义
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
当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雄心勃勃的志向去投入到一份职业当中,准备大展手脚,干出一番事业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年轻人变得随波逐流,为了过日子而过日子了,自己的思想变得模糊起来,生活在迷惑和苦恼当中一天天的渡过。
当一位垂暮的老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平平淡淡的过了一辈子,很遗憾甚至是后悔没有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使得一些自身很有特长和优势的技能没有发挥出来。甚至那些很有名望并取得很大成功的人士,当他们谈论起所从事过的事业时,他们会说,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所做的事并不是我最想做的,所有的成就并不能使我感到快乐。
马思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种理论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所以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如何实现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发现生命意义的钥匙,但怎样实现这就是成为大家探询的话题。这里而要提出两个概念——本我、自我。
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本能。
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超我,并且为了整个人格的礼仪,与外部世界进行“调解”,以满足人格的长远需要。
本我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她往往被忽视,但本我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象现在有一句很时尚的话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时,他可以做到不知疲倦、不怕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在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被别人看成是疯子、神经病时也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这时他的行为就是遵循着本我的呼唤,并且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往往能取得惊人的成绩;而当一个人从事不愿干的事情时,即使报酬高、待遇好、别人羡慕,他也不会觉得快乐,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衰减,他的能量不会有很大的发挥。
只有当本我被挖掘、认识、遵从的时候人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本我的许多意愿可能是不道德甚至是邪恶的,这就需要用理性去战胜它、控制它。人不能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做事,人是要能自制、自律的。
怎样去发现本我,如何去发挥本我中好的方面,如何去控制和改变本我中不好的方面成为一个人能否达到最高层次需求的根本。
聆听内心的呼唤,体验做每件事后的感受,能用理性去分析自己的情感、愿望,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是发现本我的有效途径。这里有一个好的办法:去分析白日梦。每一个人都会有白日梦,尤其是年轻人。当学习之余、闲暇的时候,坐在桌子旁发呆,幻想着自己做着什么事情,有时会产生十分愉悦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白日梦。如果经常产生相似的梦幻,那梦幻中的事情就很可能是本我的意愿。如果从事这方面的事情,那一个人的能量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从事真正喜爱的事业,让短暂的一生绽放出最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