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继续讨论:

在各国看来,孟尝君成为秦相无疑是秦齐两国结盟的象征.秦齐是当时两个最强国家 ,它们结盟,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楚国的处境更加倒霉.本来,决定楚国命运的关键是它和秦齐两强的关系,当初楚国作出重大决定,抛弃盟友齐国,投靠秦国.结果是它不仅因此遭到齐国的仇视和攻击,在垂沙之战中被击败,被严重削弱,而且它从秦国那里得到的也和预计的正好相反,不是援助,而是和齐国一样的猛烈攻击,秦齐正式结盟后,将来拉一方打一方也彻底没有了指望,包括两个最强国在内的所有邻国全都和它为敌,楚国完全陷入外交上孤立无援,军事上被动挨打的状态,已经想不出什么改善局面的可行办法,只剩下任人摆布了.

如果说楚国最倒霉,那么最紧张的国家应该是赵国.赵国这些年来能够在夹缝中过的很滋润,无声无息地扩大着自己的势力,先决条件是秦齐两国斗的难分难解,全都顾不上它.但是现在秦齐结盟了,它们强大的军事力量从此不再用在相互对抗中,当然也不会放在那里闲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么它们的力量会转而用在什么地方呢?秦齐是位于东西边缘的两个国家,在赵国看来,它们结盟后只可能有一个扩张方向,就是位于它们中间的国家.韩,赵,魏,楚四个国家都在秦齐之间,其中韩,魏是齐国的盟国,楚国已经被打的大败,剩下最可能遭到攻击的国家只有赵国.更何况多年来赵国不停地进攻齐国的附庸中山国,和齐国结怨不浅,腾出手来的齐国带着它的盟国韩,魏,完全有实力打败赵国,一举让赵国把在中山吃下的肉全给吐出来.这样一来,赵武灵王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不就白费了吗?这还算比较好的结果,比较差的结果是,赵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楚国,本土也遭到进攻,那时赵国面对的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了.

继续讨论:

赵武灵王是不是多虑了呢?不是的.前299年,现任的中山王(他的名字字型很复杂,我的电脑里打不出来)跑到齐国去求援,他的儿子即位,留在中山负责继续抵抗赵军,他就是最后一任中山王尚.以前孟尝君执政的时候,齐国把精力集中在对付秦国这件事上,眼睁睁地看着中山不断被赵国打的焦头烂额,损兵失地却不管不顾,现在齐国和秦国关系已经改善,孟尝君到秦国去了,而掌权的是什么事都和孟尝君对着干的齐湣王,中山国总算看到了希望,连国王都马上亲自去了齐国,可见面临亡国危机的中山,为了获得援助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赵国继楚国之后,遭到三国同盟进攻的可能性是肯定存在的.

另外,这几年来赵国在西北方向也在进行扩张,它打败楼烦,林胡游牧部落,占领它们的土地,这些土地中一部分是和秦国邻接的.比如肤施地区,赵国俘虏最后一任中山王尚后就把他流放到这里.肤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北部,黄河西岸,和秦国的上郡是挨着的.对于赵国趁自己无暇它顾而在边境线上抓紧时机捞便宜的行径,秦国恐怕也不会很高兴。当然,秦赵之间的矛盾没有齐赵之间的矛盾那么大,赵国新占领的土地都比较偏远而且贫瘠.但是别忘了,秦齐已经结盟,秦国配合三国同盟,在西线出兵牵制赵军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赵国来说局面就相当危险了.

继续讨论:

坐以待毙不是赵武灵王的风格,为了打破困局,他积极地行动起来,派出外交使者四处活动.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尽量争取和赵国矛盾小一点的秦国.虽然齐秦结盟,但是这个联盟明显不是铁板一块,有空子可钻,毕竟不久前它们都还是敌人,在赵武灵王看来,齐秦两国始终互为争霸天下的最大对手,它们之间有着难以化解的深层次矛盾,时不时的就会冒出来,这些矛盾赵国随时可以加以利用.

而且最近这些年外交风云变幻无常,一转眼间,盟友变成敌人,敌人变成盟友的事情经常发生.各国都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似乎没有一个国家是可靠的.特别是秦国,它充分展示了什么才叫做外交关系中的明哲保身,两面三刀,见风使舵,惟利是图.连几百年的老朋友楚国它都能出卖,想办法让秦国这样的国家撕毁同齐国刚刚签定的盟约,完全是有机会的.

继续讨论:

怎样才能做到让秦国听从赵国的指挥棒呢?赵武灵王经过分析后认为,秦国之所以低声下气地讨好齐国,无非是害怕三国同盟的强大实力,如果赵国牵头,建立一个包括秦国在内,足够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强大联盟,秦国也就不用再害怕,秦齐之间就会很快回到互相敌对的关系.在赵武灵王的计划中,这个联盟包括赵国,秦国和宋国,他派楼缓入秦,仇郝入宋,联络这两个国家.

楼缓和仇郝都取得了成功,分别成为秦国和宋国的丞相,这是它们和赵国结盟的象征.宋国加入联盟很好理解,在丹阳-濮水之战中宋国得罪了齐国,齐,韩,魏三国同盟一建立,宋国就被夹在三个国家的中间,地理位置非常险恶,它加入赵国组建的反齐联盟,可以感觉更安全些.

继续讨论:

楼缓成功地取代孟尝君成为秦国丞相,过程就要麻烦一些。因为秦国不会轻易的放弃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同三国同盟的和平关系.幸运的是,楼缓到秦国的时候,秦国正在为怎样处理孟尝君的问题感到头疼,孟尝君的地位太高,声望也太高,他是齐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在国内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而且有很多人呼吁齐国离不开他,应该让他回来主持工作.面对这些舆论压力,齐湣王不可能无限期的把孟尝君扔在国外,不准他回国.

而秦国又不会让孟尝君真正参与秦国政务,所以孟尝君留在秦国等于是在休闲度假,浪费时间.再加上孟尝君知道手下正在遭到齐湣王的打压,自己回去的越晚形式就越不利,所以他本人可以说是归心似箭.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秦国发现自己想继续把孟尝君留下来变的越来越困难.秦国清楚知道,孟尝君本来就是被逼迫来到秦国的,他的反秦立场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如果秦国听任孟尝君回国,秦齐之间关系的前景仍然不乐观,将来仍然有可能发生战争,而秦国并不想打这场战争.对秦国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趁孟尝君在秦国的时候,说服他放弃反秦立场,可惜无论秦国做出多少努力,孟尝君就是不松口.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1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1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