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继续讨论:

是的,秦国开始后悔了,它开始认为和楚国结盟,同时进攻韩魏似乎不是一个聪明的战略主张。在这里,我先来谈谈楚系外戚当权后秦国内部的权力结构和决策程序。楚系外戚通过政变上台,秦国的国家政权自然是掌握在楚系外戚的家族成员手里。这并不是说秦昭王就完全是个傀儡,秦昭王是宣太后的儿子,也是外戚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朝廷上,他可以对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直接做出决定,但是,真正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是由外戚召开家庭会议来商讨决定的。参加家庭会议的通常有这么一些人:宣太后,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穰侯魏冉,同父弟弟华阳君芈戎,秦昭王,宣太后的另外两个儿子高陵君公子市和泾阳君公子悝,还有宣太后母亲家的族人向寿。其中,魏冉,芈戎,公子市,公子悝被合称为‘四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够参加这个家庭会议的人就是秦国最有权力的人。

组成楚系外戚集团的成员当中,两个人最为关键,宣太后和魏冉。宣太后负责用她的母亲身份控制住秦昭王,而魏冉则被认为是楚系外戚中政治能力最强的一个人,每当家庭会议讨论国家政策的时候,他的意见是最被看重的,当各人意见不同,迁移不决的时候,他也可能具有一锤定音的最后拍板权。所以,秦昭王的权力实际上小于他的舅舅魏冉。对这种大权旁落的状况,秦昭王默默忍受了很久,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没有国王的绝对权力(但也不是一点权力没有),至少可以享有国王级别的生活待遇,如果不是依靠母亲和她家族成员的力量,自己一个第五等姬妾的儿子,根本没有机会坐上秦王的位子,这样的待遇也是想都不用想的。

继续讨论:

既然魏冉是秦国真正的幕后决策者,知道他的个人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当时秦国某种政策出台的理由和思路。据范睢所说:“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穰侯魏冉是个聪明人,但他不是一个很有先见之明,或者反应迅速的人。那么,魏冉的聪明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想,应该是他善于从以往的经历和事件中,总结出比较合理,比较正确的经验教训,用来改进自己过去可能不是很高明的决策。如果他事前事后都一直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很难称的上是个聪明人了。

秦惠王死的时候宣太后大概30岁左右,她的弟弟魏冉应该也有20岁出头,已经是有比较成熟理解能力的成年人了。魏冉把前311年丹阳-濮水之战刚结束的时候他看到的局面和现在前303年所面临的局面一对比,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秦国当初应该按照张仪的策略继续走下去,趁着齐国暂时衰弱的机会,联合当时为数众多的反齐国家,先把齐国给打垮,然后再来攻击和秦国接壤的近处国家。在强大的齐国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进攻近处的国家,只会逼使它们投靠齐国,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多国反秦联盟。

继续讨论:

总的来看,秦齐两国只是交换了盟友,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对秦国不利呢?首先,战国七雄中的两个国家,韩魏的整体实力应该强于七雄之一的楚国。战国以来,韩魏联军和楚军频繁交战,战绩胜多负少,就是一个证明。虽然有的战役是以三晋联盟的名义进行的,但我们知道,赵国和楚国一北一南,距离遥远,打败楚国,占领楚国的土地对它一点好处也没有,完全是给韩魏无偿打工,在这样的战争中,很难想象赵国会全力以赴,真正的主力军其实还是韩魏军队。把韩魏的地盘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楚国,但它们位于黄河领域,楚国位于长江流域。在当时,黄河领域的生产力普遍比长江流域更发达一些,人口密度更高一些,韩魏在战场上能够派出的总兵力很可能比楚国多。还有,丹阳-濮水之战中,楚国遭到重创,实力被严重削弱(很大程度上就是秦国造成的),而韩魏的实力基本保持完整,还从楚国夺取了部分土地,它们的实力是稳中有升,所以,这个时候,韩国和魏国的综合实力应该比楚国要强一些。

楚国刚刚吞并越国,难道它的实力没有因此得到增长?楚国已经攻打越国几十年,丹阳-濮水之战前,越国剩下的领土已经不多了,楚国彻底灭亡越国,并没有给自己增加多少可观的领土和人口。越国是南方越族建立的国家,而且地处偏僻,它和华夏各国交流稀少,虽然它承认和接受华夏文化的主流地位,但依然保留下不少本民族的特殊风俗和文化特点,楚国短时间内很难消化掉越国,在原越国地区的统治还不稳固,无法充分利用越国的资源。这一点,和秦国占领巴蜀,义渠后的情况很类似。

继续讨论:

第二,韩魏的地理位置比楚国更重要。韩魏位于天下之中,齐国可以很方便的通过两国的土地,组成联军直接攻打秦国,而秦国如果想攻击齐国本土,它的军队从西边关中出发后,必须从楚国境内向南绕一个大弯,绕过整个韩魏领土后,行军直到最东边的靠近东海岸地区才有可能,这条路过于曲折遥远,到达后也很容易被以逸待劳的齐军击败,所以基本上没有实行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齐国现在可以随时攻打秦国,而秦国却打不着齐国,秦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交换盟友的结果,对秦国各方面都是不利的,魏冉算是明白当年张仪为什么一定要千方百计的讨好韩魏了。所以,他准备着手改善和韩魏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事件发展过程:前302年,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横,因为在私斗中杀死了一个秦大夫,逃回楚国,秦楚关系因此恶化。实际上,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联盟关系,很少因为私人恩怨而发生变化,即使发生了此类事件,只要双方依然想维持联盟,互相沟通沟通,解释解释,稍微做点道歉,也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我们看到的是,秦楚关系从此之后就不可遏制的持续下滑,没有了转圜余地,就在这个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前301年,在齐韩魏三国同盟攻楚的垂沙之战中,秦国不仅不救楚,甚至落井下石,也向楚国发动军事攻击。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1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1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