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讨论:
另外,赵武灵王冒险进攻中山国,和赵国改革的性质也有关系。和其他国家的改革不同,顾名思义,胡服骑射是用胡人的方式训练骑兵,表明赵国的改革行动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赵国和战国各国中最早改革的魏国同为三晋联盟成员,两国的地理位置紧密相连,历史上曾经关系亲近,交流繁多,魏国所采取的改革措施,赵国也都逐渐吸取,学习,比如,赵国在国内广泛实行的是当时流行的郡县制,它设置代郡,上党郡,太原郡,这几个郡加起来在赵国领土中占大部分比例。只是由于赵国的改革是以魏国为学习目标,不具备魏国开始改革时期的创新性和独特性,改革过程以长期的,分步的,缓慢的方式进行,也不具备突变性,所以一直都不怎么吸引人们的眼球。实际上,到了赵武灵王时期,赵国的国家制度和魏国,还有周边其他国家已经没有明显区别,它在政治领域已经找不到什么重要的地方需要改革和提升了。
赵国要增强国力,只能另辟蹊径,出奇制胜,走其他国家没有走过的路。赵武灵王想到的办法就是胡服骑射,改变军事领域的传统作战方式,向游牧民族学习,建设一只其他中原国家没有的,强大的骑兵部队。
在北方边境上的代郡,相当比例的本地人口拥有游牧民族血统,甚至直到赵武灵王在位时期,代郡境内一些偏僻地区,部分人仍然过着和草原游牧民族同样的生活,而且代郡的赵国人还经常和边境外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作战。他们能够不断地亲眼看到骑射技术的具体形态,见识到骑射技术在战场上的威力,在各国中,赵国对于骑射技术原本是最为熟悉了解的,所以,赵国人最先想到模仿和学习这一技术,也就不足为怪了。
继续讨论:
支持胡服骑射的都是有戎狄血统的大臣和贵族,反对胡服骑射的都是华夏族出身的大臣和贵族,这个现象很容易理解,华夏族人往往把衣冠礼乐视为华夏文明的基本特征而不容许篡改。既然胡服骑射是军事领域的改革,那么,就必须用战争胜利的铁的事实,来证明改革是值得的,这样才有希望说服那些顽固坚持保守立场的华夏本位主义者们。以前,赵武灵王在北方边境的个别地区已经采用胡服骑射的办法训练了一只骑兵部队,但是华夏族的大臣和贵族们大多生活在邯郸,距离遥远,口说无凭,他们很难清楚了解到这只部队的事迹。而中山国离邯郸比较近,如果能在攻打中山国的战争中充分展示出新型部队的威力,让反对者们亲眼目睹改革带来的强军强国的实际效果,这比说什么道理都更为有力。
前307年,赵武灵王以在北方训练好的骑兵部队为主力,发起对中山的第一次进攻。这次进攻非常的顺利,赵军在中山境内横冲直撞,难以阻挡,赵武灵王甚至带着他的宝贝骑兵穿过整个中山国,走直线去了代郡。新型骑兵部队的首次亮相无疑是成功的,赵武灵王想要的效果达到了。
继续讨论:
不过,虽然赵国很快就在对中山国的战争中显示出实力上巨大的优势,但它这时还没有下定决心集中全国力量,以最快速度灭掉中山。赵国始终在担心齐国的介入,北方各国之所以集体反对齐国,是因为它们都害怕已经很强大的齐国欺凌,吞并其他国家后,将来的实力会膨胀到无法制约的地步。如果现在赵国马上就要吞并中山的前景过于明显,齐国军事介入的目的有限,仅仅是防止中山的最后沦陷,那么其他国家并没有多少理由和赵国站在一起共同抗击齐国,毕竟赵国吞并中山对这些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所以,赵武灵王攻中山用的是‘慢刀割肉’的方式,耐心地,一步步的削弱中山国的防御力量,夺取中山国的土地。这个过程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中山取得的战绩一方面足以说服国内的保守派转变立场,不再反对改革,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太激进到让齐国感觉中山已经危在旦夕,自己必须参战。直到前296年,赵武灵王才看准一个机会彻底灭亡了中山。作为比较,一百年前,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发动战争后,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灭掉整个中山国,可见赵武灵王的动作还是很谨慎,很自制的。
继续讨论:
到了前305年,国际局势又发生重大变化,秦国的‘季君之乱’结束。话说回来,当初赵武灵王允许公子稷途经赵国,走最近的道路回秦国,其实是帮了楚系外戚一个大忙。如果赵国的领土对公子稷关闭,他怎样才能回到秦国呢?取道中山国不行,因为过了中山国后还是要经过赵国的邯郸地区,那就只有走齐国,而齐国是秦的敌国,公子稷只有乔装改扮,隐姓埋名,秘密通过齐国,然后再继续乔装改扮,隐姓埋名,秘密通过魏国,因为他的行程也不能对魏国公开,魏国毫无疑问是希望魏系外戚在秦国当政的,它肯定会阻止公子稷。
这条路的长度至少是途经赵国道路的两三倍,而且也危险的多,公子稷能够安全回国就不错了,无法要求行进速度足够快,而实际历史当中由于得到赵武灵王支持,公子稷是全速通过赵国回国的。所以,如果赵武灵王最终的决定不是助楚系外戚一臂之力,公子稷完全有可能需要多花四五倍的时间才能回国,国不可一日无君,王位空缺时间不能太长,魏系外戚有可能以此为借口抢先扶持公子壮坐上王位,那么楚系外戚在政治斗争中的优势就不再确定了。
继续讨论:
总之,赵武灵王的帮助对秦国的楚系外戚是一种幸运,对魏系外戚来说却很倒霉。我们从历史上称这次内乱为‘季君之乱’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多倒霉。季君公子壮是惠太后所生的嫡子,是武王的亲弟弟,武王又没有生育后代,公子壮就是和武王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要求继承王位都应该是理直气壮的,是完全合乎规矩的,很少有局外人事先想到他会输给一个排在第五等的姬妾生的庶子,而且这个庶子还是事到临头,才匆忙地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其他国家赶回来的。结果到了最后,公子壮不但被人肉体消灭,还在历史上留下了发动‘叛乱’的恶名。
不过,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政策始终都是以本国利益为先,赵武灵王的帮助虽然对楚系外戚的胜利很关键,但对赵国而言只是一个举手之劳,不用付出多少代价,赵武灵王也无法确定楚系外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报答自己。在进攻中山国的同时,赵国也在西北方向进行扩张,占领山西北部和内蒙古河套地区,打败当地的土著林胡,楼烦部落,并且把这两只游牧部落的残余势力赶到阴山以北,后来,赵国在新占领的领土上建立起雁门和云中两个郡。赵国在秦国的边境线上不断扩张,秦国会一直旁观而没有任何反应吗?楚系外戚会因为赵武灵王过去帮了忙而容忍他多久?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