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继续讨论:

外戚们胜利后,把李太后的儿子熊悍拥立为新楚王,也就是楚幽王,实际上政权主要掌握在李园和李太后兄妹手中。10年后,前228年,楚幽王去世,李氏兄妹又把李太后生的另一个儿子熊犹拥立为下任楚王,也就是楚哀王,显然外戚们想继续掌权下去。但是楚哀王即位刚刚两个月,楚国王族势力突然发动政变,杀掉李氏兄妹和楚哀王,他们用楚考烈王的另一个儿子负刍取代了楚哀王,负刍是庶子,不是李太后所生,这意味着楚国的外戚统治时间持续10年后彻底结束,王族势力成功的卷土重来。

其实,春申君也属于王族势力的一部分。春申君姓黄,这是因为他的原籍在黄国(今信阳市潢川县),但依据《史记·游侠列传》:“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而“显名诸侯”,说他是出身王族的。《韩非子·奸劫弑臣》“楚庄王(顷襄王)之弟春申君”,更进一步说春申君是楚王弟弟。看来,春申君是王族成员的观点是比较可靠的,他的出身和战国四公子的其他三个人差不多。那么,春申君和李氏兄妹的斗争可以看成是王族势力的代表和外戚势力的代表进行的争夺中央权力的斗争。10年后外戚势力就在王族的反扑行动中被完全消灭,说明外戚在楚国的势力实际上并不很强大,如果不是春申君自己犯了一些错误,他应该是有机会在斗争中胜出的。

学术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手中已经并不缺乏结论,相反的是,我们的思考却为各种各样互相对立抵牾的结论所累。其中一个大的原因,即为各自所据的“史实”皆不可靠。

----------

这句话说到关键,很精彩。

继续讨论:

把齐国和楚国外戚的历史互相对照,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他们最初都是缘于国君对王族的信任度下降。齐国和楚国都出现了一个有着显著的名声和功劳,因而权力特别大的王族成员,齐国是孟尝君,楚国是春申君,他们的权力大到国君都需要忌惮和加以提防。田甲劫王事件后,齐国的齐湣王彻底放弃了传统的王族执政政策,他开始寻找可以代替王族的其他势力。用六国游说之士取代王族的短暂实验很快被证明是失败的,于是齐襄王又转而重用外戚,以前王族曾经拥有的地位,逐渐地全部落入外戚手里。

而在楚国,楚考烈王发现春申君做令尹的时间太长,他的权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不受限制的发展下去,可能会发展到连自己也控制不住的程度,所以他决定扶持外戚势力,削弱和分散春申君的权力。楚考烈王只是想营造一种外戚和王族互相牵制,并存的局面,防止春申君的势力过度膨胀,并不是想取代和消灭王族,所以楚国的外戚势力总体而言没有齐国强大。从时间上来看也是这样,楚国外戚当权的时间只持续了10年,齐国在齐襄王去世,君王后成为太后之后应该说进入了外戚当权阶段,直到齐国灭亡,这段时间总共持续40多年。

继续讨论:

但是齐国的外戚比起秦国来,明显又要差一筹,从三个方面来看都要差一筹。一是起源,齐楚两国的外戚势力都是国君为了提防王族而主动,刻意扶持起来的,而秦国的外戚从形成到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完全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国君的帮助,相反,楚系外戚受到过秦惠王的压制,魏系外戚受到过秦武王的压制。二是时间,秦国外戚当权时间从秦昭王即位开始,到秦王赢政时代的昌平君下台为止,断断续续绵延80年,除去其中范雎当丞相的10年,也有70年时间,超过了齐国的40多年和楚国的10年。三是当政时期的表现,秦国外戚和国君曾经多次发生冲突,比如秦昭王和赢政,都向外戚展开过夺回权力的斗争,这说明秦国的外戚权力和王权之间有矛盾。齐楚两国的外戚同是在国君的支持下兴起,他们和其他王族成员之间有矛盾,但没有和国君产生过矛盾。特别是在齐国,外戚权力和王权之间是一种互相依靠,亲密合作的关系。

为什么秦国的外戚势力显得特别的难以对付,是各国当中最为强大的?我想,有两个主要原因。

继续讨论:

一。秦国缺乏和外戚抗衡的王族势力。

从战国初期秦国权臣乱政的历史可以看出,秦国的王室家族有着和东方各国大不相同的特点。东方各国那些著名的政治势力,无论他们和国君之间有没有血缘关系,是同姓贵族还是异姓贵族,他们都组成一个个人数众多的家族,以家族为单位参与政治活动,比如晋之六卿,齐国田氏,楚国的昭,屈,景,鲁之三桓,宋国的戴氏等。其中成功地夺取了国家政权的家族,都是一代代的,后一辈在前一辈打好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坚持不懈,经过很多代人的时间爬到权力的最高峰。

战国初期的秦国权臣中不少都曾经拥有巨大权力,甚至能够废立君主,他们中的一部分也和君主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从来不代表某个家族,只代表他自己。一个权臣死去后,整个政治形势就完全重新洗牌,一切都推倒重来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秦国没有东方的祖先崇拜思想,不重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所造成,所以,我们看到,秦国的政治斗争传统上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

继续讨论:

单独一个人和一个家族中的所有人在政治上互相对抗,谁会赢?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秦国的楚系外戚还很团结,在80年的历史当中,从来没留下过他们发生内讧的记载。身处政治斗争的残酷环境里,一个政治势力想屹立不倒,不断取得胜利,他们高度的内部团结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秦国在血统上存在一个王族阶层,但是由于王族成员们各自为政,松散分化,导致秦国不存在一个政治上的王族势力。这就是为什么秦惠王为了遏止楚系外戚的发展,不得不培植来自外国的魏系外戚,只有形成家族势力才能和另一个家族正面抗衡。齐楚两国的外戚之所以产生,本身就是为了应对国内王族权力的膨胀,这说明这两个国家早前就有强大王族的存在,即使在掌握国家大权之后,外戚家族也需要时刻警惕王族的反扑,所以,在齐楚两国,外戚的权力不是绝对的,没有强大到可以凌驾于君主之上。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1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