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继续讨论:

秦武王不能够理解张仪的战略思维,但他能够感受到张仪战略所带来的好处,张仪的战略计划尽管最终功亏一篑,没有贯彻到底,但是已经能够大大提高秦国的国际地位。秦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可以从秦武王时期的三件事情看出。

一是秦武王刚刚即位的时候,越国派使者到秦国,请求和秦国通婚。越国位于天下的东南方,秦国位于天下的西北方,越国可以说是距离秦国最远的一个国家,而且双方历史上素无往来。为什么越国突然想到要和秦国建立通婚关系呢?我们知道,到了这个时候,越国在楚国的不断攻击下已经岌岌可危,接近亡国的边缘,它试图和秦国建立通婚关系,其实是在企求秦国的保护,希望秦国象保护燕国一样保护自己国家的安全。越国认为只要秦国向楚国发出威胁,楚国就不敢继续进攻自己,可见当时的秦国战略威慑力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么广泛。

继续讨论:

二是秦国攻韩之前,为了防止魏国和韩国站在一起共同抵抗秦军,前310年,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相会,因为秦惠王的王后和秦武王的王后都是魏女,秦武王以两国密切的婚姻关系为理由,说服魏国放弃援助韩国,结果在秦国攻韩的过程中,魏国按兵不动。始终没有任何行动。韩国长期以来都是魏国的铁杆小弟,魏国往东它就绝对不会往西,难道魏国仅仅因为最近和秦的一些婚姻关系就背信弃义,出卖韩国吗?

秦惠王时期的最后几年里,秦国先是在第一次合纵攻秦战争和苏代所说的岸门之战,赵庄之战中连续击败三晋国家,接着又在丹阳-濮水之战中击败齐楚两强,然后又帮助本已灭亡的燕国复国,另外,秦国还抽空在巴蜀和义渠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扩张。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秦国爆发式的显示出操纵东方六国局势变化于股掌之上的强大能力,秦军战斗力之强盛震惊天下,这是之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的。魏国在这个时刻不敢违背秦国的意志,它认为,当初新三晋联盟,韩,赵,魏三国加在一起都被秦国打的大败,仅有韩魏两国参与的联盟当然不是秦国的对手,自己帮助韩国也没用,白白遭受损失,还不如撒手不管,和天下最强国秦国之间因为通婚建立起来良好关系,这是魏国的幸运,不能轻易破坏掉。

继续讨论:

魏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出卖韩国。岸门之战期间,魏国就曾经眼睁睁地看着韩国被秦国痛打而袖手旁观。大概这种事情做了第一次以后,做第二次,第三次就没有心理负担了。不过,岸门之战魏国是为了得到齐国的保护,按照齐国的要求拆散新三晋联盟而放弃韩国,这一次仅仅是因为魏国畏惧秦国。无怪乎同一时期赵国和魏国关系逐渐疏远,以赵武灵王的脾气,肯定会更坚定的得出结论,魏国是个自私,胆怯的国家,连韩国这个最忠诚的盟友都能放弃,还有什么事情它做不出来?唯一可靠的东西只有自己国家的实力,赵武灵王决定抓紧时间,把更多精力放在挖掘本国的内部潜力上,胡服骑射的大变革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中。韩国被魏国出卖,赵国不信任魏国,三个国家之间的心理隔阂越来越大,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想着重建三晋联盟了。

魏国和韩国毕竟是老盟友,面临的外部环境相似,秦国攻击韩国,魏国不可能没有唇亡齿寒的感觉。因为畏惧秦国的实力,魏国没有干涉秦国攻击韩国的行动,但另一方面,它也悄悄的加强了对秦国的戒备。丹阳-濮水之战中秦国得到了魏国真挚有力的帮助,但在秦国攻韩的宜阳之战期间,魏国既不会帮助韩国,也不会帮助秦国,这标志着秦韩魏三国同盟实质上的破裂。

继续讨论:

三,秦国为什么要攻打韩国的宜阳?按照秦武王的说法,是为了“车通三川, 窥周室”。各国纷纷称王,但是没人敢自称天子,名义上周王朝的地位仍然比各国诸侯高半截,秦国如果能够把势力发展到周国附近,控制住周王,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用。

打败韩国,攻占宜阳后,秦武王专门来到周都王城举鼎。周王朝的九个鼎分别代表着天下九州,拥有九鼎意味着拥有了统治全天下的权力。春秋霸主楚庄王曾经问鼎之重量,表明他的称霸野心。秦武王更进了一大步,楚庄王只是问鼎之轻重,连鼎的样子都没有见到,秦武王则可以自己去举鼎,亲手测量鼎到底有多重。实际上,秦国在用这种方式,第一次公开宣布它取代周朝,统治全天下的勃勃野心。如果是几十年前,肯定有人指责秦武王的行为胆大妄为,是秦国野蛮落后不懂礼数的证明,但是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敢说三道四。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1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1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