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事实证明,楚国难以对付,周昭王时期发动的对楚战争,开始还比较顺利,但稍一大意,周军就惨遭失败。《竹书纪年》记载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周朝的六只中央部队损失殆尽,昭王自己也死在这次出征中。

楚国自身的实力非常强劲,再加上南方地理环境复杂,森林,沼泽,山地,河流交错分布,还有炎热的气候,都是北方来的周人难以适应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博羿和较量后,周朝最终得出结论:用军事力量消灭楚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周和楚各退一步,双方达成了谅解:楚不再自称为王,不再公开向周挑衅,而周则不再发动战争,并且实质上承认了楚的独立国家地位,虽然楚国继续游离于周的分封体制之外。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很多人知道西周王朝亡在‘烽火戏诸侯’,荒淫无道的周幽王身上。实际上,周幽王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整个西周时期基本上都处于气候寒冷期,这意味着整个西周时期游牧民族都在断断续续地侵入周的边境线,考验着周的力量,只不过王朝前期比较强大,能够轻松地抵御住这些入侵而已。武王伐纣是以寡敌众,他把周军都调往东线战场,这个时候周原来在西部的一些领土就马上被游牧民族所占领。周灭商之后,把主要都城建在关中的镐京,意图在于‘天子守边’,因为关中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它同时遭受着来自西方的戎族和北方的狄族两个方向游牧民族的进攻,这里的防守压力特别的大,需要周王亲自率领中央主力军才能守的住。

周幽王前面的周宣王统治时期在历史上号称‘宣王中兴’,意思是他复兴了衰落的西周王朝。周宣王时期就是一个不停的同四面八方的敌人打仗的时期(这些敌人中不仅包括西部和北部的戎族和狄族,还包括东方的淮夷和南方的楚国),开始的时候他的确打了不少胜仗,但到了后期,周军被打败的事例逐渐增多。宣王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都归失败。3 年后,伐申戎,虽取得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丧失了调遣的南国之师。在这些战争中,即使获得胜利,周军的实力也会被消耗掉一些,失败的战争就更不用说了。到了宣王末年,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周朝兵力和财力捉襟见肘,他不得不“料民太原”,进行人口检查,增加税收,补充兵力。所以,‘宣王中兴’只是西周的一次回光返照,经过两百几十年的战争后,中央军队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已经被打光了。到了周幽王上台,他手上没有多少军队,当然他既不能抵御住以犬戎为首的游牧民族新一轮进攻,也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手下的诸侯王。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自此灭亡。平王东迁后,周朝中央政府的实力已经下降到了可以被人忽视的程度,它再也没有足够的权威来统一指挥各诸侯国对周边异族进行联合作战行动。中央政权解体后,各国只能各自为战,这是异族入侵的一个好机会。所以在春秋早期,出现了‘南蛮与北狄交,中原不绝若线’的情况。南蛮指的就是楚国,它向北扩张,直到和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正面接触,华夏各国因此感受到极大威胁。

西周的瓦解对楚国来说是一个及时雨一般的好消息,因为进入春秋时期以后,气候明显暖和起来,年平均气温开始升高,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变的较为困难,开发进程逐渐变慢。楚国想继续增加土地和人口,依靠内部开发这个办法已经收效不大了,它只有转而依靠对外扩张的办法。西周时期在楚国附近分封的国家都是一些实力不强的小国,一旦失去中央政府的支持,它们自己是没有能力抵抗楚国进攻的,很快,这些小国中就有不少被楚国吞并,楚国势力不断向北推进,引起了华夏国家的集体恐慌。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西周寒冷期对于长江流域来说是个适合农业发展的时间段,但对于黄河流域来说,干冷的气候却让那里的农业生产条件显得比较苛刻,所以各诸侯国往往特意选在水土条件相对优良的少数地方建国,它们所控制的农田通常也只分布在城池周边地区。总的看来,西周时期大部分诸侯国的农田和领土都没有互相邻接,之间有不少的空地和隙地。到了西周最后的二十年左右时间和春秋初期,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各国联合防御逐渐削弱和崩溃了,之前200多年时间里,被周朝的军事抵抗强行滞留在边境线上,逐渐累积起来的大量西戎,北狄游牧部落纷纷进入这些到处存在的空隙地带,直到和楚国接触。

南蛮楚国,北狄游牧民族,这两大威胁是任何一个华夏国家都不能独自解决的。所以才有了管仲的尊王攘夷,以拥护周天子为名义,以齐国为中心,把华夏各国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两大外部威胁,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春秋称霸运动的缘起。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