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出现了号称‘春秋五霸’的一些霸主国家,其实,如果把这些国家进行比较的话,其中的晋国和楚国两个国家称霸时间最持久,拥有最广阔的土地,最雄厚的实力,晋楚两国可以看作是春秋时期南北对峙的两个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宋襄公只是小霸,而且他的霸业很快就中断了。齐国称霸主要集中在齐桓公时期。秦国主要是在秦穆公时期,而且秦穆公只是称霸西戎,他的影响力没有覆盖中原诸国。吴国和越国到春秋末期才崛起,所以它们只能称为残霸。综合比较称霸天下的时间,范围,影响国际格局的深度和广度,这些国家都比晋楚两国要差一筹。

斗转星移,到了战国时期,晋楚两国风光不再。晋国早早的就被瓜分,灭亡了,这个无话可说。另外一个楚国,比起在春秋时期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能够稳稳跻身两个超级强国之一,显然它在战国几百年间的威望和影响力大不如前。虽然偶尔也有一些闪光表现,但以楚国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基础条件而言,比如占据着所有国家中最大的国土面积,它的总体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楚国不能一直把它名列前茅的强国地位维持下去呢?我总结了两个原因。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气候的变化。

楚国首次出现于历史记载中,是商代末期。那个时候它的位置在今天河南西部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是生活在那里的一个部落。在周灭商的过程中,楚部落参加了周所组建的联盟,因此它的活动开始被周人注意到并且记入史书。

商代末期,西周初期,是一个气候有着明显变化的时期。此前的商代大部分时间里,黄河流域的气候都是比较温暖和湿润的。从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商王的一项日常活动就是出外打猎,消灭遍布各地的野兽。这些野兽包括有水牛、黑豹、花豹、鹿、虎、熊、甚至还有现在一般认为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大象和犀牛。要繁育出这些品种繁多,大体量的动物,显然当时黄河流域的丛林和植被生长的非常茂盛。

改动一下。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气候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对楚国不利。

楚国首次出现于历史记载中,是商代末期。那个时候它的位置在今天河南西部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是生活在那里的一个部落。在周灭商的过程中,楚部落参加了周所组建的联盟,因此它的活动开始被周人注意到并且记入史书。

商代末期,西周初期,是一个气候有着明显变化的时期。此前的商代大部分时间里,黄河流域的气候都是比较温暖和湿润的。从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商王的一项日常活动就是出外打猎,消灭遍布各地的野兽。这些野兽包括有水牛、黑豹、花豹、鹿、虎、熊、甚至还有现在一般认为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大象和犀牛。要繁育出这些品种繁多,大体量的动物,可以想见当时黄河流域的丛林和植被生长的非常茂盛。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再看西周时期留下的各种资料,我们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周王很少出外打猎,祭祀仪式中的动物牺牲在减少,没有商代那么铺张。贵族的生活方式也受到礼制的严密约束,不再象商代人那样大肆的吃喝饮酒,从整体印象上看,西周是一个相对物质缺乏和节约的朝代。竺可桢在他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把西周时期称为‘西周寒冷期’,认为这个时代处于历史上一个气候变冷周期之内。具体的证据可以参见《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公元前903年和公元前897年,南方的长江曾两次结冰。

差距这样显著的气候变化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年两年中达到的,它有一个长期过程。实际上,在商代末期,年平均气温已经开始逐步降低,商被周在政治上所取代就和气温的降低有密切关系。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因为天气变冷后,原本已经位于高纬度寒冷地区,比如北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日子会更加难过。为了抵御严寒,寻找食物,生存下去,他们的反应只能是往南方温暖地区迁移,直至侵入商王国的领土。为了生存而发动的战争,不胜则死,这些游牧民无疑会爆发出很强的战斗力,这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古人的‘北狄’之患。当然,侵略商的不一定都是来自远方的游牧民,也有可能是一直生活在商朝边境线附近,日子还能过下去的一些部落,他们受到背后游牧民族的进攻和驱赶,失去了家园,也只好向商的控制范围内前进。

同理,一些原本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原,山区,比如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的游牧部落,由于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的平原温度一般要低一些,气候大环境变冷之后,他们也会向低地发起进攻和迁移行动,这就是古人说的‘西戎’之患。周部落属于这种情况,周原来是生活在青藏高原边缘山地的一只以牧羊为生的游牧部落,在古公亶父的时代,它们抵挡不住其他游牧民族的进攻,被迫离开家园,迁居到周原,这里离商朝的边境线已经不远了。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周有一个特点,它一接触到商朝,就诚心诚意的向商朝学习,迅速吸取很多先进文明的知识和文化,而且在周原积极开辟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彻底的把自己从游牧民族改造成一个农业民族。周因此具备了其他游牧民族所没有的双重优势,在所有攻击商的部落中,周的实力最强,成为联盟的盟主。

据传说,周组建的联盟,包括‘八百诸侯’,这个比较夸张,但是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参加联盟的部落是很多的,其中也包括了楚。不过,楚部落和周的相互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和谐,不顺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变的越来越差。历史过于久远,双方交恶的原因已经难以查清,我猜测,这是由于楚所在的淅川地区和其他西戎,北狄部落不一样,位于商朝偏南一带,这里的气候比较温和,水土丰茂,楚没有生存危机,也就没有强烈的攻击商朝的欲望,它参加联盟,更多的只是想顺应大势,或者乘机浑水摸鱼,捞一些好处。在灭商战争期间,它没有积极响应盟主周发出的号令,损害了周的威严,所以和周的关系恶化了。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周灭商之后,一个强大的新朝代建立起来。楚部落独立性很强,它不愿意加入周朝分封体制,不可避免的,它受到周朝来自北方的力量压迫,只能选择往南方的江汉地区迁徙和发展。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属于‘西周寒冷期’,商代的长江领域过于闷热潮湿,植被密集,开发难度极高,但到了西周,这里的气温大大下降后,变的比较适合人居住,有了进行农业开发的可能性。而且,楚原来生活在商朝边界线上,学习到不少商的先进文明,比起江汉地区原住民部落,它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要高许多,这些原住民部落都比较轻松的被楚所击败和吞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楚被逼着往南迁徙,却发现自己很快扩张了领土,增加了人口,在实力增强后,它公开建国了。

这样看来,楚的开国历史有点象匈奴,也是受到统一的新朝代的攻击,被迫向外部地区逃离。由于它们原来生活地的发展程度比新迁居的地方高,依靠更先进的技术,组织和战术,他们因祸得福,反而能够在刚到达的广阔土地上称王称霸,只不过楚的方向是往南,匈奴的方向是往北而已。

继续讨论:(附录:楚国的两大难题)

不过,那个时代的长江流域森林密布,开辟出农田仍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楚国的外号叫做‘荆’,我们可以想见楚国先祖披荆斩棘,开辟国土的艰辛历程。

楚国强大以后,更加不服周,在周人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有周分封和承认的政权,才是合法政权,其他的都是野蛮人。楚国自己建立国家,却不加入分封体系,已经是对周的挑衅,有一段时间楚还自立为王,这是不可容忍的行为。所以,周开始不断发动对楚国的军事打击。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