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依我看,这是不可能的。与乐毅破齐相似的事情大概是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的事件吧。那个时候,刘邦的军队只是到达和占领了咸阳所在的渭河平原地区,关中秦地还有大片大片刘邦军队没有到达的土地,比如西面的陇西郡,北面的上郡,北地郡,郡级单位就有好几个,关中以南的汉中,巴蜀地区所属的郡县也依然完整的掌握在原秦国官员手里。根据历史记载,秦王子婴投降后,刘邦一直忙着调整政策,收买人心,准备应对很快就要跟着进入关中的项羽,项羽到来后,一直忙着和刘邦,和其他诸侯势力争权夺利,忙着烧毁秦宫,破坏咸阳城,他和刘邦一样只控制着渭河平原,都没有来得及空出手来,派兵去占领关中和南方地区的其他秦地。

刘邦和项羽在远没有斩草除根的情况下就开始内斗,是不是得意忘形了?一点也不。因为在整段时间内,这些还在原秦国官员管理下的广袤土地上,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叛倾向值得刘邦项羽转移注意力。我们没有看到一只继续负隅顽抗的秦军,没有看到出现哪怕一个拒不投降,为国尽忠献身的秦国官员,也没有发现有一个秦人心怀故国,准备扶持赢氏王族后裔,恢复秦国的迹象。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实际上,项羽分封三个秦王,他做的事情只是发一道命令,三秦王之中的章邯就可以到西边上任了,董翳就可以到北边上任了。章邯是被项羽坑杀的20万秦军的最高统帅,董翳原来是这20万秦军里的一个都尉军官,他竭力劝说章邯投降立了功,所以项羽封他为一个秦王作为奖赏。按理说秦人应该对这两个人仇恨很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无须项羽专门派兵攻打,他们自己就毫无波折的接收了那些在地图上划分给他们的土地,没有遇到任何反抗。

同样,南方的汉中,巴蜀地区被项羽大笔一挥,封给了汉王刘邦,刘邦就去那边顺利的和平接收了,他一点也不需要顾虑当地秦人的反抗情绪。只要他一到达汉中和巴蜀,这些地方的人就变成了他忠顺可靠的国民,所以他可以很快就把所有注意力都转到怎么去推翻项羽的霸权这件事上。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秦王子婴下令投降的时候,只是个刚刚杀掉赵高上台的小孩子,完全没有让人信服的资历和权威,但他一说投降,整个秦国的所有人都全部投降了,他的命令得到了一丝不苟的严格执行。请注意,这可不是一道寻常的命令,这是一道秦国自我解散的命令。命令一旦被执行,就会自动成为秦国历史上的最后一道命令。几百年历史的秦国从此将彻底的消失,秦国的官员将不再为秦国工作,秦国的军队将不再为秦国而战,普通秦国人的身份也将不再是秦人,他们都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人统治。这样的命令居然没有激起一个质疑和反对的人,可见秦人的听话达到了什么程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丹阳-濮水之战中楚国在蓝田发动的反攻战役是对秦的致命一击,只要楚国军队能够突破蓝田,攻入咸阳,打掉秦国统治阶层最顶端的一小撮人,整个秦国就会陷入瘫痪和停滞当中。无论秦国当时还剩下多少地盘和军队,都不用担心了。秦人已经习惯了一级级地,条件反射式的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万一出现最高层无人下令的情况,所有秦人都会六神无主,无所适从,不知道接下去应该做些什么。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秦国的灭亡让我想起了苏联解体的过程,这么强大的一个超级大国,只要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一下令,整个国家就无可挽回的分裂解散了,愿意为苏联的继续存在而战的人少的可怜。

在接近最终灭亡的严峻时刻,至少齐国的平民百姓中还能出现王蠋这样忠贞不屈,为国捐躯的人士,他的精神又激励了一些齐国的官吏,他们不惧艰险,赶往被敌人包围的莒城,共赴国难,尽管这个时候齐国只剩下包括莒,即墨在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城池,地盘根本无法和子婴时候的秦国相提并论。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没错,齐国的社会风气是大多数人都公然把追求自己和家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罔顾国家的利益,但是事到临头,我们终究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忠于国家的人。田单出身于田氏宗族,他应该也是忠诚于齐国的。这大概就是乐毅半年内连下齐70余城,剩下的最后几个城池却几年都打不下来的原因。有血性的,仍然忠诚齐国的人都想办法赶往最后还在坚守的几个城池,在这里,忠贞之士的密度变的比较高。

正是因为齐国存在着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者,他们才能创造田单复国这样的奇迹,才能在被秦始皇灭掉10多年再次恢复齐国。反过来看秦国,不管是项羽还是刘邦,一被他们统治,秦地就马上变成了最稳固,最顺从,最让项羽和刘邦放心的地区。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秦国灭亡了,那就是永远彻底的亡国,再也不会有一丝的复国希望。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在乐毅率军攻破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齐国的政府已经被打乱。在齐湣王被淖齿杀掉,太子法章又躲起来谈恋爱的时候,齐国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政府。是莒城当地的民众自己组织起来杀死淖齿,赶跑楚军,抵挡住了燕军的攻击,他们又和官吏一起,找到法章,重新把政府建立起来。燕国军队占领齐国大部分地区,残余的几个城池被燕军分隔开来,接不到来自莒城中央的命令。即墨地区的官员战死之后,当地民众自发推举田单担任新的统帅,这个事件成为长期的齐燕战争中,齐国一方转危为安的最重要转折点。齐人的自发性,自觉性,自己处理面临问题的能力,是秦人从来都没有表现出来的。

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表面上看来很听话,很服从,对国家非常忠诚的秦人,实际上还不如‘勇于私斗,怯于公战’,一向不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的齐人,这一对比证明,不能简单的给人下结论,事物总是具有复杂性和两面性的。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荀子在一堆表扬的话后,临了却莫测高深的说秦国离王道政治很远,他应该看出来秦国的‘优点’其实也就是缺点。‘甚畏有司而顺’,大家都象在军队里一样,上级下达的命令全都不拖拉推迟,不加思索,也不讲条件,不打折扣的遵照执行,这样的国家行政效率是极高的,行政效率高当然是优点。但是如果人们长期以来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顺从,他们会逐渐地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无论是灭掉秦国的刘邦,还是在秦国大肆破坏的项羽,还是秦人的仇人章邯,董翳,他们各自发出的命令对于秦人来说似乎没有任何区别,都和其他人发布的命令一样,得到了严格执行。这样的秦人已经很接近机器人,他们只剩下盲从的本能,完全失去了自己判断是否应该做这件事的能力。谁又能说这是一个优点呢?

齐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使得国家在战场上遭遇更多的困难,不可否认,这是缺点。但是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因为齐人的特点很象现代人,他们尊重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讲平等,不盲从,理直气壮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现代特点的人不适应古代军队的严酷管理制度,这正说明了一种优点。战争与自身的生死,家庭的命运密切攸关,自己的大事自己决定,其他的大事自然他们也懂得如何去抉择,在危难时刻,人们有清醒的头脑,能够自己去判断应该做些什么,自己去思考和处理眼前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一个优点。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