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齐人的平等观念有多强?孟尝君的几千门客,他们都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有和孟尝君一样的吃,穿,住条件,待遇稍微与所区别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有一次,孟尝君和门客们在一起吃饭,由于灯光暗,孟尝君的饭菜被阴影遮住,门客中一个疑心病很重的家伙跳出来,质疑孟尝君是在偷偷的吃其他东西,孟尝君只好把饭菜一一拿出来给大家看,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这个门客自杀谢罪。门客们的出身都是些下层平民,否则他们也用不着去依靠他人生活,但他们面对权势仅次于齐王的孟尝君,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有求于人,低声下气的屈辱姿态。在这种社会氛围中长大的齐人,应该比较不适应上下级的权力和责任天差地别,下级只能绝对服从的军队生活。

荀子在他的书里对秦国有许多批评,但有一段记述他来到秦国见闻的文章难得的讲了一些秦国好话,他是这样说的。

荀卿说:“秦的边塞险峻,地势便利,山林河流美好,自然资源带来的好处很多,这是地形上的优越。踏进国境,观察它的习俗,那里的百姓质朴淳厚,那里的音乐不**卑污,那里的服装不轻薄妖艳,人们非常害怕官吏而十分顺从,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人民啊。到了大小城镇的官府,那里的各种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官吏啊。进入它的国都,观察那里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走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卓然超群地没有谁不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士大夫啊。观察它的朝廷,当它的君主主持朝政告一段落时,处理决定各种政事从无遗留,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真像是古代圣王治理的朝廷啊。所以秦国四代都有胜利的战果,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有其必然性的。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所以说:自身安逸却治理得好,政令简要却详尽,政事不繁杂却有成效,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秦国类似这样了。即使如此,却仍有它的忧惧啊。综合了以上这几个条件而全都具有了,但是用称王天下者的功绩名声去衡量它,那简直是天南海北,它相差得很远哩。”

“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儒者吧。”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荀子肯说秦的好话,仅仅是因为他作为客人来到别的国家,面见的又是这个国家的丞相范雎,所以说点礼貌客气的话吗?部分因素可能是这样。不过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荀子曾经长期生活在稷下学宫,三次做过稷下学宫的‘祭酒’(最高讲师),他对齐国的风俗特点非常熟悉,见惯了不尊重上级,对工作讨价还价,讲平等,谋私利,重家庭的齐人,再来看看秦国,那里的平民‘甚畏有司而顺’,非常害怕官府,非常恭顺,那里的大小官吏兢兢业业,听命行事,上级交代的任务都尽力去完成,从不提反对意见,也不在私下里照顾亲属。这样鲜明的对比,荀子能不感触很深吗?

荀子看到的,是一个行政效率大大超过齐国的秦国。所以他说秦国达到了行政效率的顶峰,是‘治之至也’,这是秦国的优点。但他对秦国的赞扬也仅限于这一点,后面紧接着他就话风一转,总结说秦国的政治离王道还差的很远。我想,以荀子的智慧,他至少能够隐隐感觉到,一些问题就潜藏在秦国的‘优点’之中,只是有些话不便当面直说而已。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齐国被五国联军攻破,又被乐毅连下70多城,齐湣王逃到了齐国剩下为数不多的城池之一的莒城。这时,淖齿率领的一只楚国军队打着援救齐国的旗号进驻莒城,但淖齿做的事情实际上是趁火打劫,他突然发难杀了齐湣王,占领莒城,又派人去联络燕军,准备共同瓜分齐国剩下的领土和财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鹵器’。这个时刻,是齐国离彻底灭亡只有一线之隔的最危险时刻。幸好,当地民众很快就组织起来杀死了淖齿,赶跑楚军,并且挡住了燕国军队的强大攻势,(作为齐王的逃难地,和齐国残余政府所在地,莒是燕军首要的攻击目标,能够守住城池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才勉强让齐国的最后一线生机没有泯灭。

‘史记·田单列传’中记载了当时的一个故事,燕军在开始攻入齐国的时候,听说画邑人王蠋有才有德,就命令军队说:“在画邑周围三十里之内不许进入。”这是因为王蠋是画邑人的缘故。不久,燕国又派人对王蠋说:“齐国有许多人都称颂您的高尚品德,我们要任用您为将军,还封赏给您一万户的食邑。”王蠋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燕国人说:“您若不肯接受的话,我们就要带领大军,屠平画邑!”王蠋说:“尽忠的臣子不能侍奉两个君主,贞烈的女子不能再嫁第二个丈夫。齐王不听从我的劝谏,所以我才隐居在乡间种田。齐国已经破亡,我不能使它复存,现在你们又用武力劫持我当你们的将领,我若是答应了,就是帮助坏人干坏事。与其活着干这不义之事,还不如受烹刑死了更好!”然后他就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树枝上,奋力挣扎,扭断脖子死去。齐国那些四散奔逃的官员们听到这件事,说:“王蠋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尚且能坚守节操,不向燕人屈服称臣,更何况我们这些享受国家俸禄的在职官员了!”于是他们就聚集在一起,赶赴莒城,寻求齐闵王的儿子,拥立他为齐襄王。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在此之前,由于眼见齐湣王被淖齿杀害,齐湣王的儿子法章非常害怕,他隐藏身份,跑到民间躲起来不敢露面,躲藏期间他做了一件改变未来齐国历史的事情--和一个民女私通。经过莒城的官吏和百姓一段时间的仔细寻找后,终于找到法章,并且把他拥立为齐襄王,和法章私通的民女被立为王后,也就是后来齐国有名的,掌权很久的‘君王后’。

我重复讲述这些历史记载中已经众所周知的事情,是想让大家了解,在齐国濒临灭亡的关键时刻,到底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并且把思维延伸开来想一想,如果类似的厄运降临在秦国身上,比如大片土地被占领,都城丢失,国君被杀,全国只剩下最后几个零星的城池,会发生什么事情?秦国能否出现和田单一样的人物,领导秦国复国呢?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