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那么,是否能给齐国盖上‘人治’国家的标签,和秦国‘法治’国家的标签相对立呢?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齐国最重视的是人本身,并不证明他们的国家制度就一定是落后的。齐国历史上也在根据具体情况,慢慢地改变各种制度,不过他们并不把国家富强的希望放在制度上,所以也没有人采取商鞅的做法,在短时间内推行大规模的,激烈彻底的改革措施。齐国地方上的基本行政单位是县,县的官员是由齐王直接任命的。乐毅连下齐70余城,这70余城指的就是70多个县。齐国的二级行政单位叫做‘都’,国内共分为五个‘都’,‘都’的功能和别国的郡基本一致,只是称呼不同。齐国的周边国家如三晋,燕,都是实行郡县制的,从结果来看,经过几百年时间的调整后,齐国和周边国家普遍实行的制度还是渐渐地趋同了。

齐威王他是觉得没什么制度应该更改,所以才把精力集中在选拔人才上。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社会发展了,制度也应该跟着进步,以适应和配合新的社会形态。但是,社会不可能一直就这样变化和发展下去,它总有瓶颈和限度,制度的作用也是有一个限度的。正如商鞅变法所证明的那样,秦献公改革已经把秦国的制度提高到了和他在魏国所见到的制度差不多的水平,已经适应了铁器社会的要求,他已经达到了这个限度。商鞅再继续强化制度下去就没什么效果了,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这个时候要增强国力,只有依靠提高人员素质的办法,齐威王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齐国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崛起。如果商鞅向齐威王学习,把他的时间转而投入人力资源的培养,对秦国来说才是最有利的。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其实,秦国也经常地依靠个人能力。同样是搞改革变法,秦献公改革非常成功,商鞅变法却极其失败,这是因为秦献公和商鞅的能力不同。如果秦惠王所处的历史时期,统治秦国的不是他,而是秦武王,直来直去的秦武王会有和秦惠王一样的眼光,选拔出张仪吗?张仪的计划跌宕拖延10多年都看不到希望,秦武王会有那种耐心,一直等下去?秦惠王所取得的遍及天下的战略优势,在秦武王的领导下,可以同样取得吗?很难很难。

秦兵的强悍善战,有些人认为是在斩首授爵制的激励下造成的,我不认同。商鞅的时代也实行斩首授爵制,他的仗照样打的一塌糊涂。社会发展阶段,传统风气,生活环境,这些才是造就秦兵勇猛作战性格的主要原因。所以,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和下层平民,他们的特殊才能和天赋,都深刻地影响着秦国命运的兴衰沉浮。处于制度之外,人本身的能力,显然是不能忽略的。

有些人经常喜欢讨论秦和罗马哪个更强大,很可惜两个国家离的太远,没法交手。如果我们假设,罗马位于新疆的乌鲁木齐和土鲁番一带,和秦始皇的秦朝之间就只隔着一个河西走廊,会有什么结果?什么结果也不会有。罗马人只要不是傻瓜,他就不会出兵,只需要稍微等几年,秦朝自己就崩溃了,那个时候中国陷入混战和内乱,再出兵不是方便的多吗?不过那个时候它的对手已经不是秦朝了。罗马是个稳定国家,它和秦朝这个不稳定国家比谁强谁弱毫无意义。它们永远都没有机会交战。汉朝是个稳定国家,把它和罗马比才有意义。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每个人都应该干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国家才会兴旺发达,这个听起来有点理想化的观点,运用到实践中是否行的通呢?为了验证它,我们分别来看看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四个基本职业在齐国的发展情况。在当时最重要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里,有大量的士人知识分子,而且待遇优厚,士阶层在齐国的日子过的相当滋润。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几十万大军缺乏粮食,他们想到的能够给赵国提供粮食援助的唯一国家就是齐国,这说明齐国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剩余粮食比较多。至于齐国的工商业,在管仲的时代就已经很兴盛,名闻天下了。看来,齐国的各行各业发展的很均衡,水平也都很高。

这方面,齐国又和秦国背道而弛。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由于实行耕战政策,全国的平民阶层只能从事一个职业--农民,社会进入严重的失衡状态,导致一批人跑出来抱怨生活不方便。虽然消灭工商业的政策在秦惠王执政后已经松动,但也直到战国末年,才开始出现寡妇清,乌氏倮这些值得在历史上记一笔的工商业者。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最为威风得意的时期,他们的人数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但在秦国根本就没有士人阶层。所以秦国只能从国外引进智力人才,秦国自己只有在一个方面的人才可以自给自足---领兵打仗的将军(即使是秦惠王也只能在本国挖掘出司马错,樗里疾这些领军将领),其他领域的人才都不得不从国外引进。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秦国没有士人阶层,自然也不会有思想家的出现。不只限于中国,在整个世界上,包括希腊,印度,犹太在内,这个时代都是思想发展最活跃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号称轴心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就是诸子百家各种学说彼此辩难,互相争鸣的中心,荀子和庄子的散文中记载了当时最著名的一些思想家,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正在稷下学宫里,或者曾经生活在稷下学宫里。

反观秦国,他们似乎和时代潮流是完全隔离的。如果我们把孔子,墨子,老子这些学派创始人视为一流思想家,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孟子,荀子,庄子等视为二流思想家,有资格记载在历史上的学者比如慎到,子思,田骈、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等人看作三流思想家,秦国连一个三流思想家都没有培养出来。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