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齐国的精锐部队号称‘技击之士’,从名字我们就可以大概看出这只部队注重的是个人武艺训练,‘技击之士’中从来没有发展出类似魏国武卒方阵的集体战阵配合。他们个人武艺很高,但是缺乏集体配合与协作,所以,‘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精锐部队都这样,想来普通部队之间组织得就更加松散了。

齐国有许多勇猛的民众,但没有一只勇猛又团结的军队。如果遇到的是比较弱小的对手,士兵逃亡现象会很少,但是在遇到强敌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士兵大量逃跑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齐军只要遇到强敌就一定会战败。如果领军将领不硬来,而是善于动脑,巧施妙计,扬长避短,他先想出尽量减少军队伤亡的办法,齐军还是能够打赢强大对手的。比如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减灶诱敌之计,田单的火牛计。前320年,秦假道韩、魏攻齐,齐将匡章与秦军在桑丘交战,他预先派一些齐兵改装易服成秦国士兵的样子,混入秦军中,结果最后齐军大胜,秦军大败。所以,在大仗硬仗当中,齐军主将的智谋是获胜的关键。一般来说,秦国获胜主要是依靠军队比敌人更勇猛,这种方式在齐国是行不通的。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战国中期,通过齐威王在位时期进行的改革,齐国变的强大起来。齐威王即位于前356年,只比秦孝公即位的时间晚5年,齐威王的改革和商鞅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比较一下这两个同时进行的改革和变法,大家可以清楚地发现一个事实,它们完全是大相径庭的两回事。商鞅变法和他前面的秦献公改革,重点都集中在改变国家制度方面,而在齐威王改革中,我们很难找到他曾经改变过某种国家制度的痕迹,他做的仅仅是‘举贤才’,提拔了一批人才,更换了一批官员。

秦人认为制度的优劣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相信客观制度可以把全体国民都管理好,改造好,给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行为都规定一个正确的模式。齐人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才能是国家命运的关键,每个人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只有人自己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能够作到什么事情。严密的制度,统一的规定,僵硬的法律,只会约束个人能动性和权利,妨碍个人才能的发挥。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这里有齐威王改革中的两个故事。徐州相王的时候,齐威王、魏惠王在效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使他守高唐,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魏惠王听了面色十分惭愧。

齐威王下令全国: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一时大臣争相提出意见,宫廷门前熙熙攘攘。由于广开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齐国大治,这便是成语“门庭若市”的典故。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商鞅宣称,只有足够严格的制度才能富国强兵,所以他辛辛苦苦的改造着国家制度。齐威王在国际场合公开宣传的是相反观点:对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个人才能,个人才能比任何的珍宝都要更加珍贵,只要选拔出正确的,有能力的官员,国家就可以富强。商鞅不允许任何人讨论国政,甚至对自己的决策表示赞同的也不允许,也要被流放。齐威王却鼓励大家自由讨论国政,谁批评的越多,越直接,谁得到的赏赐就越多。

难道齐威王是在有意地在和商鞅对着干?其实不是的,他这些做是符合齐国的传统和习惯的。齐人一贯认为,一个国家里,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特殊的人格,素质和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然后想出办法让大家取长补短,和谐相处,这样的国家才是最为理想的。就象稷下学宫一样,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观点都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存在,融和,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学术境界。

继续讨论:(附录:一个和秦国相反的国家---齐国)

而且,一个人有什么能力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要把他放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职位上。某些情况下,即使是鸡鸣狗盗之徒具备的能力也能起到重大作用。商鞅把从事耕战的能力视为唯一有用的能力,这个观点齐国人肯定不会赞同。

田氏能够推翻姜氏齐国的政权,取而代之,主要是因为他们获得了齐国老百姓的普遍支持。作为一个贵族家族,田氏在春秋时代并没有为齐国建立多少值得铭记的功业,但他们平时很注意给老百姓一些实际好处,比如借贷粮食给百姓的时候,大斗出,小斗进,等于变相的发福利。出售工商业产品的时候,只收成本价。由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们每一次和其他家族展开政治斗争,都能最终获胜。这样建立起来的政权能不重视民意吗?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