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继续讨论:

从求贤令这件事,可以看出秦孝公的特点是,他喜欢做那些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同时又有开创性,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事情,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也可以印证这个特点,变法一开始就搞的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军法治国政策也很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分析他的性格,可以看出秦孝公明显是个高调的,有表现欲的人,他做的都是很快就能吸引你眼球的事情,但是事后冷静下来,你却会发现这些事产生的实际效果全都很差。

相比而言,秦惠王为人低调多了,他从来没做过象求贤令这样漂漂亮亮,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面功夫,但他不声不响地,在你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已经实实在在地把不少 ‘贤’网罗到手下了。评价一个政治人物应该以实际效果为标准,秦惠王的实干能力是秦孝公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我认为秦惠王是比秦孝公好的多的政治家。

继续讨论:

三,温和的执政风格。在用人方面,秦惠王和秦孝公的方法和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在执政风格方面也是这样。一提到秦孝公和商鞅,人们心目中立刻想到的都是他们执法严酷,粗暴又冷血的形象,秦惠王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同样的形象。这主要是由于秦惠王反对商鞅军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我们知道,军法中一些特殊的,只适用于军队,不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法令往往是最为严酷的,秦惠王只需要取消这些明显只能在军队中使用的规章法令,老百姓们就会感觉到整个法律体系变的比较温和,比较能够承受。

比如,‘步过六尺者罚,弃灰于道者刑’,是经常被用来指责商鞅用法过于严苛的具体证据,但从来没人用这个指责过秦惠王(和秦惠王以后的秦国国君),很可能是因为他已经下令取消了这个条文。他也没有用和商鞅同样严刑峻法的方式去对待老百姓。商鞅在渭河边上一次杀了七百人,秦惠王时期不要说一次杀七百人,一次杀七十人,七个人的事情我们都没有听说过。秦惠王时期的秦国法律,可能比起六国来还是更为严厉,但对于非常淳朴,非常顺从的秦人来说,这样的法律已经可以接受了。

继续讨论:

秦孝公曾经打压过包括公孙贾,公子虔在内的一批宗室贵族,但在史书中很难找到秦惠王打压过某个贵族的记载。我们可以从樗里疾的例子中一眼看出秦惠王和秦孝公的不同之处。樗里疾是秦惠王同父异母的兄弟,就象公子虔是秦孝公同父异母的兄弟一样,但公子虔被秦孝公挖掉鼻子,樗里疾却不仅没有遭到惩罚,而且秦惠王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都是秦国权力最大,声望最高,战功最卓著的军事将领。(司马错太年轻,魏章到秦国的时间太晚)。

樗里疾这种身份的人,在其他国家很容易遭到国君的猜忌和防备。一旦国君突然去世,他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他手里又牢固地掌握着军权,如果他想发动政变篡权的话,可以说是既有动机又有手段。秦惠王和樗里疾之间的关系,不符合专制社会的常见模式,他们从未产生过生分,关系一直都非常和谐正常。直到秦惠王临死前的丹阳-濮水之战,樗里疾都还在指挥一只秦国主力军作战。秦惠王是个宽容,大度,重感情的人,他对自己的权威和能力有充分信心,一点不怕樗里疾立功太多,声望太高,以至于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

继续讨论:

秦惠王重用张仪,放弃公孙衍以后,心气很高的公孙衍和秦惠王反目成仇。十多年时间里,他想尽办法,以魏国为基地,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国家反对秦国,张仪想作的每一件事他都对着干,给秦国制造了极大的麻烦。但秦惠王并没有因为公孙衍的反复无常就不再信任和公孙衍同类的纵横家和游说之士,他没有象秦孝公一样,禁止六国游说之士入秦,也没有象秦始皇一样下逐客令,把已经来到秦国的游说之士驱逐出境。

每到一个地方,墨家都要公开宣传他们兼爱非攻的思想,还在当地到处招募人加入他们不受国家管辖的独立军事组织,这和注重集中统一指挥的秦国基本国策是格格不入的。秦国历史上只有秦惠王统治时期,有墨家可以合法的存在于秦国境内的记载。在所有秦国君主中,只有一个秦惠王能够容忍墨家。

继续讨论:

总的看来,秦惠王似乎可以容下所有人,我说‘似乎’,是因为有一个明显的例外,那就是与众不同的商鞅大人。秦惠王不仅容不下他,而且不把他五马分尸不罢休。一个宽容到秦惠王这种地步的人都仇恨商鞅,一个象秦惠王这样有着高超识人能力的人藐视商鞅,可想而知在秦惠王心目中,商鞅的人品有多低,水平有多差。他在当时的形象是个无德又无能的人,这是对商鞅很不利的历史证据。

不过,历史往往充满了吊诡色彩。秦惠王认为秦孝公和商鞅时代冷酷无情,刻薄寡恩的政策已经完全过时了,失败了,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他没想到的是,冷酷无情,刻薄寡恩的政策在实践中效果很差,却能够给后世读史书的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慢慢地,过了一两百年后,秦孝公和商鞅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的名气远远超过了他们真正的能力,和他们在历史上的真正影响所应得的。秦惠王自己的名气,却远远没有达到以他的历史功绩和能力,所应该达到的程度。

继续讨论:

秦惠王的历史地位,应该比从前的评价高的多,我们可以把他和魏文侯相比。为了方便,我一直都简称他为秦惠王,实际上,他的谥号当中和魏文侯一样,还有一个‘文’字,所以应该叫做‘秦惠文王’。一个君主谥号当中有‘文’字,一般指的是他活着的时候在内政方面有突出成就,如果有人因此认为秦惠文王和魏文侯的能力仅限于内政方面,那他就错了,无庸置疑,在对外战争方面他们的表现都很突出,有着赫赫武功。

他们也都有很强的选拔人才的能力,手下都人才济济,甚至可以供后人使用。比如,魏武侯把魏文侯留下的吴起逼走后,魏国马上在刚平之战中遭遇严重的挫折,显然,魏武侯他自己没有能力选拔出人才,填补吴起离开后留下的空缺。秦惠王和魏文侯还有一个特点也是相同的,他们都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魏文侯主张建立的三晋联盟,在100年后仍然对国际局势有着深刻影响。秦惠王所奠定的基本国际格局,一直到前284年的五国伐齐期间才被打破,这个时候他已经死了27年了。鉴于战国后期战争变的越加激烈,局势变化越来越快,秦惠王能够持续影响国际格局几十年,是个不小的成就。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