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继续讨论:

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秦、韩、魏三国同盟与齐楚两国同盟,两大势力的军队互相对峙的局面,形势可以说是一触即发,非常紧张。在战争开始之前,秦惠王做了两件事情来确保战争的胜利。一是派丞相张仪到楚国去和谈。张仪到楚国之后,对楚怀王说,如果楚国和齐国绝交,秦国就可以把商於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商於之地六百里,这可是一块大肥肉。楚怀王答应了,他派人去齐国辱骂齐王,然后再派人到秦国对张仪说,楚国已经按照秦的要求和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齐楚联盟已经解散,把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我吧。张仪回答说,当初我们约定的只有六里地啊。于是楚怀王大怒,大举发兵进攻商於之地。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张仪欺楚。老实说我不同意‘张仪欺楚’的这个说法,因为在我看来,张仪和楚国是在互相欺骗。在后面的形势发展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楚国和齐国真的解除了同盟关系。他们是盟国,在楚国的使者辱骂齐王之前,完全可以先暗地里约定好做一场戏给秦国看。辱骂齐王只是一个姿态而已,只需要做一个姿态就可以获得商於之地六百里这一战略要地,这对齐楚联盟将来对秦国的战争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张仪按照约定把六百里割让给楚国,那他才是真的傻瓜。

继续讨论:

也就是一两年前的时候,秦国在岸门之战中进攻韩国,韩国抵挡不住向楚国求救。表面上楚国满口答应,也做出了积极救韩的模样,“令战车满夏路(从楚方城通向中原的大道)”,等到秦韩之间的战争打到决胜负的关键时刻,楚军却撤退了,导致韩国最终被秦国打的大败。当时楚国所做出的姿态比派个人辱骂齐王一顿要劳师动众,要麻烦的多,但是仍然被证明这只是个骗局。那个时代,各国为了利益做事越来越不择手段,楚怀王从来就不是一个信守承诺的老实人,说起欺骗,他和张仪之间顶多是半斤八两。

秦惠王派张仪和楚国谈判,他是想尽量地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秦军和齐国,楚国军队在前线接触,它需要首先穿过韩魏的国土,横跨千里作战。秦军的后勤物资,包括粮食,武器装备等,都是麻烦问题。是直接从秦国长途运过来呢,还是先让韩魏两国垫付,然后秦国再补偿它们?而且这是战国时代秦军第一次和韩魏军队联合,它们需要时间在一起训练,加强对彼此作战习惯的了解,增加配合的熟练度。真正开战后,秦军曾经分别和韩军,魏军联军作战,但基本上没有看到秦、韩、魏三国军队集结在同一战场的情景,这也是害怕来源不同的军队多了造成混乱。

那战国最后的赢家就不应该是秦国,汉末脱颖而出的也不应该是刘备和曹操了。

国富民穷,国强民弱并不矛盾,尤其是封建社会这种技术不发达,劳动人口基本固定的情况下,重税重役可以极大的程度增加军事实力。

--------------------

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谁能证明秦国的赢是靠法家,刘备和曹操是靠法家?

没法证明。

继续讨论:

秦国用来吸引楚国注意力的商於之地,位于今天河南省浙川县和西峡县附近。在战国时代,这里正好是秦国的重要关隘武关的外围地区。其实,楚国早就想把商於之地收为己有了。商於之地对楚国的意义,比起它对秦国的意义更重要,因为从这里可以威胁到楚国的一个战略要地--南阳盆地。

楚国的都城郢坐落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在江汉地区的北面,汉水和楚方城之间就是南阳盆地。我们知道,楚方城是楚国为防止北方诸侯国军队南下而修筑的最重要防线,包括楚方城在内的南阳盆地,是楚国赖以拱卫首都郢的最重要外围屏障和缓冲。南阳盆地一丢失,敌国的军队就可以直下江汉平原,郢都周围将无险可守,受到直接威胁。

南阳盆地的土地比较肥沃,适合发展农业。盆地中的一些城市,比如宛和邓,在全天下都是知名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楚国的冶铁技术中心。南阳盆地是楚国最富的一块地区,丢掉这个地区在经济上对楚国是个巨大的打击。

继续讨论:

南阳盆地是不容有失的,楚国长期以来把很多注意力集中在对盆地的防守上。但是,楚国设置的防御体系一直有个漏洞,那就是秦国的商於之地,商於之地位于盆地的西面,这一面没有楚方城,(因为在西面没有可以依托来修筑长城的山脉地形)秦国的军队出武关之后,经商於之地,就可以从侧面威胁整个盆地地区。这就是为什么楚国对商於之地总是很有兴趣,只有把这块地方拿到手里,才能在南阳盆地周围形成完整的防线。

比较而言,商於之地对秦国的重要性却没那么大,即使丢掉了,秦国也可以依靠天险武关来防守。秦国已经拥有商於之地三百年了,那为什么楚国三百年来都没能攻占这块他们很感兴趣的地方,甚至连进攻商於之地的战争记录都没有?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秦惠王在大战爆发前,所采取的另外一个措施。

继续讨论:

北宋时发现了三块秦国石刻,是秦惠王在战前派遣巫师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国败亡的文辞,因称《诅楚文》。《诅楚文》根据所祈神名分别命名为“巫咸”、“大沈厥湫”、“亚驼”。通过诅楚文,我们不仅知道了秦惠王是个很迷信的人,而且还了解到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史实,我连用了三个‘非常’,因为这一史实对秦国以后的全部历史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和秦朝的最后灭亡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那就是,秦国和楚国之间曾经长达300年的互相通婚结盟的历史。

因为诅楚文在宋代才发现,所以司马迁并不清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现在我们知道了,秦楚联盟起因于春秋时代的秦穆公。在秦穆公执政的早期,秦国的国家发展方向是冲出函谷关,向东方的中原地区扩张势力,而强大的晋国正好堵在秦国东进的道路上,所以秦穆公必须首先和晋国搞好关系,让晋国给他放开一条路。为了交好晋国,秦穆公想尽了所有办法。他连续把三个女儿嫁给晋国的贵族公子,又两次派兵护送晋国公子回国坐上国君的宝座;晋国每次发生饥荒的时候,秦穆公都援助他们大批粮食;在城濮之战中,秦国又帮助晋国打败了楚国。

继续讨论:

但是,秦穆公的所有办法都没有起到效果,晋国完全不为所动。无奈之下,秦国采取冒险行动,撇开晋国,独自派兵偷袭郑国,试图在中原地区获得一个立足点。秦军的偷袭由于被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发现而失败,不得已只好回国,秦国没想到的是,晋国会在他们回国途中的崤山地区设下伏兵,几乎全歼了秦军。崤山之战,秦国和晋国的关系从此彻底破裂了。秦穆公对晋国冷酷的反脸无情感到心灰意懒,再也没有了向东发展的任何想法,他转而向西发展,逐渐称霸西戎。同时,他也改变了外交策略,开始试探着向晋国最大的敌人--楚国伸出橄榄枝。

楚国对和秦国结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诚,两个国家都有晋国这一共同敌人,而且两国都被晋国贬为蛮夷。晋把秦国蔑称为西戎,而把楚国称为南蛮。不久,秦楚两国就结成了联盟,为了增强感情联系,让联盟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它们还达成了两国互相通婚的协议。从诅楚文得知,双方的通婚关系一直持续到秦惠王时期,长达18代人,300年之久。嫁给秦惠王的楚女名为芈八子,也就是后来掌握大权的宣太后。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