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继续讨论:

楚国的重点进攻目标,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越国。战国初,楚国的战略计划是向北发展,问鼎中原。起先,这个计划进行的很是顺利,在先后灭掉包括陈,蔡,杞在内的一些小国后,楚国一路前进,一直扩张到大梁城附近。在山东半岛上,楚国吞并了古老的莒国。可惜好景不长,慢慢地,魏国经过改革强大起来,在魏国带领下,三晋联盟的军队开始给予楚国迎头痛击,打败楚军后,还不停的把楚军往南方驱赶,黄河南岸的大片领土转为魏国和韩国所有。齐国的新统治者田氏的地位稳固后,也腾出手来把楚国势力赶出了山东半岛,原来属于莒国的土地成了齐国的‘五都’之一。

楚国向北发展的计划最终失败了。从此之后,它就把扩张目标改成了东方的越国。越国和楚国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气候,水土,物产,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象,楚国人可以很轻松地适应越国的生活。打仗的时候,楚国利用长江和淮河水道,顺流而下,可以方便地运送士兵和武器装备。而其他强国想插手和阻桡楚国攻击越国的行动却很难,越国处于偏僻的东南地区,不仅路途远,北方提供的援助人员和物资还需要横穿江淮流域的水网地带,这个水网地带对不善于驾驶船只的北方人来说是条艰难的行程。楚国发现,其实越国才是它天然的扩张目标。

希望楼主看看沙梨熊的文章,他的文章通俗幽默易懂,回味无穷,当然楼主学问高深,但是得照顾天涯的广大市井小民呀。在此再顶楼主,但是楼主要是没法这样写,那也可以继续保持自己风格,不要一味模仿。

-------------

沙梨熊的文章已经看过了。感觉很难模仿,和我的行文风格差距比较大。也不是学问高深,就是写着写着感觉词汇量缺乏,有些重复。也许我该轻松一点。

继续讨论:

但是,楚国始终都没有忘记,当时最发达的地区是黄河流域。人口最密集,军事力量最强大,思想文化最先进,财富最多的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一旦有一个国家在黄河流域独自称霸,它有能力号令其他国家,联合来攻打楚国,那楚国肯定是无力防守的。如果这个国家能够再进一步统一黄河流域,楚国当然就更不是对手了。所以,楚国如果自己不能在黄河流域站住脚,它就必须想办法维持北方各国总体上的势力平衡,让它们互相对抗,互相牵制,防止出现某个国家独大的局面。

因此,战争中楚国总是站在最强国的对立面。战国初期,魏国最强大,在刚平之战和桂陵之战中,楚国都出兵和魏国开战。马陵之战后,齐国成为最强。徐州相王期间,楚国看到新的最强国齐国和老牌强国魏国结为联盟,一同发起对赵国的攻击,北方的势力均衡将被打破,于是楚国和赵国结盟,共抗齐魏两国。为什么楚国没有参加马陵之战呢?它根据上次桂陵之战的经验,知道魏国受到周边许多国家的反对和围攻,这些国家里包括强大的齐国,魏国的实力并不比它的对手们强,它灭掉韩国的计划不太可能实现,于是楚国决定不参战。

继续讨论:

楚国时不时的需要和北方强国开战,它对越国的兼并战争只能抽空进行,越国又是个大国,有一定实力,所以在其他国家没有插手的情况下,过了几十年楚国也没能灭掉越国。这几十年里楚国和越国之间断断续续地,应该发生了很多次激烈的战争,可惜史料很缺乏,我们没法知道战争的情况。到了前313年的时候,楚国和齐国结盟,这对越国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我们知道,越国的最终灭亡是在前306年,楚国在秦惠王末年,即前312年-311年的战争中被秦国领导的三国同盟打的大败,这种情况下它还只过了5年时间就灭了越国,可见在此之前越国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处于亡国的边缘。

从地理位置上看,越国僻处东南,和它接壤的国家只有齐国和楚国。齐楚结盟,越国就被敌对势力给完全封闭孤立起来。濒临亡国的越国如果什么都不做,它就只能坐以待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生存,越国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联络秦、韩、魏三国,前312年正当秦、韩、魏与楚齐之间刚开始战争的时候,越王派兵冲破楚齐的封锁线,他的使者以“乘舟”(君王指挥作战的大船)、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这是史料中越国唯一一次和秦、韩、魏取得联系的记载,接下来,它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和三国结成同盟,因为越国和三国之间的交通联系很快又被反应过来的楚齐切断了。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