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继续讨论:

联盟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它们把首次攻击的目标定为秦国。秦国的地形地势比较特殊,这里不适合联军发挥它们人多势众的优势,我们可以想象混乱松散的三晋联军拥挤在狭窄的崤函山道上的情景。而齐国的边境线上大多是平原地形,更有利于联军展开大兵团作战。从张仪的战略可以看出,秦国长期以来都强烈希望削弱齐国,如果联军先和齐国开战,也能起到削弱齐国力量的作用,秦国在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袖手旁观的。如果秦国在一段时期内不加入战争,新三晋联盟即使战败了也有喘息,休整,加强共同防御的机会,不至于很快就在两强夹击下被打的一败涂地。

如果是让赵国来选择首先进攻的目标,它很可能会选齐国。但韩魏两国和齐国之间有缓冲国,它们的矛盾较小,所以韩魏更愿意选择秦,一比二,少数服从多数,再加上魏国是联盟的领导国,联军的总指挥公孙衍又和秦国有着很深的恩怨情结,他们的意见赵国只能服从了。

继续讨论:

联军决定先进攻秦国,还有一个考虑,前320年,也就是没过多久的两年前,秦国在和齐国的战争中被打败,这导致联盟的领导人认为秦国是两个国家中较弱的一个,更容易对付一些。三晋联军加起来的兵力数目超过了齐国一国的兵力,齐国能打败秦,三晋联军当然就更没问题了。最终,战场上的惨败证明,这个观点错的很厉害。

战国初期的三晋联盟军队之所以令人畏惧,是因为它们中间有一个核心强国魏国。在和其他国家开战的时候,最重要的作战任务都是由最强的魏国军队,比如魏武卒来完成的,韩赵两国做好自己的辅助工作就行了。既然最艰难的任务魏国已经承担下来,它下达的的其他作战命令韩赵两国理所当然的乐于听从,各国分工明确,团结一心,兵力又多,在战场上就显得所向无敌。

1秦始皇基本上延续了商鞅之后秦国的国策,比如郡县制,农战政策,严刑峻法,文化专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度量横,车同轨为代表的器具标准化,这些都是秦国的基本国策,而秦始皇所做的不过是将这些基本国策继续强化,地域范围有秦国一隅扩大到整个华夏。

楼主所言始皇帝之变化,应具体例子说明。

-------------

这一点写到秦国统一之后我会具体说明,是后面的内容。

2二世之昏聩,实为此种专制政治之必然,不必做过多之阐明。

-----------------

中国古代不都是专制政治吗?为什么其他朝代不象二世那样惨呢?

3,楼主应该联系当时时代的特点,社会大变革——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秦国正是对传统贵族政治扫荡的更为彻底,才能凝聚国力。但传统血缘社会极其基层之社会组织在六国仍十分强大。楼主谈到民众的问题,当然与秦朝苛政有关(注:绝不是暴政),但传统血缘宗法势力无疑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然秦朝的统治不能顷刻间就土崩瓦解。

-----------------

血缘宗法势力和贵族政治还不是一回事。血缘宗法势力是中国的一个特征,贵族政治古代世界各国都很常见的。传统血缘宗法势力一直到清朝都很强大的,并没有造成其他朝代的速亡情况。

继续讨论:

但现在,对面的敌人秦国比起战国初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即使魏国军队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战斗力,想击败敌人也必须让自己付出比以前大的多的代价。更何况现在的魏国早已衰落,变成了一个和韩赵实力差不多的普通国家,它没有能力再继续承担战争中最主要的那部分任务。

如果魏国下令把这些任务转给赵国或韩国,它们会很容易的得出结论,魏国都头疼的任务自己当然也不行,要完成这些任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某些可能性,那就是为了整体的胜利,本方首先独自作出巨大的,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结果是,它们会猜疑魏国下的命令是想让本国军队当炮灰。因为魏惠王时期魏国曾经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企图灭掉韩赵两国,给两个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这种事情发生过后,韩赵两国对魏国的信任度大大下降了,任何时候,包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时候,它们都会留着一部分心思来防备魏国。新的信任需要未来的长时间去积累,在那之前,魏国所发出的作战命令经常难以得到韩赵军队及时有效的执行。新三晋联盟的军队有着配合不佳,互相猜疑,彷徨犹豫,指挥不统一的众多缺点,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些缺点一个就足以致命了。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xajh200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