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悸动的心

曾国藩在湖南开始团练的时候,李鸿章也没闲着。当时李鸿章还在北京当着国家图书馆的职员。外面闹翻了天,他也没心思读圣贤书了,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他不比曾国藩差,只是现在他的位置决定他还没有能力像老师一样,为国分忧,但他并不想置身事外。

咸丰三年初,太平军打到了李鸿章的老家安徽,这对于李鸿章是一个很坏的消息。自己的家人都在安徽,谁不挂念在家的亲属。而后更坏的消息传来,安徽省府安庆被太平军占领,连那里的抚台都已经毙命。安庆距离李鸿章的老家合肥不远,听闻这个消息,李鸿章更加着急,他立即去找自己原来的上司吕贤基。吕贤基,字鹤田,也是安徽人,他原来也供职翰林院,后升为工部右侍郎,兼任刑部左侍郎。李鸿章找到了他,给他诉说了自己对家乡前景的忧虑,并怂恿他尽快上书朝廷向安徽发兵。吕贤基好像并没有放在心上,随口让李鸿章替自己写奏章。原来李鸿章就替吕贤基写过折子,这次他倒是没犯愁,回家连夜写了折子给咸丰帝递了上去。咸丰帝一看折子那叫一个感动啊,多么好的臣子啊!能在关键时刻为皇帝分忧,那就派你去安徽当团练大臣吧。当然,这个你指的是吕贤基,而不是李鸿章,谁叫这折子是以吕贤基的名义上奏的呢。吕贤基得到了让自己去安徽前线的消息,郁闷之极,没想到让李鸿章写的倒成了自己去了。想想安徽那边兵荒马乱的,自己去了估计可能老命不保,你李鸿章也别当没事儿人。吕贤基把李鸿章叫来,都是你上奏惹的祸,既然这样那你就要跟我一起去安徽。当时李鸿章的心情我们不知道,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害怕,总之去安徽是躲不过了。吕贤基上奏让李鸿章跟随自己去往安徽,朝廷同意了。咸丰三年三月,吕贤基、李鸿章动身去往安徽,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呢?得知李鸿章去往安徽搞团练,曾国藩立即致信给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询问他是否知晓。可见虽然在湖南,曾国藩还是对学生很关心,特别是对李鸿章,他更希望李鸿章能在安徽有所作为。

等李鸿章跟随吕贤基到了安徽,情景与他们想象大相径庭。安徽不光有太平军,还有捻军。捻军也叫做捻党,他们的起源要比太平军要早很多,主要是淮河两岸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组织。以农民、饥民为主,抗粮、吃大户、劫富济贫是他们的目的。数十人或者数百人为一捻,所以称为捻党。但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兴起,捻党也随风而动,势力大增,成为清政府另一个头疼的事情。在李鸿章来到安徽之前,各地的团练已经开展起来,只是比较分散,还未组成合力。在这种情况下,安徽境内的形势一点儿不乐观。李鸿章这次从“翰林变绿林”,本想一展身手,但真的到了战场上,还是有些摸不到勺子。这也很正常,他就是一个文人,以前就是读书写字,最多是跟着老师曾国藩谈论一下政事,而他毕竟不是军人出身,对于军事简直就是门外汉。再说他是团练大臣的跟班,没权没钱,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谈何容易。但无论如何,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那就要做出些成绩来。

李鸿章初到安徽首先投到也在奉旨在皖搞团练的兵部侍郎周天爵门下。咸丰三年四月,安徽发生了捻军起义,周天爵带上李鸿章去平定起义,而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在家乡招募了百余名乡勇,也加入了这次军事活动。起义很快被扑灭了,周天爵奏请朝廷加封李鹤章六品衔,李鸿章并没有得到封赏。随后安徽巡抚李嘉端也在镇压捻军,他向周天爵要来李鸿章加入自己的团练队伍,这样李鸿章转而跟了李嘉端。祸不单行,捻军还没消灭,太平军却开始了北伐,矛头直指安徽。幸好北伐军在安徽境内没有呆多长时间就北上了,李嘉端、李鸿章没有和太平军交上手,要不说不定就会提前结束戎马生涯。到了咸丰三年的中段,李嘉端逐渐给李鸿章一些自主权,让他独立带兵打仗。李鸿章经过前期的军事活动,多少有了一些经验,这阶段算是从“小学生”变成了“初中生”。八月,在安徽巢县,李鸿章终于和太平军交上了火。估计这股太平军不是精锐,李鸿章赢了,这增加了他的自信,也为他赢来了小小的名气。李嘉端随即向朝廷报奏为李鸿章请功。九月,江忠源被任命为安徽巡抚,总揽省内一切对敌事务。江忠源是谁啊,是湘军的创办者之一,是曾国藩的学生加好友,在自己人前面更不需要掩饰什么了,曾国藩致信给江忠源不忘称赞自己学生:“李少泉(曾常叫李鸿章为少泉,非少荃)编修,大有用之才,阁下若有征伐之事,可携之同往。”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对李鸿章一直心存挂念,很希望他能有所作为。

最牛师生恩怨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崇效天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最牛师生恩怨录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