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6月15日,李鸿章从中国驻日公使那里得知,日本外务省说根本不知“同时撤军”的协定,大鸟圭介没有向外务省报告此事。李鸿章赶紧命令袁世凯查证此事。袁世凯却没了消息。第二天,李鸿章接到消息,日本混成旅团主力在仁川登陆!

袁世凯也是无辜的,他又被大鸟圭介耍了一次。日本方面根本没有退兵的意思,耍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拖延时间,为运兵登陆赢得时间,以形成对中国驻朝兵力的相对优势。

此时,日本陆军总兵力已经接近四千,另外还有松岛等八艘军舰驻扎在仁川等港口,而中国只有不满两千陆军和济远等三艘军舰驻扎在朝鲜,完全被日军所压制。清兵驻扎在牙山和成欢,日本则占据了汉城等要地,地利上清军也处于被动。

不过日本暂时还不想开打。日军大规模地开进汉城,引起了各国公使的注意,他们不想日本独占朝鲜的权益,对此表示颇有异议,要求日本给个说法。为了在国际舆论上占据主动,日本继续给袁世凯和李鸿章挖坑,将大清帝国一步步拖进战争的陷阱。

三日本在朝鲜挖了一个坑,等着李鸿章纵身一跳

为了避免引起列强的公愤,大鸟圭介开始演戏,与袁世凯坐到谈判桌上,讨论撤军之事。经过来回争论,终于达成了同时撤军的协议。

袁世凯又高兴了起来,可日本根本没有打算退兵,谈判之举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到了换文这一天,终于变卦了。

日本不撤军,李鸿章也不撤,双方较上了劲。李鸿章坚持中日两国要同时退兵,日本不退,中国也不退。谈判只有破裂。

这正是日本希望的。谈判期间,朝鲜方面也表达了希望中日两国同时撤军的意见,他们也不想中日两国在自己的地盘上打起来。饭店里打架,坛坛罐罐的不免会打烂,中日两国也不管赔,受苦的还是朝鲜。

日本的缓兵之计,一方面把中国军队拖在朝鲜,一方面又能让日军名正言顺地呆在朝鲜,另一方面还能让国内做好开战的准备,可谓是一箭三雕。

把清军拖下来,伺机制造矛盾,寻机开战,并且还要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这才是日本假意谈判的真正目的。

李鸿章真正洞悉日本的狼子野心,是从日本挖第二个坑开始的。6月16日,谈判破裂之后,日本抛出一个“中日两国共同改革内政”的方案。

对于这个方案,李鸿章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指出朝鲜乃是主权国家,断断不能干涉内政。他终于明白,日本派来重兵,是想借机攫取朝鲜政权,以达到吞并朝鲜的目的。

事态越来越严重。袁世凯和中国驻日公使都建议李鸿章增兵朝鲜,谈判管个屁用,拳头硬才是硬道理。李鸿章说不宜再增兵,这样正中了日本的下怀,到时候非开战不可。他坚持通过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朝鲜事端,除了对日本开战的决心认为不足以外,还有两个原因。

认为自己在道义上占据主动是原因之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派兵入朝,是应了朝鲜的邀请,作为宗主国,这合情合理的,也是合法的;日本不请自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没有道理。这个说法原本也没错,只可惜已经过时了。

李鸿章动辄说朝鲜是中国属国已经有千年历史,殊不知现在国际公法并不承认这种关系,况且他早年已经应允西方列强与朝鲜订约,在他们眼里,朝鲜早已经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已经成了历史。更要命的是,当年日本与朝鲜订约时,特别指出日本是主权独立国家,而李鸿章并没有表示反对,而天津条约从字面上看来,的确也赋予了日本同等出兵的权力。从国际公法的角度来说,日本并不认为自己无理。相反地,他们现在要想方设法让西方列强觉得理亏的是中国。

6月22日,日本发出第一次绝交书,声称如果中国不意见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日本绝对不会撤军。终于现出原形了。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李鸿章一面寄希望于说服日本撤军,一面向列强求援,希望英俄两国能够出面,给日本施加压力,逼其退兵。

李鸿章最擅长的外交术是以夷制夷。这个想法不能不说没有道理。英国当然不希望日本独占朝鲜,尤其是俄国,更是日本的冤家,对朝鲜觊觎已久,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的运作下,英国退出了调停的队伍,俄国虽然有心,无奈铁路还没有修好,对日开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开始信誓旦旦要把日本赶走,最后却又不了了之。

以夷制夷算是彻底破产了,把希望寄托在列强身上,其实并不明智,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街头上挨了打,自己不敢奋起反击,却把希望寄托在围观群众身上,希望能够有个身强力壮的出来主持公道,却不料世道不堪,人人自保,只是围在周围看热闹。

英俄两国都不想出手,其余的就不用说了。中日两国都是西方列强的学生,日本学得好些,算是优等生,中国学得不到位,最多算及格生,优等生要欺负及格生,及格生向老师求救,老师却视若无睹,坐观胜败。

眼见无人帮忙,日本更是嚣张。7月14日,日本提交了陆奥宗光泡制的所谓“第二次绝交书”,文中说,朝鲜屡次发生内乱,是因为政治紊乱,日本好心好意邀请中国一起帮助朝鲜改革内政,可是没想到中国竟然不同意,却坚持退兵之说,日后要是因此闹出什么事来,日本政府根不负责。

日本的意思如果将来打起来,责任就在中国。真是阴毒啊,小鬼子明明自己蓄意挑挑衅,却要反咬一口,倒打一耙,无非是想颠倒是非,混淆视听,以博取国际同情,在政治上争取主动而已。

日本决裂,亮出了底牌,这种强硬的态度更反衬出李鸿章的软弱。于是就有很多言官们跳出来骂他,建议朝廷对日采取强硬措施,增兵朝鲜,震慑日本。民间舆论也认为李鸿章练了这么多年的兵,手头上不是没有货,为什么就不能对日本硬一点呢?

一味与毫无诚意的日本谈判求和,一味找冷眼旁观的列强主持公道,消极备战,招招被动,这是李鸿章直到今天仍然遭受批评和责骂的罪状之一。可是凭心而论,李鸿章在此的确处理失策,但他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李鸿章不是不想打,虽然已是七十一岁的高龄,早就退休享福十来年了,可他还没有糊涂,身体依然健壮,精神仍然旺盛。在旁人看来,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中不堪一击的日本,断然不是大清帝国的对手,把李鸿章练的海陆两军拉出去就能打得日本屁滚尿流。

局外旁观,说起大话来自然不腰痛,李鸿章身在其中,他清楚大清帝国的军队到底有几斤几两,他更清楚自己练出来的海陆军是不是日军的对手。

四第三次阅兵之后,李鸿章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自信

早在1894年5月,李鸿章第三次检阅了他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当然,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检阅北洋舰队,最后一眼看到他精心买回的军舰。

也许李鸿章的第六感告诉他要珍惜这次机会,阅兵式持续了整整二十天。南洋海军和广东水师进行了联合训练。丁汝昌率领的是北洋舰队的九艘主力舰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超勇、扬威,南洋海军的南琛、南瑞等六艘军舰,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军舰,十八艘军舰在大沽口会合,然后开赴旅顺与威远等三艘练习舰会合。同时李鸿章还对北洋陆军进行了巡检。二十一艘军舰组成的三支海军联合舰队声势十分浩大,北洋舰队以绝对优势独占鳌头,可是李鸿章的心情却很不好。

他在视察工作汇报的奏折中写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话,这段话反映了李鸿章对北洋舰队前途的忧虑和担心,研究北洋舰队的都很熟悉,而且经常拿来引用,但是其中有几个关键的信息常常被遗憾地忽略了,现摘录如下:

“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等铁舰详加察看,规则均极精坚,而英尤胜,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作者注)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舰勤加训练,窍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流露的情绪非常复杂。既有对欧洲海军强国的羡慕,更有对日本加紧建设海军的妒嫉,还有对北洋舰队的停滞不前表示不满和担忧,甚至他还委婉地批评朝廷不肯“节省经费”支持北洋舰队的发展。他的忧虑主要是担心北洋舰队落后于英法俄特别是日本海军,对于未来他的信心明显不足,大有死马当活马医听天由命的意思,所以只能表示勤加训练而已。

朝鲜局势越来越紧张,战争的阴霾开始笼罩大清帝国的上空。朝廷认为战争难以避免,应该早做准备,于是下旨询问李鸿章该如何准备应对。

李鸿章的回答让朝廷大感意外。他说,真要开战的话,得先准备两三百万两白银去招兵。他还报告说,北洋舰队能打仗的只有八艘军舰。

朝廷一听,立马火冒三丈。练了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银子,怎么要兵没兵,要船没船?李鸿章你手头到底有多少兵,速速报来!

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小说在线阅读_第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第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