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他以领导人应该有的冷静和淡定,及时阻止了屠杀的扩大,也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其实,这场战争迟早是要打的,真要在这个时候打起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他能预测到这一点,也许就不会出言制止那些愤怒的水兵。

水兵们和琅威理的主张是可以理解的,人家好你家里来做客,主人本应尽地主之谊,热情接待,好酒好菜端上来,可是你却举起屠刀,将人家砍得死的死,伤的伤,但凡有点血性的人,都会这么干。

但是丁汝昌提醒自己不能这么干,千万不能激动。因为自己还在试用期。这是他能不能从临时司令变成正式司令之前的第二次考验,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考验。七年前,他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次考验,这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十年前,他从业没想过会进入海军这个行业,更没想到会成为海军一号首长,因为那时候他还是一个骑兵司令,跟海军司令八杆子打不磁卡。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捉弄人,李鸿章偏偏就看中了他。

这次到长崎来,他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倭寇杀了人,水兵们要报仇,事态有失控的趋势,一场大仗眼看就要打起来,要是真的打起来,自己是脱不了干系的,作为这次访问的带头大哥,摆不平这件事儿,李鸿章绝对不会饶了自己,毕竟现在还不是正式的舰队司令,如果这个事情处理不好,考察也就结束了,自己恐怕还得回去干老本行,当一个骑兵司令。

虽然他没有上过海军学院,只在水师呆过一段时间,但这些年来,日日夜夜呆在军舰上,他已经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更重要的是官场就像贼船,上来容易下去难,不上来还能干个骑兵司令,可是一旦下去了,恐怕做个平头百姓都难。

只能上,不能下,这就是官场。

在丁汝昌的劝说下,水兵们和琅威理终于放弃了炮轰长崎的想法,他们决定按照丁汝昌的意见,走外交路线,各平解决此事屠杀事件。他们等着日本政府前来道歉,将那些杀人犯五花大绑着送到北洋舰队来,让堂堂的天朝上国找回一点尊严。

然而日本人却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去撞墙的答案。八年后,如果丁汝昌知道忍耐会导致那样一个结果,也许他就不会制止手下的这些热血男儿。

但到那时,一切都晚了。世界没有后悔药,当丁汝昌含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会明白一个道理:

该打的时候,还得打,尤其是人家已经举起屠刀的时候。有些孩子就是惯坏的,三天不骂,他是老大;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对于丁汝昌来说,能不能妥善处理好这起重大的突发事件,顺利通过这次考验,才是最重要的。

丁汝昌一直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李鸿章偏偏就看中他这个骑兵司令,在北洋舰队,定远舰长(管带)刘步蟾,镇远舰长林增泰,都他比他更适合当任北洋舰队司令,如果论能力和水平,根本轮不到他。

为什么选择了丁汝昌,答案当然只有李鸿章。从长崎血案的处理来看来,这一次,丁汝昌总算没有让他失望,也没有辜负他十年来的一片苦心。

三选帅

回到十年前。1877年,天津,直隶总督府,北洋大臣办公楼。

五十开外的李鸿章,正在与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男子密谈。这次谈话貌似平常,但是却极其重要。当事人,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很多人的命运将因为这一次谈话而改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套用一下的话,千将易得,一帅难求。一支军队到底能不能打,关键在于有没有灵魂。舰队的灵魂,就是舰队司令。

没有一个优秀的舰队司令,就算有再先进的军舰,有再优秀的舰长,这支舰队也只会是一盘散沙。打过太平军,打过捻军,枪杆子里出官位的李鸿章,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让人痛惜的是,他在这个问题上却犯了大错,成为后人“批判”他的一个“罪证”。

从打仗的要求来说,一名优秀的舰队司令官,至少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强大的专业素养,要熟悉军舰和海战知识,尤其是精通海战指挥规律和艺术;

二是超群的领袖才能,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群众威望,才能驾驭和指挥每一位舰长,做到人舰合一,将舰队的整体力量发挥到极致。

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并不好找。

白手起家办海军的大清帝国,在一穷二白的那个年代,要想培养出一个如此优秀的舰长,不亚于今天培养一名航空母舰舰长,难度比培养一名宇航员不会小太多,按程序算起来,至少得花上二十年。

先学理论,上海军学院需要三年,算上学外语的时间,至少得四五年,中国人是教不了的,外国人又不懂中文,只能先学外语。然后上军舰实习,至少四五年,然后上国外进修一下,登舰实习一下,又是四五年。再然后回来做舰长,炮艇,巡洋舰,铁甲舰,一步步干上去,顺利的话才能做到舰长。二十年是少不了的。

打个七点五折,也得十五年,实在不济,打个半折凑合,也得十年。不能再打了。再打了就成丁汝昌了。

二十年的人没有,打个折的人还是有的。至少有三个人选。此事还得感谢两个人。第一个是左宗棠。这个人虽然脾气不好,但是除了会打仗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却是整个晚清绝无仅有的——高瞻远瞩。

早在李鸿章看上丁汝昌十一年前,也就是1866年,左宗棠就在福建马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造船厂——福州船政局,设在马江马尾,又叫马尾船厂,是晚清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与此同时,他还做了一件更漂亮的事情——筹办建立海军学院,校名初定为求是堂艺局。

就在筹备建立船厂和学院的时候,左宗棠被调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临走之前,他推荐沈葆桢接手。沈葆桢不负所望,尽心尽力,很快就把船政局打造成远东第一造船厂,海军学院——福州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改名而来)——也顺利开学。

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海军军官学院,是海军中的“黄埔军校”。

说来奇怪,中国的军校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第一期往往最厉害,出人才最多。黄埔军校是这样,福州船也是这样。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招生情况有有着直接的关系。报考的人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好学生就越多,就越容易出人才,出成绩,名校都是这么做出来的。令人惊讶的是,福州船政学堂的情况正好相反。

这所海军学院,根本招不到学生,招生广告打出去,风平浪静,连个鬼影子都没有。是门槛太高了吗?答案不是。

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小说在线阅读_第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第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