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朱棣起兵之后,立即重用占卜之士,命姚广孝辅助自己的儿子守御北平;并授金忠为王府纪善,任务是守御通州,并在靖难成功之后封予袁珙父子高官厚禄。

以建文帝为首的朝廷虽然养了百万大军,但是有兵无将,总的形势不容乐观。首先,朱元璋是公认能够使官军在战时得到上天保佑的有为之君,这位开国之君死后,建文帝在继承皇位的同时是否也能够一并继承朱元璋的过人本领,还是未知之数。其次,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开国功臣死的死、亡的亡,再加上洪武一朝长期持行翦除武将的政策,使得军中很多能战之将以谋反、犯禁等罪名被诛杀,到建文帝即位时,已经寥寥无几。

总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明朝开国的诸多战神,到如今大多数已经尘归尘、土归土,硕果仅存的也是英雄迟暮,这给了朱棣这个后起之秀以可乘之机。

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经过前后四年的苦战,终于取胜,他在起兵之初的日子里进展的势头很好,迅速取得北平周围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尊化、永平等地,在短短二个月的时间里众至数万人,并一路蓬勃发展下去。其后与南军主力在河北、山东、中原等地反复拉锯,经过白河沟、济南、东昌、宿州、灵壁等地的连场血战,连番重创南军。1402年,燕军乘胜大举南下,渡过长江,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随后称帝,改元“永乐”,史称“明成祖”。

从敌对双方谋士的阵营中可以看出支持者的成份。建文帝毕竟是正统之所在,有传统纲常理论的支持,受到儒家学者们的普遍拥护。相反,在帮助朱棣树立造反决心的幕僚之中竟然没有一位有影响儒士,而主要是僧、道等方外之士,金忠虽然精通《易经》,但充其量是用来跑江湖混饭吃,不是什么学者。这一点耐人寻味。

也许朱棣自知举兵是篡位的大逆之罪,与儒家的纲常理论有冲突,所以转而推崇佛、道等教,并且有目的地宣扬一些宗教神话,向世人说明自己是受到佛、道诸神的保佑,以达到的天授神威的政治目的。其中,道教的玄武大帝就是被认为在靖难之设中助了朱棣一臂之力。

玄武崇拜起源于中国先民的远古信仰,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北宫七宿,北宫七宿形似龟蛇,故古人常常以龟与蛇作为玄武的形象代表。玄武作为天神直到汉代才在社会上获得的广泛承认,到了唐代,更被道教所利用,成了道教的四大天王之一。宋朝因为要避圣祖赵玄朗之讳而改称“真武”。在这个时期,玄武开始逐渐以人的形象出现,变成了一位披头散发、手拿宝剑、身穿黑衣、脚踏龟蛇的武士。玄武在元代地位更高,被蒙古统治者封为“上帝”、“大帝”等不同称号,被视为北方战神。

明初,朱元璋亦顺应风俗在南京建立过玄武庙,但对玄武推崇备至的极盛时期却是在朱棣登基之后。原来,朱棣坚信自己在靖难之役的胜利是得到玄武神的辅助,便大肆宣传玄武显灵的事迹,例如在北京佑显宫的玄武庙之内,立着一块由朱棣亲自撰写文字的《御制真武庙碑》,其中言之凿凿地说自己在内战中获胜是得到玄武大帝的帮助的。不过碑文通篇都是对神仙的歌功颂德之词,没有举出什么具体的例子。

相反,倒是明清的各种书籍记载了朱棣受到玄武大帝帮助的大量奇闻轶事。例如在《鸿猷录》、《续藏书》、《明书》等书籍中都大同小异地记载了朱棣在起兵之初便与玄武(或真武)发生了关系,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是这样的:

“当时朝廷责备燕王的态度日甚一日,朱棣召见姚广孝于燕王府中密议,并在言谈之间时而叹息而声泪俱下。姚广孝一言双关地安慰说:‘上天所欲扶持的对象,当今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废黜!’朱棣当即顺水推舟地询问举兵日期。姚广孝回答:‘时机尚未成熟,要等助战者来到再说’。朱棣好奇地问:‘助战者到底是谁?’姚广孝只说了一句‘我的师父’,便告辞了。

过了几天之后,姚广孝主动来到王府对朱棣说:‘明日中午,有天兵接应,时机已经成熟’,他敦促朱棣依计行事,以宴会的名义设伏捕杀了张昺、谢贵。等到朱棣的心腹之将张玉、朱能率领王府卫士陆续攻克北平九门,靖难之师随即举行祭旗议式。这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天上突然出现旌旗满天、兵甲密布的神奇景象,为首的是一位披头散发的道人。

早有心理准备的朱棣望着姚广孝问道:‘来助战的是什么神。’姚广孝一字一字地回应:‘这就是我以前所说的师父——北方之神玄武。’于是,朱棣在姚广孝的教导之下模仿玄武的样子,披头散发而手拿宝剑,主持着誓师大会上的祭旗议式。”

根据上述这些书的绘声绘色描写,朱棣在靖难之时是得到玄武的帮助的,而且,他本人也乐意装扮成玄武的样子,极力把自己打造成为这位神仙在人间的化身,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军中将士知道,跟着战神走,席卷天下是指日可待的事。

当然,这些书也有让人生疑的地方,比如姚广孝本是佛教中人,怎么会认一位道教神仙做师父?不过,考虑到中国古代释道二教互相渗透的现实,当中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明代中期的另一本书籍《闲中今古录》又称:

“朱棣以靖难的名义起兵,势如破竹。本来忠于建文帝的南方军队数目达到四十余万,按照道理本是无敌之师。可是每当两军对阵,南兵便会遥遥望见天空中出现写有‘真武’两字的旗帜,接着总是莫明其妙地败得一塌胡涂。”

明代中后期的《宾退录》也有相关记载:

“燕军强渡长江时,不料战船上的桅杆意外地折断了,朱棣正在手足无措之际,忽然看见岸边的一座神庙之上立有一杆,便派遣士兵过去就地取材,将其移到船上做桅杆。不一会儿,归来士兵向朱棣报告那座庙是玄武庙,朱棣自知得到神仙的助战,‘欣然用之’,果然顺利渡江。

当时朱棣心中暗暗起愿等到成功之后,应该分别建筑一寺一塔以报恩,然而在登基之后日理万机,遂无暇顾及此事。某一天,长江之中突然涌现一座宝塔,朱棣才猛然发觉自己的承诺尚未兑换,便在南京天禧寺旧址修建一座寺院与高达十三层的宝塔,并赐名叫做‘报恩寺’”。

上述稗官野史记载朱棣与玄武大帝的事迹是否属实,现在已难以考证。不过,正是在朱棣的大力提倡之下,全国各地都建起了玄武庙,其中以北平地区最多。此后玄武庙在明清两代香火旺盛,有学者在民国期间对北京地区的玄武庙做过统计,竟然达到三四十座,另外民间还有大量的道观供奉玄武神。

朱棣最大的手笔是在湖北武当山建起了堪称鬼斧神工、精巧之至的玄武道观。当代美术家钱绍武对玄武道观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那时湖北是处于全国的中心的位置,朱棣选择湖北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来建玄武道观是意味深长的。明朝耗费了巨额的财富,从武当山二百里外的老营口开始建立纪念碑,然后又修了一万多个“从低到高、从小到大”的道观,散布于武当山周围的山川、河流地区。每个道观里面都有玄武大帝如何从人经过修炼而仙的故事。最后在武当山天柱峰上建起了一座全部由铜造成的庙,里面铸有栩栩如生的玄武之像。玄武大帝披头散发,身披着黄袍,袍里罩着盔甲,威猛异常。最后,钱绍武由衷地赞叹道:“那种构思的精妙、构思的统一、严密,这是没有比的。我觉得直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的环境艺术达到如此精美、如此巧妙、规模如此宏大。”

武当山的真武道观于1412年起建,用了六年时间才全部建成。据说明朝民间就传说天柱峰上玄武之像是根据朱棣的面貌而塑造的,这是明史专家陈学霖考的结果。而朱棣在亲自撰写的碑文中得意洋洋地宣称“朕起义兵靖内难,神辅相左右,风行霆击,其迹甚著”,再次肯定了这位天神的庇护之功。

大明战神谱:真实却充满神话色彩的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秋霜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战神谱:真实却充满神话色彩的战争史第43章

书籍
上一章
43/43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