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帝国三年大饥荒”和“帝国精神大法运动”
列位看官,几千年来,无论是强盛帝国,还是动荡乱世,中华历史总是被恶意篡改、掩盖、删除,或者被刻意美化、神化或者妖魔化,从而变成芸芸大众的“洗脑”教科书,忽悠民众。今天的我们要感谢开放时代、网络时代,“真实”历史的时代来临了。史上那层出不穷的专制恶魔,那一张张温柔敦厚、至圣至仁的美丽“画皮”和神圣“面具”,那一本本糊弄民众的“忽悠大法”,数千年来终于第一次被撕开缺口,将神圣“面具”下的恐怖青面、狰狞獠牙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
话说“帝国三年大饥荒”,这是个沉重的话题,沉重到大汉帝国上到太祖,下到村官,都不敢面对;沉重到帝国民众,不敢提及;沉重到半个世纪后帝国子民还觉得有损帝国尊严,还羞于提及,还有争议,甚至口水漫天,板砖乱飞,甚至为之打官司;沉重到帝国官方档案半个世纪后还不敢公开。还好,时代变了,史料越来越多,甚至“口述”史料也纷纷出现,“盖子”揭开了,那是何等的触目惊心!自诩博览世界历史的笔者也数日难眠。
下面只撷取几个个片段:
其一,为何帝国大饥荒重镇郡县的城市市民只有供应紧张而无饿殍印象?为何有的州郡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饿殍,而有的地方饿殍数十万乃至百万甚至千万?
这个史料可以说明问题——
帝国人口死亡的城乡差异
由于帝国当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而在帝国政策上又优先保证帝国州郡城市的粮食供应,所以“帝国三年大饥荒”中饿死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所以当时的帝国州郡城镇居民就很少会有什么深刻的记忆。比如说,当时京师、天津卫、淞沪三郡粮库告急,帝国粮部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京师、天津卫二郡只有4天存粮,淞沪一郡只有两天存粮,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其他物资运输让路,几个大州郡城市出了问题,影响是很不好的。” 经过权衡,朝廷决定牺牲“天府之国”的蜀郡,让蜀郡诸侯李井泉火速向外调粮,这也加重了蜀郡的饥荒。历史上有名的产粮大郡“天府之国”的蜀郡“帝国三年大饥荒”,饿死一千二百五十万人!(《青山无言——回忆父亲蜀郡诸侯李井泉》原载《帝国文苑》某年第5期)
其二,人吃人的惨剧——
帝国口述历史《墓碑》里记载了一次帝国官员批斗吃人肉者的大会情况:
据曾任帝国银库官员王体忠回忆:太祖十年春,他家乡五马镇泥店西南王楼村,有不少农民因饥饿而吃人肉。为制止这种情况蔓延,镇官下决心抓典型示众。该村王某的前妻某氏,多次吃人肉。有一次刚把煮熟的人肉捞到盆里,被官吏查获,把人和人肉一起送到大会场里,立即召开群众大会对她进行批斗。参加大会的人闻到香喷喷的人肉,想吃又不敢吃。有个大胆的人说一声“我尝尝”,伸手拿了一块人肉大口吞食,接着众人一哄而上,你抢我夺,乱成一团,转眼间一盆人肉抢得精光。王体忠的妻子也抢了一块,当时吃了感觉很香。批斗大会无法开下去,只好宣布散会,不了了之。
人肉吃多了,形成人肉的市场交易。
太祖十年春,由于吃人肉的情况不断发生,人肉的市场交易也随之出现。城郊有,集镇有,农民摆摊设点和流动串乡卖人肉的也有。
太祖十年3月下旬,城父镇官吏汇报:丁楼村李楼小组农民吕某,于3月17日至21日,共扒掘三具女尸,煮熟后充当猪肉,在菜桥闸工地摆摊出售。
太祖十年春春,核桃林场王庙林区邢庄邢某,常以人肉充当猪肉串乡卖,在当地广为人知。
太祖十年春春,十九里镇薛菜园村任寨农民周某,以人肉煮熟充当猪肉在本村出卖,被郡县官吏李延荣等人发现后令其埋掉,周某害怕追查,当即逃跑。
太祖十年春春,五马公社黄营大队郭桥村,一个57岁的农民杀死本村13岁男孩连臣,当夜煮熟自己吃了一部分,第二天在村头路口当猪肉出卖。郡县巡捕田朝珍等人侦破此案,将犯人逮捕,判处死刑,执行前死于狱中。
列位看官,大汉帝国上到太祖,下到村官,都不敢面对“帝国三年大饥荒”,这是什么原因呢?
无它,害怕承担历史责任,尤其是始作俑者太祖,他的狂热的帝国“经济狂飙突进”政策导致了一切!太祖开始处心积虑地寻找他的历史责任的“替罪羊”“牺牲品”,他会找谁呢?
我们必须要关注一下帝国大管家、帝国文官政府的首脑首辅刘大人。
首辅刘大人表现如何呢?
难能可贵的是,帝国历史上死心塌地的追随太祖、并且在战争岁月就一手把太祖推上帝国独裁者宝座的首辅刘大人,在太祖和群臣战战兢兢地注视着帝国全国性的大饥荒时,六十多岁的首辅刘大人,此时,他和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个帝国大佬一样,头脑里太祖皇帝的“神像”轰然崩塌了!
十几岁还只有小学水平的他就干革命,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理论,领导工农运动,出生入死,几次死里逃生,为帝国大业奋斗了近半个世纪。这个老人,首辅刘大人,此时,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太祖眼中的猎物、“帝国三年大饥荒”的历史责任的“替罪羊”“牺牲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