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首次于第十五回登场亮相的公孙先生,也没有出场诗。在三十六位天罡人物中,不曾带诗出场的只有两位,而公孙胜身份最高,因此格外引人注目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个较早的《水浒》本子中,公孙胜本应与其他好汉一样,也拥有一首出场诗。只是他的身份不一定是道士,其在忠义堂上的座次,也远不如今本高;其首次亮相的场合,恐怕也非晁盖庄上。到了今本《水浒》中,他的面目、排位及亮相场合都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出场诗已不适合他的新身份,因而被写定者删掉,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看证据之二。对待一位后来增入的关键人物,作者尽可将其排位提升,也可为他增拟一些情节,却很难使他同原有故事水乳相亲、融为一体。今本中的公孙胜除了在“智取生辰纲”时表现出莫名其妙的热情之外,在后来的起义活动中,态度却颇为消极。他时刻不忘蓟州的老母及二仙山的师傅,上山不久就借口省亲,一去不返。此后宋江、吴用三番两次派人下山打探其下落,费尽周折,总算将他请回。然而高唐州降伏高廉后,他又处于默默无闻的低迷状态,并未作出山寨军师应有的贡献。

三打祝家庄时,公孙胜不在山寨,出征将士中没有他的影子,自是无可指摘。然而大破连环马、攻打曾头市,他见在山寨,却仍不能替晁、宋分忧。他的全部功绩,似乎也仅限于降高廉、收樊瑞,对付几个有法术的人。面对呼延灼、关胜、董平、张清等世俗将佐,他反而束手无策。此后,无论排“九宫八卦阵”,还是破辽军“混天象阵”,主角仍是宋江和吴用;公孙胜徒有呼风唤雨、役使鬼神的本领,而他的实际表现,却往往令读者失望。及至破辽成功,这个始终游离于梁山斗争主线之外的人物,又头一个辞别而去,早早结束了他的军师使命。公孙胜的表现,实在难辞“尸位素餐”之讥。

其实这一切并不难理解,因为在今本中,这位以道士面目出现的公孙胜,本来就是个游离于情节主线之外的晚起人物。尽管作者特意为他设计了“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入云龙斗法破高廉”以及“公孙胜芒砀山降魔”等“专场表演”,以张大他的声威,然而仍无法使他融入已基本成形的《水浒》故事中。而他的早早离去,也透露出作者急于摆脱这一尴尬人物的不宁心态。假若仍留他在军中,不但在征方腊时要为他预留位置、编造情节;大结局时还要对这位第四号人物给予妥善的收束。那将是令写定者挠头的事。

证据之三,公孙胜的后来者身份,还可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的作用看出。《水浒传》是典型的“世代累积型”作品,书中还残存着由短篇故事连结为长篇构造的痕迹。作者在删改旧文、增益新素材的过程中,需要创造一些人物、故事,以为牵合情节、弥合缝隙之用。而公孙胜探母等情节,恐怕就是出于此种目的而设置的。

小说写公孙胜还乡探母,宋江曾先后两次派人下山寻觅。头一次是在第四十四回,宋江差戴宗赴蓟州寻踪觅迹。戴宗于路先收了杨林,又于饮马川劝说裴宣、邓飞、孟康等归并。后至蓟州,结识了杨雄、石秀。嗣后因寻公孙胜不着,戴宗径投饮马川,会合裴宣诸人回山。而小说又由蓟州话头勾出杨雄、石秀杀潘故事,并连带引出三打祝家庄的重要关目。——至于远在蓟州的公孙胜,此刻完成其勾连故事的使命,似乎已被宋江众兄弟遗忘了。

事隔十回,直至第五十三回柴进被陷高唐州,宋江才再度想起下山日久、道术高明的公孙胜,于是派戴宗、李逵重赴蓟州、再度寻觅,终于将他搬请回山。——小说前七十回的总目标,即是将一百零八位好汉陆续礼送上山。当作者叙罢鲁、林、晁、杨、宋、武等相对独立的精彩人物故事后,余下众多面目模糊的英雄豪杰,正需有人收拾引荐、数网打尽。精通神行术的戴宗,便成了飞针走线、连缀各路英雄的合适人选;而寻找爽约不归的公孙胜,又成为戴宗出行的最好口实。

很明显,这种对散乱情节的归结收束,应是小说创作的后期工作。当别的人物都有了固定位置和既定情节时,只有最后定型的人物和情节,才是招之即来、易于调度的。这也从反面证明,公孙胜是小说中的晚起人物,他对小说的贡献之一,是充当了情节板块的“粘合剂”作用。

小说家究竟出于什么目的,让公孙胜改换门庭,并将其提拔为山寨的核心人物?只有弄清小说家的动机,才能在更深层次把握“公孙胜现象”的本质。笔者以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神化公孙胜、将其提升到副军师的高位,大约与《水浒》对“三国”故事的借鉴有关。在宋元说话领域,“说三分”是讲史话本中的老前辈⑦,是“水浒”故事可资借鉴又为数不多的长篇平话之一。从不少“水浒”人物身上,都可见到“三国”故事的影响痕迹。如宋江形象中就有着长厚仁慈的刘玄德的身影,大刀关胜干脆就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水浒传》第六十三回)。李逵的性格、林冲的相貌,全都来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莽张飞。小温侯吕方则明显是“三国”故事中温侯吕布的翻版。至于足智多谋的军师吴用,分明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亮的化身。

《水浒》作者并不讳言这种人物形象间的借鉴模仿,在吴用的出场赞辞中,便有“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的褒语。第六十一回还有一首“单道着吴用的好处”的《满庭芳》,道是“……韵度同诸葛,运筹帷幄,殚竭忠诚”。而吴用“加亮先生”的道号,又分明含有“超越诸葛亮”的意思在内。由智取生辰纲,到梁山泊的一次次水陆鏖兵,都离不开吴用的运筹调度,他在山寨中的地位和作用,实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相上下。他身上唯一缺少的,是诸葛亮通晓阴阳、迹近神明的风概。

早期“三国”故事中的诸葛亮“妖气”颇重。元刊《三国志平话》介绍说:“诸葛本是一神仙,自小学业,时至中年,无书不览,达天地之机,神鬼难度之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挥剑成河。”连司马懿也参他不透,问道:“未知是人也,神也,仙也?”(《三国志平话》卷中)——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身上的神道气息虽大大削弱,但在“草船借箭”、“借东风”及“五丈原禳星祭北斗”等情节中,作者仍着意渲染了他的鬼神莫测之机。而在这方面,乡村教师出身的吴学究,却显得俗气稍重、飘逸不足。

大约是要弥补这方面的缺失,《水浒》写定者需要安排一位道教人物,来承袭诸葛亮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领。公孙胜擅长“呼风唤雨,驾雾腾云”(第十五回)。他在小说中多次“披发仗剑、踏罡布斗”,祭风助火,烧退敌军;与“借东风”中的诸葛亮一般无二。《水浒传》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写梁山军马与樊瑞对阵,公孙胜临阵献八阵图,称“是汉末三分,诸葛孔明摆石为阵的法。……”及至战而胜之,又“有诗为证:八阵神机世最难,雄才诸葛许谁攀?多谋喜见公孙胜,樊瑞逡巡便入山”。这些描摹赞叹,也公然将公孙胜比作诸葛亮。

山寨中有了吴用、公孙胜同掌军机,一个用智,一个运法,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刚好“顶个诸葛亮”⑧。——这似乎是作者“提拔”公孙胜为山寨军师的原因之一。

此外,小说中道教人物地位骤升,恐怕还与小说创作过程中道教社会地位的攀升变化有关。这就要考索今本《水浒传》究竟写定于何时。笔者以为,小说第五十三回的一段情节,透露了颇为重要的信息。

水浒十八禁》小说在线阅读_第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无敌小霖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水浒十八禁第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