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正文的分界线===================================

《计篇》(6)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南昌起义’走出七位元帅

“将者,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计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毛泽东

“五事”中,还剩两个指标,是“将”和“法”。

简单点说,就是将帅人才和法律制度。其实,这两个因素是“执行力”的正反两面:有了正确的人,才能去执行命令,通过命令的约束,挑选出正确的人。

共军的将领,都是在血与火中历练出来的,从九死一生中脱颖而出的。

这其中,由“八一南昌起义”,一场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突变,走出共军的七位“十大元帅”。

朱德元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军长

贺龙元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刘伯承元帅——时任参谋团团长

聂荣臻元帅——时任二十军党代表

林彪元帅——时任连长

叶剑英元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

陈毅元帅——当时在武汉中央军校任职

从八一南昌起义中走出来的,还有:

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总理——时任前敌委员会书记

解放战争中的常胜将军:粟裕大将——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教导大队班长

‘铁军’军:叶挺将军——时任十一军军长

可见,虽然共军是“工农革命”,但领导者大部分是正规军出身,普遍接受过军事理念的熏陶,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多数是领导过一个团、一个军的。他们的思想层次较高,对宏观形势把握得很好,对问题看得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说:共军的先天条件就很好。

这个“好”,不是指硬件,而是“软实力”,将帅们的境界都层次很高。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群人当中,多数是国民党军的团级、师级、乃至军级干部。待遇很好,工资不菲,有房有车,有公费医疗保障,而且他们都年轻有为,晋升空间很大,将来说不定能执掌一方,甚至进入中央决策层。而如果抛弃现在拥有的一切,起义了,造反了,就等于是脱离体制内,失去了一切特权,房子没有了,车子没有了,票子没有了,还有可能连老婆孩子都要跟别人跑了……未来的生死更是说不清楚。而唯一的希望,只有革命的信念在心中。

如果换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平心而论,如果我现在是一个高级干部,社会上流阶层,一个月拿着不菲的工资,有房有车,生活优越,我是不愿意参加“革命”的。而像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陈毅、刘伯承这些人,他们能够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开世俗一切,从零开始,这实属不易,异常难得。

这便是我深深钦佩他们的原因。

创业之初的艰难,只有经历过筚路蓝缕的开拓者才有体会。一伙志同道合的兄弟,惺惺相惜,要开创一家公司,要付出多少的血和汗,其结果,最坏的也就只是破产而已,钱没了,但人还在。而“干革命”,不仅仅是‘钱没了’的问题,是要‘掉脑袋’的,身家性命别在裤腰带上,换作是你,你敢么?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1)陈毅元帅,在南方打游击时,身负重伤,几天没有进食。他被围困在梅岭,遭遇敌军放火烧山,被困了二十多天才脱险,此时已是生命垂危。

陈毅元帅曾是国民党军校的培养对象,但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的梦想。被困梅岭时,他自觉生存无望,很有可能无法活着出去,于是慷慨写下了《梅岭三章》,其中这首最为悲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南国的战争打了十年了,仍然不能成功,我的人头恐怕就要落地,须挂在国门上让后人看看,希望后世的诸君啊,你们继续努力,有朝一日胜利了,就把那捷报烧作纸钱,以此祭奠我吧!

不由得让人想起南宋陆游,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却面对大宋不能收复中原的遗憾,泪流满面,临死前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真是心有戚戚然,共鸣感悠然而生。

(2)陈赓大将,曾是黄埔军校一期优秀毕业生,“黄埔三杰”之一,被蒋介石看好。

当初,国民革命军东征军阀陈炯明时,蒋介石的部队遭遇大败,危在旦夕。陈赓是蒋介石的贴身护卫。

面对敌军的枪林弹雨,蒋介石已经守不住了。陈赓大叫:“校长,情势不妙,你还是先随指挥部撤退吧!”

“不撤!我不撤!”蒋介石固执地说。

陈赓着急万分,大喊:“校长,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来日方长,我们还有机会,快走吧!”他话音刚落,一发炮弹就在他们身边爆炸。

好不容易冲到山下,蒋介石却又一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我不走了,我还有什么脸再回去?好不容易打下了惠州,却没想到要葬送于此!”

陈赓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之下,他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一躬身,就把蒋介石往背上一背,撒开腿就一路奔跑,那些卫兵也簇拥着他们继续向结合部的一条小河冲去。终于,在黄昏时分脱离险境。危急时刻,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

1927年4月,蒋介石对共产党大开杀戒后,陈赓立即公开宣布退出,随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蒋介石闻知此事后,不止一次地对人说:“陈赓是个人才,救过我的命,我非常器重他,可他政治上糊涂,跟着共产党跑了。”言语间欷不已。

1933年3月,陈赓因腿部负伤被秘密送往上海医治,伤愈后正准备前往苏区工作。临行前,他被曾在特科工作过的叛徒陈连生盯上,不幸被捕入狱。4月1日被押解到南京,囚禁在中央宪兵司令部。

陈赓很快被押到南昌,蒋介石颇为失望又很动情地说:“你是陈赓,是校长的好学生,黄埔的杰出学生。你虽然政治上犯了错误,校长从来对学生都是爱护的,宽大的,我可以原谅你。”陈赓不为所动。

最后,在蒋介石的暗示下,警卫放松了戒备,陈赓得以脱身,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国民党。这段故事,既让人对老蒋的义气之情心有恻隐,更让人看到陈赓大将对信仰的执著。

(3)长征期间,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陈树湘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伤重被俘。

在押送途中,他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以自杀的方式,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自杀后,敌人还将他的头割下,挂在长沙的城门上示众。

这位年轻的师长,当时年仅29岁。

==================正文分界线==================================

《计篇》(7)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孙子兵法.计篇》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

——《曾胡治兵语录》

★法令:从老毛的“三八纪律”说起

《孙子兵法》里的‘法’,主要指军事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要培养出一支能占善战的军队,没有统一的政令和严格的执行,那是不可能的。

曾国藩说“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赏罚”,赏罚分明,就可以激励优异、惩罚坠堕。

战国时期,秦军能够横扫六合,让六国闻风丧胆,靠的就是商鞅制定的“军功爵制”,此令在秦国被严格执行:凡砍敌人一颗头颅者,就晋升一个级别,凡是没有获得战功的,就失去财产和土地。严刑峻法,让秦人一个个变得如同虎狼,凶悍强猛,战无不胜。

孙子兵法——战争应该怎么打》小说在线阅读_第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鞠佳juji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孙子兵法——战争应该怎么打第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