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六)日薄西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几乎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无疑是重大的战役胜利。失去美国海军的保护,战略重心在欧洲的英国完全无力抵抗日本的进攻。菲律宾、香港、新加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荷属东印度等相继陷落。日本终于建立起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东亚自给自足经济圈战略态势。而如何巩固这一战略态势则成为了当务之急。

日本建立这一经济圈的努力仅用了半年。然而就是这短短半年的时间,开足马力进行战争准备的美国海军元气已经逐渐恢复。日本为了在美国彻底恢复战争实力以前迅速建立海上优势,对所罗门群岛、中途岛、阿留申群岛等要点进行了突击。然而这些军事行动进展都不顺利。特别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惨败,使日本从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守。

此后,从瓜达尔卡纳岛开始,美国向日本发起了逐岛争夺的反攻战。并对日本的运输舰进行截击,使东南亚的石油等物资无法顺利运回日本本土。而岛上的守备军队又无法获得补给。最后不得不节节败退。并划出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新几内亚以西、巽他群岛和缅甸一线建立“绝对国防圈”,殊死抵抗。然而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战场的不断失利,使日本越来越走向崩溃的边缘。在这期间,日本因为海上运输线路的阻断,还在中国大陆发起了“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计划,并取得成功。然而这已经无助于挽回日本败亡的命运了。直到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丨弹丨,以及战胜德国后苏联向中国东北进攻,击溃日本关东军。终于使日本的战争机器崩盘。

如前所述,日本的这种败亡的命运在《三国条约》签订之时就已经注定。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实力高出日本太多。日美之间的对抗,日本完全没有胜算。即使日本在中途岛等战役中能够侥幸获胜也无法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二战期间各国的国力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

先来看看日美军事力量上的对比,1943年美国完成胜利计划后,总兵力达到880万而日本仅240万;美国航空兵有200万人而日本仅18万人;美国年产飞机5-8万架,而日本仅1-2万架;美国年产坦克2万多辆,日本竟不足千辆;美国年造船能力达千万吨级,日本仅百万吨级。美国师级编制装备的火炮威力更是日本的5倍。此外,日本用于警戒、导航、瞄准的电子设备(例如雷达)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在大西洋,英美的船只被德国击沉的数量少于生产的数量,而在太平洋,日本船只被美国击沉的数量却远大于生产的数量。这使得日本无论是战斗舰艇还是运输船都越来越少,不仅军事实力大减,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运输和军需补给都面临巨大困难。这些差距使得日本在战争中的打击力和持久力与美国都有天壤之别。

再来看看二战期间几个主要国家的国力情况。1940年,美国年产石油2亿吨,而日本只产30万吨,德国产740万吨,苏联产3200万吨。1941年美国钢产量约7000万吨、英苏德钢产量均为约1500万吨,而日本仅500万吨,美国的铜产量是日本的10倍,而德国还不到日本的水平。德英日三国的发电量1943年均为400万度左右,而美国为约2000万度。煤炭日本年产量约为5000万吨,德国为1.8亿吨,英国为2.5亿吨。美国约为5亿吨。全世界的各种能源的综合拥有量,美国占全世界的40.8%,苏联占13%,英国占6.7%,德国占5.3%,日本占2.2%。

无论从哪个方面比较,轴心国和同盟国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德国的橡胶和日本石油的严重匮乏更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单看日本和美国的国力差距,也是无比巨大。很多工业数据相差都在10倍以上。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日美对抗中日本的确没有任何的机会。

纵观日本整个东亚战争和侵华战争,其失败的确存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第一个重大失误发生在淞沪会战之后,未能利用华北战场和上海战场的优势,迅速创造有利条件结束战争。而是采取了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并屠城的不智之举。从此日本就被中国战场“套牢”,战争消耗越来越大,结束战争的可能越来越小。第二个重大失误发生在《德意日三国条约》的签订以及将主要敌人从苏联变为美国的战略调整上。在当时,日本根本就不具备和美国正面冲突的资本。因此,只能忍辱负重,并尽可能在美、苏、德等国之搞玩平衡来获取利益。并静观事态发展。无论苏联战略区还是南洋战略区,“涩柿”理论都是成立的。只有当对手的实力下降到可以给予致命打击的时候,才能够出手。

然而这一切都是后来人在信息和资讯的帮助下,在大量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对于身在局中的当事人来说,很难一眼看到这些选择的严重后果。有时候不同选择之间的差距只在毫厘之间,要作出甄别和判断是谈何容易。

文章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显然不会对日本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种种战略失误感到遗憾。但我们的思维的确很多时局限于感性的认知,对这场给我们造成重大影响的战争缺乏客观的思考。国力决定国家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日本的工业能力已经是二战时期的百倍。而中国却超过日本的发展速度,很多工业物资的生产达到全世界产量的一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与国的关系永远基于利益。寄希望于对手反省后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如自己始终大步向前。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小说在线阅读_第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涯孤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第25章

书籍
上一章
25/25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