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枭雄的胜利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就任临时大总统一职,在北京得知此消息的袁世凯心里极度不满,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南北和谈。因为革命党已经答应将大总统的宝座给他,就是孙中山和他之间也是有过这种默许的,而现在大总统的宝座却给了孙中山,他当然非常不乐意了认为革命党在欺骗他。
孙中山当上大总统后心里当然清楚袁世凯的想法,于是赶快发电报向他表示“故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于将来”向他保证清帝退位后大总统的位置迟早是他的。袁世凯此时虽对革命党极度不满,但由于孙中山在回国之前就已经和英国人达成协议拒绝给他贷款,他若想动武却苦于没有军费。
虽然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一事让袁世凯颇为被动,但对久历宦场的袁世凯来说想个办法为难革命党人真的不难。就在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第二天,袁世凯让冯国璋和段祺瑞等大小将校40余人联名上书清廷表示坚决支持君主立宪反对共和,同时他还让直隶提督、淮军老将姜桂题领衔通电清廷说现在军费不足,让王公大臣捐献私财、毁家纾难、共济时艰,迫于压力隆裕太后带头捐献内帑8万金,奕劻捐10万两白银,其余的王公亲贵各捐4、5万两不等,得到军费的袁世凯又做出整军备战的姿态。
面对袁世凯的强硬态度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内外交困、矛盾重重也难以武力应付,于是乎双方看起来剑拔弩张、互相指责、形势紧张,但私下的交流却正在积极进行。双方内幕交易的结果是:清帝在优待条件下退位,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去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继任。
现在又是考验袁世凯的时候了,他刚刚榨取了隆裕太后的内帑黄金8万金,北洋军也是刚刚表示要坚持立宪反对共和的,现在却又要清帝退位,这话如何话说的出口?于是一直吃袁世凯银子的奕劻派上用场了,他通过奕劻将这一议案提出来。当在清室王公贵族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奕劻提出这一方案时,除了几个满族少壮亲贵极度愤慨外余下众人大都默不作声、意气消沉,开会也没商量出什么结果。
谁都知道奕劻后面站的是袁世凯,满族亲贵中的少壮派对袁世凯渐形激愤、十分不满。袁世凯的骤变也让隆裕太后感到惊讶,因为他此前还信誓旦旦的保证“绝不辜负孤儿寡母”,并且还多次表示坚持君主立宪反对共和,而现在却前来逼宫难免心感大骇。载沣第二天去见袁世凯时询问这退位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袁世凯以不得要领的话敷衍了事,载沣也没问出什么结果。
数日后袁世凯就清帝退位一事亲自入朝谒见隆裕太后,请求最后圣断。袁世凯当时说“自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身受杀戮,古今中外班班可考”,同时又说清帝退位能保持尊号、享岁费,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创举。此外他还向隆裕太后诉苦水“海军尽叛,天险已失”“仅靠北洋六镇无法巩卫京津”,袁世凯说话的时候泪流满面、哽哽咽咽露出一脸的痛苦和无奈,隆裕太后给他的答复是明天召开御前会议再做决定。
就在袁世凯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革命党人的丨炸丨弹袭击,好在他的运气不错只是死了几个侍卫本人毫发无损。这次意外的丨炸丨弹事件帮了袁世凯很大的忙,缓解了他的舆论压力,让隆裕太后也觉得他是有苦衷的,对于外面的风言风语也不怎么相信了。革命党人之要所以刺杀袁世凯主要是见清帝退位迟迟没有动静,以为袁世凯从中作梗于是就想对他进行袭击,但没想到却解了他的围。
袁世凯遭受丨炸丨弹袭击后称病不朝,御前会议由他的亲信赵秉钧、梁士诒等人代为出席。隆裕太后为了笼络袁世凯还准备加封他为一等侯爵,但被他婉拒。在随后召开的两次御前会议上,奕劻、溥伦二人都表示说除了在优待条件下退位外再无良策,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几个少壮亲贵的反对,隆裕太后伏案啜泣事情陷入僵局。
奕劻在两次会议上都主张在优待条件下退位的态度引起了少壮亲贵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30余人,跑到庆王府让他给个说法,迫使奕劻改变态度主张君主立宪,吓得他再也不敢参加御前会议了。以恭亲王溥伟、青年军官良弼为首的几个人还成立了以保全皇位为宗旨的宗社党,准备孤注一掷同袁世凯和革命党人决一死战。
现在清廷内部有人激烈反对退位,隆裕太后就是不开退位的口,袁世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又不能强逼,毕竟现在做的是大清朝的官,拿的是大清朝的俸禄,如果直接用武力逼迫那不就成吃里扒外、受众人唾骂的卑鄙小人吗?虽然你就是个小人,但你不能做的别人说你是小人,有难度吧!但他袁世凯能。
袁世凯指使亲信赵秉钧等人在御前会议上提出一套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同时解散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由袁世凯在天津另行成立联合政府,同时袁世凯还以内阁全体辞职相威胁。这一方案的提出充分暴露了袁世凯的野心,本想乘机窃国但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一方案提出后清皇室中的蒙古王公和少壮派对袁世凯已经是愤怒到极点儿,他们已经准备应允袁世凯辞去内阁总理大臣一职由毓朗、载泽等出面组阁、以铁良为清军总司令做最后的斗争。南京临时政府这边为了防止袁世凯再耍花招,孙中山将他与自己秘密协商的以清帝退位来换取自己大总统宝座的事情抖了出来。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袁世凯立刻陷入极度被动之中,一方面虽然以前也有这样的传言但由于得不到证实顶多也就是流言,现在在革命党那里得到应证,袁世凯骤然间遭到各方面的谴责。清皇室知道了袁世凯与革命党的阴谋少壮派对他更加嫉恨,外国人也对他卑劣的人格大加讽刺,袁世凯已经陷入极度被动之中;另一方面现在他若想接受以清帝退位换取大总统之位的条件没得到隆裕太后应允,又有宗社党为难,若不允则又无良策解此困局,以至袁世凯颜面扫地、左右为难。
当时袁世凯只能天天躲在家里,对清廷 “称病不朝”;又让外务部发表声明说他并没有做大总统的意思;同时还让人散布流言说他若是辞职北京将有变乱;南京方面天天逼他回电他也不回,后来逼急了连以前商议的用皇位换总统一事也予以否认,并且且连派代表进行南北议和的事也否认了,再发电报质问索性连回都不回。
就在袁世凯几乎陷入绝境时,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宗社党领袖良弼替他搬掉了绊脚石,良弼一死一向反对清帝退位的宗社党人纷纷作鸟兽散再也不敢发表强硬言论。丨炸丨弹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在袁世凯的指使下段祺瑞联合大小将校40余人联名发表声明主张采取共和政体,并且还声称如果不答应共和,他们就“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析厉害”,如此一来隆裕太后不得不同意清帝退位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清廷最后一次朝见仪式,袁世凯称病不朝由亲信胡惟德带领全体阁员参加朝见,形容凄惨的慈禧太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清帝退位诏书》交给胡惟德让他转交给袁世凯。就这样,存在了268年的清朝终于覆亡了,中国的命运就落到了枭雄袁世凯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