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到了汉武帝时候,叫“锦”的神巫在新垣平鼓吹迎取周鼎的五十年后,于汾阴出土三足宝鼎一只,献于汉武帝,汉武帝大赦天下,改元元鼎。这个鼎可以肯定不是九鼎之一,即使不是“锦”根据新垣平的谎言伪造的,是真正出土的前朝铸造的,也不可能是九鼎。首先体积大小都不对,汉武帝也没有把这个鼎看成是九鼎之一;其次泗水在江苏,汾水在山西,当时的流向是,汾河注入黄河,黄河夺泗水南流入海,鼎不可能从下游跑到那么远的上游的支流里去,所以新垣平纯粹是找死,他要说在泗水边有“金宝气”还能更唬人一些。

因为秦皇汉武都没能得到“九鼎”,其后的帝王都自感功德不及二人,因此不再继续寻找九鼎,但“每有冶铸九鼎之议”,打算重新铸造九鼎。直到唐朝,这个心愿被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完成了,关于这点《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都有明确记载,真实可信。《资治通鉴》载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夏四月铸成九鼎,徙置通天宫。豫州之鼎名曰永昌,髙一丈八尺,受千八百石;冀、兖、青、徐、扬、荆、梁、雍八鼎,各有其名,髙一丈二尺,受千二百石,各写其州山川物象,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二十一斤,因为武则天建都洛阳,所以洛阳所在的豫州的鼎比其余八州的要大三分之一。同时上面有铜的总耗费量,按10%的熔铸损耗比算,大致可以估计出,豫州鼎在六万斤,其余八鼎当在五万斤左右,九鼎铸成后,武则天亲做《曳鼎歌》: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九鼎上各写本州山川物产之象,由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振、司农录事钟绍京等分题,左尚令曹元廨画。迁鼎时“令南北卫士10余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曳之。自玄武门入。”

除了九鼎,武则天还铸了一个青铜宝器“天枢”,全称是“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即使与九鼎相比,这也是一件庞然大物。《资治通鉴》卷205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天册万岁元年“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工人毛婆罗造模。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说:“其制若柱,度高一百五尺。”“柱颠为云盖,出大珠,高丈,围三之。作四蛟,度丈二尺,以承珠。”铁山高“二丈”,“负以铜龙,石镵怪兽环之”。“无虑用铜铁二百万斤”。

唐人刘肃《大唐新语》卷8记载:“长寿三年(694),则天征天下铜五十万馀斤,铁三百三十馀万,钱二万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纪革命之功,贬皇家之德。天枢下置铁山,铜龙负载,狮子、麒麟围绕。上有云盖,盖上施盘龙以托火珠,珠高一丈,围三丈,金彩荧煌,光侔日月。”

结合上面的记载大致可以判断,铸造时耗费铜五十万馀斤,铁三百三十馀万斤,钱二万七千贯,由于熔铸的损耗,铸成后大约在二百万斤。

关于天枢的高度,《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的说法应该说是一致的,二书依据的资料是唐代的国史、实录,比私家笔记所说的尺寸可靠。但《资治通鉴》表述含混、不全,容易让人误以为天枢通高105尺。仔细玩味《新唐书》,可知这个数字仅仅是八棱柱部分的高度。棱柱上面有云盖。云盖上四龙站立,各自身长12尺。四龙所托大珠,直径10尺。龙爪子不会安放在大珠正中间或正下方,这样起不到支撑作用,八只爪子集中到一起也不便施工,因而只能在大珠下侧。这样,云盖、龙和大珠加在一起,高度会超过22尺。棱柱下面有铁山,高20尺。三部分加在一起,天枢通高至少为147尺。唐制有小尺大尺两种。小尺合今25厘米,用于测度铜钱一类小型物品。大尺运用很普遍,其长度据王国维的研究以及实测日本所藏唐尺,在今29.3至31.3厘米之间。那么,天枢的整体高度应超过今130尺,底座周长及面积也可据此推算。

等到武则天还政于唐后,国号恢复为唐,中宗、睿宗迁回长安办公。唐玄宗即位后,到开元二年下令销毁了天枢和九鼎,虽然此举清除了武周政权带给唐朝的耻辱,但“天枢”这座矗立洛阳达20年之久的艺术珍品,却随之化为乌有,九鼎也被同时熔毁。《大唐新语》:“开元初,诏毁天枢,发卒销烁,弥月不尽。洛阳尉李休烈赋诗以咏之,曰:‘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到了宋代,国库富足,《宋史》记载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用方士魏汉津之说,备百物之象,铸九鼎,“取九州水土内鼎中”,置于九成宫;但这个九鼎已经不同于大禹所铸的鼎了,。宋徽宗新铸九鼎,中为帝鼎,其余八鼎依八卦方位布置,表征八方来朝,并不代表九州。在九鼎落成仪式上,宋徽宗正在献酒的时候,正北方的宝鼎突然开裂了,里面装的酒浆洒了出来,与之对应的是到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恰恰是来自正北方的金人大举入侵,北宋帝后及宫中之物一并被掳,九鼎不知去向。后人普遍认为此九鼎体积不大。

到1944年中华民国也重铸了九鼎,准备进献给蒋介石,不过这个鼎就更小了,每个只有十几斤。

1943年1月11日,中美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中英签订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两项条约的签订,废除了美英两国历史上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取消了两国的在华特权。蒋介石对这两个条约的签署自鸣得意,不免自视为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开辟中国新机运的民族英雄,是孙中山最不负使命的继承人,他在日记中写道:“此为总理革命以来毕生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得由我亲手达成。”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体察领袖的心意,决定借此给蒋介石评功摆好,谋划在1944年1月11日搞一个“纪念两个条约签订一周年”的活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一手操办起来的“党务工作人员训练班”提议,要在纪念两个条约签订一周年的会议上向蒋介石献九鼎。朱家骅将此事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在呈文上写了个“阅”,不置可否,实际上是默许了。

1943年1月20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召开了献九鼎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者主要是各工矿的国民党党部代表。会议决定九鼎由民生机器厂负责铸造,各工矿党部平均担负费用。

1943年1月27日,朱家骅又主持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议,除了各工矿的国民党党部代表与会外,一些高等学校的国民党党部代表也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设计并监制九鼎。

历史中出现过的武林高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fastknifer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中出现过的武林高手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