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3)一朝觅得总统位

在正式当选总统之前,徐世昌未明确表示是否愿意出任总统,这又一次显示其老到、独特的政治手腕。在选举中华民国第二届总统之际,段祺瑞、冯国璋相持不下,闹得不可开交。多面讨好、两面下注的徐世昌突然杀出,再次使出其圆滑的政治手腕,遂成为了总统的“最佳人选”。

看来,“中庸之道”确是在官场上保身保位的灵丹妙药,徐世昌因此而赢得“水晶狐狸”的雅号。“水晶”指八面玲珑的性格,“狐狸”当然是狡猾、阴沉的代名词。

1918年9月1日,总统权位大战的序幕刚刚拉开,徐世昌宅居北京东四五条胡同,参议院议长梁士诒和众议院议长王揖唐特往徐宅探视,敦劝徐出任大总统。

徐世昌见火候未到,再次故伎重演:“诸君何苦推我衰朽之人登台?”

梁士诒说:“除你之外,无人能解决时局。”

徐答道:“诸君以国家为前提,责我以大义,我亦无法。但是诸君举我,是希望我将一切事件办好,究竟我出山之后办得好不好,我亦无把握。”

徐世昌先给自己留足了后路,才在众人拥戴下出山。9月3日,徐世昌策划了一个“安福俱乐部总统预选会”。到会者384人,徐共得了383票,其中有一人弃权,大家一致举徐为总统。此时,徐世昌觉得心中有了底数。

9月4日,总统选举在位于北京宣虎坊桥的众议院正式举行。为了营造浓厚的选举气氛,众议院门前的树上布满彩架,中间嵌有金黄色的“总统选举会”五个大字。绒线胡同、宣武门大街一带,军警戒备森严,居民商铺奉命悬挂国旗。

选举正式开始,众议院议长王揖唐宣布:“出席选举会的参议员131名,名众议员305名,超过《大总统选举法》规定的须有选举人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出席的法定人数,选举结果有效”。

身负重要使命的民意代表,排着“之”字形的队伍,投下慎重一票。投票结果结果没有丝毫悬念,徐世昌得到425票。当王揖唐宣布“徐世昌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一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

选举会刚刚结束,徐树铮即通电告知各省督军:“本日选举,天气晴和,人心静穆,议场秩序雍容,投票整肃,外人参观者,同声赞美,且谓既无武力作用,又无金钱关系,在历史上殊不多见。”

1918年10月10日上午,中华民国史上第一次总统交接仪式举行,风光无限的徐世昌乘汽车进了中南海,在典礼官的引导下,徐缓缓走到怀仁堂正中的大礼台。

9点整,临时大总统冯国璋由居仁堂来到怀仁堂,与徐同向中华民国旗行三鞠躬礼,礼毕,冯东向致颂词,徐西向致答词,词毕互相一鞠躬,典礼官送冯回居仁堂,冯即迁出中南海,结束其总统生涯。

10时整,胸前戴着大总统专有“大勋章”的徐世昌,在居仁堂向议长及议员宣读誓词,宣读完毕与议长议员同向国旗三鞠躬,然后,徐登上大礼台,面向内阁成员及文武百官宣读就职宣言,正式开始其总统使命。

曾国藩曾说过“李鸿章是拼命做官”,但拼命做官的李鸿章也赶不上徐世昌,李最终也没有过上一把总统瘾。两朝宰辅“水晶狐狸”徐世昌,并未拼了老命做官,但却官运亨通,不动声色地当上了总统。

(4)偃武修文谋和平

黎元洪去职后,1918年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直到1922年下台,他标榜自己的执政主张是“偃武修文”。所谓“偃武”,就是下令对南方停战,结束南北武力对抗;所谓“修文”,就是重用文臣,而排斥武人。

徐世昌为什么首先要提出“偃武”呢?

在国内方面,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南北分裂,北京的北洋政府和广州的军政府事实上处于敌对状态。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非常强烈,为了反映民意,熊希龄、蔡元培等组织了和平期成会,梁士诒也组织了和平促进会,全国上下弥漫着一派祈求和平的浓厚氛围。

在国际方面,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公使朱尔典先后向徐世昌提出南北和平动议,法、意等国相继表示支持。

徐世昌是在如此浓厚的和平氛围下当选总统的,即便是广州军政府,也在通电声明总统选举不合法的同时,善意提醒徐世昌不要被人愚弄。在全国上下反对争战、谋求和平之时,作为新任大总统的徐世昌也踌躇满志。在此后的半年中,他首先行使大总统的职权,主动下令对南方停战,努力调和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筹划“南北议和”会议。

于是徐世昌在就职15天后签署和平令,11月15日,他在北京召集各省督军会商和议,最终使这些桀骜不驯的军阀一致表示“服从总统”、“赞成和平”。次日,他发布了停战令,南北双方遵命停火。他十分高兴地说:“和平统一的时机已到,机不可失,中国的安危在此一举了。”

但是,徐世昌过于乐观了。次年2月在上海召开了南北“议和会议”,但未取得任何结果。盖因和谈的基础十分薄弱,南北军阀均拥兵自重,互不相让,尤其是段祺瑞坚持亲日主张,拒不让步。关于上海的南北和会,徐世昌曾说:“乃沪议中辍,群情失望,在南方徒言接近,而未有完全解决之方;在中央欲进和平,而终乏积极进行之效。……此就对内言之不能不引咎者也”。

针对“南北议和”裹足不前,在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浓厚氛围下,社会各界纷纷奔走呼号,呼吁重开和谈。徐世昌再次从中斡旋,多方努力,终于在4月9日且达成了一个“南北议和”的折中方案。但北京的“安福议员”又极力反对,致使和平的努力再次化为泡影。

南北议和停滞,北洋军阀内部也矛盾激化,终于在1920年7月爆发了直皖战争。吴佩孚杀入北京,把奉军赶出了关外,把段祺瑞赶下台,直系独霸北京。徐世昌马上下令解散安福系,清除了南北和谈的最大阻碍。徐世昌借势颁布了南北统一及筹办善后的命令,但随即就遭到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等人的通电驳斥。不久,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并就任非常大总统,准备武力北伐。南北议和就此告终,徐世昌的“偃武”政策遭到沉重打击。

徐世昌的“修文”与“偃武”是一项政策的两面。徐自身乃文人出身,在拥兵自兵的军阀之间左右折冲十分不易,其厌恶武将实属无可奈何,重用文臣自在情理之中。因此,在他当总统时期的国务总理或重要阁员如钱能训、龚心湛、颜惠庆、梁士诒、周自齐等,或出身翰林,或长于外事,或精通财政,都是当时公认的文才,政府的重要职务自然也是重文轻武。

徐世昌的“修文”的核心是“清静无为”,他表面上圆通、沉稳、柔韧、机警,实则倨傲、吝啬、拘谨、守旧,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乱的局面。

面对军阀武将争战不断,争雄不已,徐世昌实难做到真正的“偃武”,自然也难以做到真正的“修文”。“偃武修文”政策虽然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良好愿望,但在面对混乱不堪的武人争雄的严酷现实,徐的政策几乎毫无施行的空间,失败是必然的,他的失败是时代的悲剧。但他对当时政策修修补补,在缓南北争斗的紧张局势,谋求和平、促进和谐方面,还是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身为大总统徐世昌,虽然对学生的态度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但总的来说,这位前清翰林出身的文治总统,对学生和知识界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蓬勃地展开,还是有赖于徐世昌“偃武修文”的治国策略所营造的宽松的政治环境。

徐世昌当总统的年代,夹在直、皖两派中间,并无多大实权,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倭寇虎视眈眈,国内军阀割据,国民党不承认其合法性,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但就是他执政的这段时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社会思想也是中国历史以来最解放的,所以五四运动才没有遭到残酷镇压,共产主义思潮也得以兴起,报纸杂志言论大胆,也应归功于他“偃武修文”的实际效果。

细数民国老二的尴尬:为您掀开26位民国总理的神秘面纱》小说在线阅读_第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国涛漫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数民国老二的尴尬:为您掀开26位民国总理的神秘面纱第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