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原文: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

原来佛也卖萌——你意想不到的佛教经典

前言

新时代需要新佛学,新佛学需要新语言。这不是说要把佛法来一次彻底的变革,自然也不是讲要否定释迦摩尼几千年前的讲法。而是一种古老的智慧,若要在当代得以广泛的流传和发展,必须要具有此时代的特征,也必要符合时代的潮流。正如当年佛法从印度传往中国,必要将巴利语佛典翻译成汉语,才能在汉地流传。不然,汉语地区的人,又怎么可能去读巴利语佛典呢?所以必须要这一“译”后,才能在汉地生根、发芽、乃至壮大。

我们今天能了解佛法,相信佛法,乃至证悟佛法,便全是这“译”的功劳。文字固然不是道,但文以载道却也是不可否认的。不单文以载道,文字本身对“道”的传播更是影响深远。同一件事,同一种道理,用不同的文字述说出来,传播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诸君请看,《明史》愿意看的人,只怕不多。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却火爆一时。《三国志》愿意看的人,也只怕不多。易中天的《品三国》却多受追捧。难道《明朝那些事》讲的不是明史?难道《品三国》品的不是三国么?自然讲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可既然都是讲的同一个东西,为何《明史》、《三国志》不太受寻常读者待见,而经过润色后的明月“明史”,和易中天“三国”却受人热捧呢?这就还是语言载体的原因。

“道”的承载需要文字,“道”要传播,就跟需要文字了。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对于传播一种智慧或一门学说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自然不可轻怠!

前面说到历史。试观中国的老百姓,大约知道历史故事的多,但真正深入研究历史的少。佛法在中国,也是如此。老百姓中信佛者不在少数,但是懂佛法者,则寥寥。更不说进一步的修证佛法了。既然要信佛,又为何不懂佛法呢?既然不懂,为何不去尝试着了解佛法呢?

依我看,这些问题都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不是不愿意去了解,而是了解的难度颇大。就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受到热捧一样,若老百姓当真对历史不感兴趣,此书也不会卖得那样火。既然此书如此之火,可见老百姓对历史是极有兴趣的。但既然这么有兴趣,《明史》摆在那里多少年了,怎么又不去翻一翻呢?偏偏要等个当年明月?

因为他们不是不想去翻,而是翻了也白翻。《明史》是通篇文言文,之乎者也、者也之乎。看起来谁能不头疼?且不说没什么文言文功底的普通读者看了头疼,就是对文言文有研究的学者,整天看这种苍白的文字,也不见得能从中看出什么乐趣来。《明史》是如此挑战普通读者的阅读水平,要说承载佛法的佛经,那就更是如此了。佛经的阅读难度,比《明史》有过之而无不及。那里面众多的佛学专有名词,也就足够让人纠结半天时间了,更别说其他高深的理论。就是将佛经翻译成白话文,也未必那么好懂,更何况是文言文呢?

所以我说,信佛的人不懂佛法,却也不能一味的责怪他们。因为佛经的阅读难度太大。既不能责怪他们,那是当年这翻译佛经的人不对咯?那自然也不是,你要那些大翻译家们,穿越时空,写出像《明朝》、《品三国》那样的佛经,这也太为难他们了。

我们只是提问,如何让信佛的人,进一步到信佛法。又如何让本不信佛的人,对佛法多一点了解呢?若真能这样,便也是件有功德的好事了,最起码也不至于是件坏事。若要达成这一点,依靠那本身极其古老的佛经我看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说,新时代需要新佛学,新佛学需要新语言。这句话其实就是说要让佛法有一种全新的文字载体,有一种让读者能看懂,并且喜闻乐见的文字载体。

于是这本书,便在这样一个目的下,诞生了。

它并不违背佛法原意,它将立足于经典,依据于经典。它不过是使古典语言现代化。因为只有古典语言现代化,现代人才能普遍接受。一种古老的智慧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这和不能用巴利语向汉人讲佛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而现代语言,最有时代特征,最鲜活而又亲近读者的,首推网络语言。试看“神马”风行一时,“给力”火遍中国,这些动感的词汇,便都由网络发家。于是我也想有一种尝试,若将古老的佛法智慧和现代化的网络语言结合,这种全新的形式,能不能让人们喜闻乐见?

且行且看吧,古老的智慧和网络语言的邂逅,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答案便在你翻开书的刹那。

《原来佛也卖萌》,或许你会说,卖萌的只是你,而不是佛。这当然。就像说法的只是佛,而不是我是一样的。

萌说佛教系列之《金刚经》

《金刚经》为传播广泛的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字面上解释为“凭借像金刚一样坚定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这本经的翻译历来有很多版本,玄奘大师也曾翻译过此经(玄奘大师就是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但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鸠摩罗什的版本(这个人是佛教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位翻译家)。我所用的便也是这个版本。此《金刚经》原本没有品目之分,后来梁朝太子萧统(既梁昭明太子)把它分为三十二品。世人认可其划分。流传中,便多也沿用此划分。

下面我将分为三个部分,来和大家一起来阅读并解读《金刚经》,三个部分为:经典原文、潮流译文、时尚解读。

让这“卖萌”的佛祖,来说那智慧的真言吧,不管你伤不伤得起,它就这样开始了。

经典原文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潮流译文

我听到过这么一个传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刻,佛在舍卫国一个叫祗树给孤独园的园子里面,与他手下的那些弟子们呆在一起,他手下的这些弟子可有一千二百五十多人呢!不一会的功夫,到了吃饭的时候,老大他华丽丽的衣服一穿,提着个小饭盆,带着人马就到舍卫城里面去了。佛当然是去城里面讨饭啦。佛挨家挨户的讨完饭,回到了祗树给孤独园。美滋滋的吃完饭,将衣服脱了,饭盆一放,再把脚丫子洗洗,把座位整理好后,就坐下去了。

时尚点评:凡是牛人总是有不同的名号,你看武侠小说,大侠除了他本名之外,还得有还得有江湖人士给他的种种称号,话说“江湖人称某某某”云云。这样,才配得上其大侠的称呼。佛的伟大,当然不是这样打打杀杀的江湖人士可以比上的啦。但他作为一个利益众生的弘法人,作为佛法的创始者,受到众生的尊敬。自然众生也要给其诸多名号,才显得出他的不凡。也是从这些名号中,弟子和众生对佛的尊敬,也就可见一斑了。当然,佛不沽名钓誉,名号什么的对他来说,那都是浮云。

佛有很多名号,大致上有十个。分别为: 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中世尊就是《金刚经》里弟子对佛的称呼,什么叫世尊呢?故名思议,世之所尊么!既然是世之所尊,那自然是众生心目中的老大了。这个老大,可莫做一般的世俗化理解哦!众之所尊名为老,智慧广深名之大!所谓老大是也。

而这个老大着实是可爱,而毫无架子的。且看着第一品,说是佛和弟子有一起聚会讲法,到了要吃饭的时候,佛自己提着个饭盆就到舍卫城里面讨饭去了。也没有说让哪个弟子去代劳的。并且他讨饭还挺有规矩。经文上用了四个字“次第乞已”。就是说一家一户讨着来,一个也不放过。为什么要一个不放过?就是教育众人不能嫌贫爱富。因为布施这也是有功德的事,你不能只向富人要布施,不能只到富人那里去讨点好吃好喝的。讨饭也必须要一视同仁。所以他挨家挨户讨饭,不论贫或富的差别。印度人那时候出门是不穿鞋子的。佛祖释迦牟尼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所以他讨完饭后来,还不忘了个人卫生。于是经文说他“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吃完饭后,就把脚给洗干净,整理座位,才坐上去。这一段的描写极其平常。这说明佛其实也和众生没有太多区别,也吃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所谓“大圣既俗”,佛也不是脱离群众的一个人,也就是一个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在某些方面和众生没有区别的一个人。这正体现了佛的寻常,和平易近人之处。这也更加显示出佛是如此的真实。且如此的有爱。

原来佛也卖萌(你意想不到的佛教经典)》小说在线阅读_第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郭若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原来佛也卖萌(你意想不到的佛教经典)第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