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前言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规矩”是法则,“方圆”就是江湖。

江湖是什么?不是乔峰的霸气,不是独孤求败的孤高,更不是楚留香的风流,而是生存。

江湖是主流社会之外的另一个社会形态。风云几百年,影响至深,像钙一样流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已成一种情结。所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我们就无法相忘于江湖。江湖社会很神秘、令人热血沸腾、令人心神往之。江湖里有恩怨情仇、也有刀光剑影,更多的是生存智慧。

实际上,江湖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深深扎根,无法摆脱。

因为,我们都是江湖中人。

第一章:保镖——习武之人的宿命与无奈

一、武举之路

此江湖,并非是武侠小说中的那个充满刀光剑影、铁血传奇的江湖。它是客观存在的,并对当今中国人有着深远影响的体制外的另一个社会制度。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时,全国人口约为2000万,至公元1491年(明弘治四年)其时全国人口约为5328万。一千七百多年来,中国人口增长缓慢,仅为2.6倍。然而,在1805年(清嘉庆十年)中国人口已达到3.32亿,是明中叶人口的6.23倍,是秦时人口的16.6倍。短短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

人口基数增大,问题就来了。

首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

在封建社会中,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组成无非士、农、工、商。即读书的、种地的、做工的、做买卖的。人口大爆炸前夕,中国就业问题相对稳定。古代中国一直是定耕农业国家,其重要制度诸如周公制宗法、秦汉立郡县制、隋唐行均田制等都是围绕着农业而制订。在这种定居和定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假如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乱或天灾,人民无意四处走动。中国人在儒家开枝散叶延绵香火的长期思想影响下,1500—1800年,三百年间里中国人口增长至3.32亿。

彼时,就业问题相当严峻。

如今工作岗位非常多,重点地区常常出现用工荒状态。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便可获得一份工作。实在没文化,又无专长,只要你有力气同样有工作可做。在十九世纪时,内忧外患,耕地面积饱和,到处是庄稼,还是饿殍载道,食不果腹。逼迫大批流民,走向了自主创业之路。这大批流民,往来迁徙,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移民潮,他们组建了自己的“社会制度”,渐渐地形成了体制外的另一种社会制度,俗称“江湖”。

“江湖”原意指江河湖泊,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隐藏着很深的哲学含义,仁者见仁,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体会。“江湖”一词经过了漫长岁月,意义也有所不同。三国时期,曹操说过“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这里的“江湖”指的是“诸侯纷争”。最著名的还是范仲淹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这句话中,“江湖”的意义发生了转变,即庙堂与江湖相对;庙堂是衙门,江湖也就是民间。不知从何时起,“江湖”进入武侠小说,变成了一个非正常生活秩序,脱离宪政制度的另类社会,即江湖社会。

大凡提到江湖,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武林高手。武侠小说中赋予武林高手神秘之形象,来去如风,挥金如土。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初遇黄蓉时,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买单时一顿饭为“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里引出一个经济问题,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到底是多少?或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列出很大的篇幅,简言之,一两银的购买力相当惊人: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00—220.0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00—800.00元;北宋朝中期600.00元—1300.00元(或1000.00—1800.00元);盛唐时期2000.00—4000.00元。换言之,黄蓉一顿饭最低消费11,400.00元人民币。

华罗庚先生称武侠是成人的童话,还是有道理的。

《水浒传》中鲁达帮助金翠莲向史进、李忠借钱,史进拿出十两银子,那厮是富二代,当然面不改色。而跑江湖的李忠则拿出了二两银子,因此鲁达说他小心眼。试想宋朝时期二两银子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假如是你资助一名陌生人,你也同样会考虑三分,正所谓善财难舍。在真实的江湖中,身负功夫绝学的武林高手,并非是挥金如土。若不然众江湖好汉一听说水泊梁山“论称分金”登时两眼冒绿光,如果他们都腰缠万贯,梁山的口号岂非对他们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那些有一身功夫的武林中人,他们的就业问题谁来解决?

早在唐朝,武则天就给出了答案。

公元700年(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武举”即源于此。唐代名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武状元。

“武举”给天下习武之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只是在当初不受重视。

“武举”起源于唐,却兴于明清。

清代统治者起源于中国东北,以铁骑劲弓得天下,前期几个皇帝都很重视讲习武艺,强调“文武并重”,力图保持满族劲悍尚武的传统。所以在清代,“武举”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历代王朝。

由此可见,习武还是有进身仕途,出头之日的。

于是,全国尚武成风。

然而,“武举”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却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下面我们就踏上漫漫“武举”之路。

假设主人公出生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家庭。

封建社会的农民与今天农民的概念上截然不同。封建社会由于工业经济的落后,农民为中国社会劳动力人口的主要力量,主要依靠自然经济生活,多为自耕农、佃农。自耕农指的是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佃农,就没那么幸运了,是指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向地主、富农租地耕种。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佃农是社会的最底层,受尽盘剥,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出身于佃农家庭。

好了,假设主人公姓牛,排行老八,出身于佃农家庭,长期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有时还要拿着碗儿去除招商引资。约80%的人都出身在这个阶层,然而庞大的帝国恰恰是由这些人供养的。假如社会上没有了农民,中国将面临崩溃之危。

一个农民之家少有独生子,大哥二哥三哥四五六七哥都已注定了他们长大后子承父业,继续租地,继续当佃户。忽然某一天,牛大爷遭了雷劈,喟然长叹道:“穷啥不能穷孩子,苦啥不能苦教育。”

上学——

农民含辛茹苦的供养大学生,愿望其实很单纯,就是希冀子女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来了,上学得交钱啊!牛大爷一摸兜,财神一甩袖子——蹦子皆无。没钱咋办?总不能去抢银行吧!那可是很冒险的工作。牛大爷一咬牙一瞪眼,那就交粮吧!

草民的江湖——中国底层百姓的生存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赵家三郎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草民的江湖——中国底层百姓的生存智慧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47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