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预测是易学的主要用途,或者说是唯一用途。先民民力微弱,技能、工具有限,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更加无法抵御。以当时的条件去改变环境,非朝夕之事,那么生存第一要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生存方法。先生存而后改造。那么预测显然非常关键,因此关于预测的研究,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需求。其实在世界各地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发展过预测学。主体预测技术都是从天文、自然规律出发的,借助于人或者物进行研究,从假设到探索归类,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研究程度和侧重点也各有不同,而且很多时候与神学宗教等结合为一体。真正体系完备而独立发展成功的预测学系统,应该说只有中国古代的阴阳与五行系统。阴阳系统,就是本于易学的方法。伏羲时代创立八卦,用以测度时间空间,结合自然界的变化,研究其中的规律,是可以得到事物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的,逐渐开拓引申,去伪存真,不断总结,就形成了后来完备的阴阳系统和干支五行系统。其他的龟卜之类的统计方法,开始附于神教,应用甚广,但是终究理论不完备,人的认识发展之后就受到更多质疑。当然这种占法并非就是不准确,只是没有原始的理论根基,不便于更深入地发展,应用有限,逐渐被淘汰了。

易学预测系统,本于阴阳变化。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为六十四,爻有三百六十四,《周易》传文记载的六十四卦之“策”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以类万物,然后引申触长,“天下之能事毕矣”。其实传文以及朱熹所说的那种大衍之数的筮法,虽然最后得到的只是四千零九十六种卦象(六十四的平方,包括本卦与变卦的所有种类),但是占筮过程中的蓍草变化种类,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即使后来的以钱代筮,最小的得卦概率也达到了二十六万二千一百四十四分之一。最早的时候,易学占卜不一定是最为重要的,从《周礼》可以看出,就算到了周朝,卜与筮都是并行的,还有巫祝等诸多方法,各有所用。卜用龟甲等物,筮基本就是易学预测。先民时期人面对自然是更加渺小微弱的,那么一方面是选择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就是树立信心信仰,那么事情决策采用预测,号召民众采用神教,二者从一开始就是结合统一的。直到《周礼》记载时期,二者都还是结合的。各种预测方法里面,易学预测与干支五行预测有自身完备的系统,因此当神坛被人的野心践踏损毁之后,预测学仍旧能够生存,而龟卜巫祝,即使有很神奇高明之处,但其原来无法探讨,不便于从文化层面深入探讨,只能少数人实际沿用而保存,因此传承艰难。不过宗教并没有彻底毁灭,而且有些巫卜在民间应用价值很大,另外四方民族文化发展不一,巫卜至今仍有遗留,只是较为狭窄而已。

易学首先与干支五行的结合,至少可以推到奇门遁甲的创立,九宫八门显然就是沿用的易学方法。但是奇门遁甲只是沿用了这个框架,五行推断为主,因此一般不认为是易学系统的主流方法。大六壬则跟易学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只有基础层面有关联,严格讲就更不算是易学预测系统之内了。原来的易学占筮方法,难以考证,大衍数的占法似乎过于简单,今人霍斐然先生提到过开合往来等原始应用,不用五行,也是一种探讨。其实到《周易》成书时期,易经原来的预测方法已经开始没落,走向与干支五行结合的道路,甚至被取代,到传说鬼谷子确立纳甲筮法的时候,实际上古老的易学占筮方法就基本寿终正寝了。秦汉以后,很少看见有传统的易学占筮预测,而易学八卦系统在纳甲筮法和梅花易数预测方法中还是有较多保留,勉强算是一脉相承,堪舆风水学、奇门遁甲、面相学等亦有所应用。但是原始占筮方法被干支五行的应用取代已是大势所趋。这个在另外的文章里面会仔细阐述。干支五行系统的广泛应用,也意味着易学预测彻底摆脱了宗教鬼神而自成系统,也是易学预测本身的重大变革。一直以来,预测学盛行不衰,正史均有记载。早期的大宗之法有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合称三式,后来太乙基本失传。相学发展甚至比三式更早,堪舆风水稍晚,与纳甲筮法出现时间相当,八字预测起源或许较早,但是突破较晚,宋后盛行。另外民间还有很多卜算方法,详略不一,尚有待考查。近代国难,又一度被禁,但是传承不断,后继有人。我辈彷徨之际,余幸尚存。

在经文义理方面,从《周易》成文以后,开始发展并不快,可见《易经》是以技术应用为主而并非理论阐述为主的书,应该说跟现在的科学技术书籍是类似的。是一门研究预测学的知识。只有到了春秋末期,孔子通读《周易》,“韦编三绝”,然后结合自己的人文社会思想,据说写成了《周易》的传文《系辞》等文章,考古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里面,还有孔子更多的关于经文卦辞的论述。而且孔子将《周易》定为自己学说的重要经文,以致于后来成为群经之首,这是《易学》经文义理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就是西汉时期,《周易》成为国家规定的论文研究课题,而且朝廷崇尚儒学,这样研究《周易》的风气盛行,出现了一大批义理学者。那时候的义理还是从预测技术中脱胎而来,尚且带有一些真面目,只是关于预测的部分,学者似乎羞于、或者不能探讨,以致于义理传承逐渐失真。到了第三个里程碑时期,宋朝,尤其是朱熹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文化的确立,《周易》义理再次出现了一个热潮,不过此次比较畸形,主要原因是礼教思想占据了研究者的灵魂,易学的真正思想就被替换了。宋朝的易学义理思想大多出自陈抟,陈抟是修道之人,精通预测而且没有太多的礼教观念。因此他传出的方法图文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可惜被礼教派发挥之后,就变得似是而非,他们对先天八卦,对太极图的认识,固定地站在所谓光明正大的一边去理解。其实易学就思想而言,应该是广大包容,并无特定的是非得失的立场的。并非说小人就会灭亡,君子就能昌盛。阴阳互为消长,他们都这么说,但是到了实际结论的时候,就只有阳长阴消了。可能处于那个位置,也不好真实发挥,只能取片面之意,附会礼教条文作罢。虽然这些理论一时被奉为经典,但是时间能考验一切,终究大多为后人所遗忘。倒是其中有位儒者邵雍,得梅花易占法之传,研究易学甚为深刻实际,所撰《梅花易数》、《皇极经世》等书经久流传,应用与义理皆多有独到之处。

后来易学义理方面仍旧不断有人探索讨论,但是都没有汉宋那种盛况,也没有什么影响深远的义理成果。当代百年,易学饱受西洋风浪,又被扣以迷信大帽,预测义理皆濒临失传,更无发展可言。祖宗万年生存探索之成就,竟一夕之间成为非法,悲哉!

易学作为一种特殊应用技术,东周以前可能都归贵族阶层所有,统治者害怕民间借此窥探“天机”而作乱,而当时文化知识也是奢侈品,平民用龟甲尚可,要推算易卦,恐怕也不容易。当然贵族里面世代都有专人研究,社会地位也很高,据说周文王就是如此出身。这样易学预测可以不断得到总结和发展,但是如果面临突然的变化,也很容易导致文化失传。美洲玛雅文化的考古发现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国家动荡,使得贵族文化逐渐散落到民间,因为很多贵族本身就沦落为平民了。出现了私人研究易学以谋生,后期尤其孔子倡导的私学兴起,文化的普及范围扩大,也为易学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基础。因此春秋战国时代,预测学得到了很大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医卜之书得意保留。汉朝朝廷重视经文义理,也尊重预测。汉武帝曾经召天下预测师研究讨论,面相学在汉朝异常兴盛,堪舆风水也形成了完备的理论系统。士大夫阶层也注重预测,本身又具备深厚的文化基础,因此出现了京房、郭璞等水平很高的易学预测研究者。以后政府、贵族与民间均重视预测,政府有专门负责预测方面的官吏,民间尤其佛道修行之人,更适合易学研究,因此水平高的预测师不断涌现,预测方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中国传统预测大宗——四柱命理》小说在线阅读_第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清流水大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传统预测大宗——四柱命理第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