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最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鹿蜀”的名称,要比“霍加皮”贴切多了,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鹿嘛。

刚找到了一些比较详细的威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证明乌蒙山一带曾经是热带气候,适合霍加皮的生存。

一) 观音洞遗址——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该遗址位于贵阳西约150公里的黔西县沙井乡沙井村观音洞。1964年发现,同年底至次年初,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先生前往发掘。1965、1972、1974年又先后三次进行发掘。该遗址出土石制品3000多件,动物化石23件。

该洞系一沿东西向裂缝形成的窄长洞穴,主洞长约90米、宽2—4米、高2—8米。洞内地层堆积相当厚,最深处达8米,最浅处也有3米,可分9层。根据遗物性质,可归纳为A、B两组文化层,A组(第2层)主要堆积物为红土;B组(第3—8层)属黄色堆积物;A组文化层较B组文化层时代为晚,但总性质均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观音洞发现的动物化石有蜗牛、龟科、猕猴、竹鼠、狐、柯氏熊、鼬科、最后鬣狗、虎、嵌齿象、贵州剑齿象、似东方剑齿象、马、巨貘、中国犀、野猪、麂、鹿、水鹿、水牛、牛、苏门羚等23种。其中,哺乳动物化石大部分都是中更新世洞穴中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地质时代应为中更新世。

观音洞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共计3000多件。石制品原料有硅质灰岩、脉岩、燧石、硅质岩、玉髓、细砂岩等;石器素材主要选择石片、断片、碎片、石块或断块。打制石片的方法主要是锤击法,只有少数石片可能是碰砧法或摔砸法产生的,打制石片时一般不修理台面。加工方法也以锤击法为主,极少数采用与砸击法类似的技术。加工方向多为单向加工,且以向破裂面加工为主,少数为错向加工、交互加工,只有少许对向或横向加工者。石器种类以刮削器为主,占石器总数82%以上;端刮器、砍砸器次之,均各占石器总数的6%左右;尖状器再次之,占石器总数的4.11%;石锥、雕刻器、凹铁刮器只少数,占石器总数的0.13%—0.65%。石器中以中、小型者居多,3—5厘米者占石器总数的40%,5—7厘米者约占27%,小于3厘米者占15%,7—10厘米者约占13%,大于10厘米者不足2%。

观音洞遗址的时代,学术界根据所出动物化石剑齿象、贵州剑齿象、最后鬣狗、巨貘、大熊猫等,推断该遗址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于观音洞遗址的年代数据,目前公布的有以下数据:1986年公布的铀系年代为:第二层年代为5.7万年左右,第四层小于11.9万年,第五层为8—10.4万年,第八层为11.5万年左右(原思训等《华南若干旧石器时代地点的铀系年代》,《人类学学报》1986年第2期)。1992年又公布了一批数据:“观音洞A组堆积物小于4万年”,“B组第三层小于5(或10)万年”,“B组第六—第八层为18—24(或19)万年”(沈冠军等《贵州黔西观音洞钟乳石样的铀系年龄》,《人类学学报》1992年第1期)。

目前,我国发现的众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观音洞遗址地层之清楚,伴出动物化石之多,文化遗物之丰富,仅次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洞遗址是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代表,它的技术传统在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已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至于观音洞文化的重要意义,后面将详细的评价,在此不赘述。

(二) 扁扁洞遗址——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该遗址位于毕节县海子街乡周村东侧的扁扁洞。这个洞长26米、宽1.2—2.4米、高2—4.2米。洞内堆积均向南倾,靠外大部堆积扰乱,深部堆积保存较完整,地层厚度3米左右,分为四层。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啮齿目、虎、中国黑熊、东方剑齿象、剑齿象、中国犀、鹿、水鹿、羊亚科、腹足类、龟鳖类、巨貘、牛亚科等13类,均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地质时代可能是晚更新世早一阶段或稍早,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或稍早。该遗址的铀系年代,根据北京大学考古系测定的数据,该遗址3—4层距今13—17万年。

扁扁洞遗址共发现石制品75件,石制品的原料主要是硅质灰岩、燧石、灰岩和泥质灰岩。石器素材多为砾石,另有结核、石块等。打制石片的方法是锤击法,一般不修理台面,石器的加工方向以正向为主,复向和反向次之。石器种类以刮削器为主、砍砸器次之,还有夹状器。器形大小都在4厘米以上,且多不规则。

该遗址石制品主要特征与黔西观音洞文化较多相似之处,学术界认为它应属观音洞文化类型。

(三) 草海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草海遗址位于威宁县草海镇东山村王家院子东北,又名王家院子遗址。1982年发现,同年试掘。

该遗址属台地遗址,地层堆积厚约3米,自上而下分9层。出土动物化石有剑齿象、马、牛、鹿、水鹿、威宁轴鹿、腹足类、鲤等8种,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发掘者估计该遗址年代“距今1万多年”。

草海遗址发现石制品41件,石制品原料主要是燧石、玉髓、硅质岩,石器素材多石片、石块。打击石片的方法均系锤击法,且有修理台面和使用软锤的现象。石器修理技术也主要采用锤击法,以复向加工者为主,约占石器总数的65%;向背面加工者次之,占石器总数的28%;向破裂面加工者较少,不足3%;还有少许对向、转向加工和两面加工者。石器种类以刮削器为主,端刮器占有显著地位,约占总数的1/4,尖状器次之。石器中复刃石器较多,约占石器总数的78%,单刃石器较少,仅占石器总数的22%。同时,石器比较粗大,大、中型石器占优势,小型石器不多。草海遗址的文化性质,发掘者认为:“草海的石器特点几乎都是观音洞文化的特点”,“似可认为草海的石器是观音洞早期文化的继承者,也可能是观音洞晚期文化的变体,从而为观音洞文化延续的时间和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吴茂林、张森水、林树基《贵州旧石器时代新发现》,《人类学学报》1983年)。

5、“怪水”在哪里?“宪翼之水”又在哪里?

《山海经》中关于“怪水”特征的描述有三点:第一点是源于“杻阳之山”,第二点是向东流去,第三点是注于宪翼之水。经过研究,本人认为,这里的“怪水”就是今天发源于乌蒙山东麓的三岔河,而“宪翼之水”就是今天的乌江。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马红光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