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77、

3月份斯大林死了,这个苏联一代猛人一死,尽管说中朝依旧是苏联的小弟,但苏联毕竟要乱一阵子,所以中朝的谈判压力骤然一降,正好美国人也急着抽身了,所以一拍两合,谈判出奇的顺利起来。

斯大林死后不到一个月,用咱们中国人的说法,五七还没过,中朝尤其是志愿军方面就开始和美国方面张罗着互换伤病战俘的事了,由于之前的战俘交换工作一直吵吵嚷嚷,矛盾极大,所以这次交换外界又多捏着把汗,不要又要闹出什么岔子来。

没出岔子,现实就是如此,志愿军和美国人心照不宣地作出了让步,国内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方案,美国人搞甄别,让战俘自决去处,中国人将不再坚决阻挠,放弃坚持所有战俘全部遣返的方案,只是要求美国方面将坚持遣返回国的战俘先行释放,其余战俘应转交给中立国,由中立国负责遣返等工作。

好了,这边让了步,美国人倒也不好意思了,于是美国人也很配合的让了一步,表示不再坚持单方面“甄别”行动,确实为了这项工作,美国人也烦死了,战争么一直拖,战俘营么成天闹个不停。美国人甚至同意中朝方面派出人员到中立国方面动员战俘回国,也不要死拉着那些犹豫不决的战俘不放了。

北朝鲜方面自然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同意人民军战俘自决去留,那些愿意去南朝鲜或者不少人民军战俘本来家乡就在南部的可以去南方,北方将不过多阻拦。

两方谈妥,准备工作就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到4月26日,这天有两件事情让外界感到这次战争真的是要结束了,先是双方的伤病战俘都回家了,联合国军684名战俘,志愿军和人民军6670名战俘,其中志愿军1030名。

这一天,板门店谈判也正式重启了,之前2月22日只能说是双方比较低级别的谈判人员进行接触,而这次则是高级别谈判的重启,如果谈妥了,那么朝鲜战争也就结束了。从当天的谈判氛围,各国记者们出奇的发现顺利地难以置信,其实也属正常,分界线停火条件啥的其实早就谈好了,只不过是双方以前都憋着火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所以互相刁难才惹出这么一堆事来,现在都在战场上打够了,也没这个力气去互相刁难了,所以谈判想不顺利都不行啊。

但是毕竟双方还没有停战,所以整个战场上双方还是枕戈待旦的,3月31日,本着轮番入朝学习的原则,先是二野参谋长李达入朝替换了解方,接着许世友替换了3兵团司令王近山,黄永胜替换了19兵团司令韩先楚,杨勇也入朝准备替换20兵团司令郑维山,9兵团现在的司令也不是宋时轮了,而是王建安。

从战场形势来看,如果停战,谁会最不爽,不用看,肯定是北朝鲜,他家就是想统一朝鲜半岛,费了这么个牛劲,换来这么个结局,但又不好发作,谁叫自己不争气,所以只能不吭声。另一方面李承晚也不舒服,李承晚想统一朝鲜半岛的愿望一点也不比金日成小,所以李承晚就希望美国可以留相当一部分主力在南朝鲜,当然美军后来的确也是驻军了,但这些部队从数量而言只是保持南朝鲜安定,或是在遇到侵略时可以拖下时间的,就跟战争爆发时迪安将军的那些部队差不多,这点让李承晚是很不舒服的。

有时候想多了想到了牛角尖里,李承晚就蹦出了一个主意,他希望在谈判时做点手脚,最后的和平协议,志愿军会有一部留在北朝鲜,这样他韩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美军主力留在南朝鲜,而且如果边境上一有摩擦,双方可以随时再将中美两国拉扯进来,再博弈一次。

随后南朝鲜谈判代表单独离开了谈判席,南朝鲜方面也开始有些蠢蠢欲动的意思,这让美国人开始警觉起来,艾森豪威尔甚至亲自写信要求李承晚克制,中情局甚至作出了如果迫不得已就发动政变撤换掉李承晚,绝对不能让李承晚超出美国人的控制。

而李承晚的不理智举动也给了志愿军和人民军借口来发动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战。

尽管志愿军此时因为国内形势开始安定,发展内政将成为接下来的主要任务,而朝鲜战场显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等原因而不能继续战争,但就此结束战争面子上还是不是挺光彩的,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好面子,开个会什么无不是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所以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需要以一次胜利来结束这场战争。

尽管楼主我对志愿军比较有好感,但是对于金城战役我感觉很腻歪,因为这场战役显然打得挺没意思,徒然送掉了不少战士的生命。腻歪归腻歪,还是从头开始来写这场战役。

首先是借口,此时双方的谈判已经到了快要结束的阶段,所以说战场上基本已经停战,金城战役的气势很不小,所以说需要一个借口来打这一仗,而此仗的借口就是上面提到的李承晚拒绝和平,在前线蠢蠢欲动,志愿军需要将这种危险扼杀在萌芽中。

这场战役的发起者是20兵团司令郑维山,郑维山把目标定在了金城地区的一个突出部,这个地区是个什么状况呢,三八线是两边的分界线,但这个金城地区却有一部分阵地向北部突出了一块,是个突出部,而突出部主要是三个阵地,883.7、949.2和十字架山三个阵地,所以郑维山一开始的目的就是砸掉这三个高地。

作战计划很大胆,郑维山在敌阵地前一口气埋伏了3000多人,而且要埋伏一天一夜,而距离敌人的距离形象地来说,手榴弹都可以直接扔到,所以危险性非常高,当时很多将军如杜义德、李天佑等都在三兵团司令许世友带领下参观前线,还顺便带了一大堆南京军事学院的学员观摩学习,而郑维山这次行动正好是个好机会。

对于郑维山的这个打法一开始所有人都是反对的,因为成功概率很低,而且负责打主攻的部队是180师。

眼熟吧,180师,当年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的部队,当然60军的军长也换人了,韦杰算是栽了个大跟头,现在的军长是张祖谅,这个180师也是重建的,但张祖谅就是派了他们去打,希望可以知耻而后勇。

6月10日晚上8点20分攻击开始,这3000人居然硬生生地没被敌人发现,当然估计883高地上的南朝鲜军也是警惕不足,毕竟快要停战了,难免思想不集中,所以很快被259门火炮和第21喀秋莎炮师炸了个天翻地覆,3000部队用了50分钟就夺下阵地,南朝鲜27团溃败。随后180师又打退了南朝鲜军的反击。

这一打,让联合国军方面很是震惊,不是要停战了么,怎么又开打了,所以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新任司令泰勒中将立刻赶赴前线进行部署。

泰勒这个人成名于二战,当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名,不过也很会打仗,后来还参加过越战,他接任范弗里特位置的时候其实他自己也清楚,朝鲜战场已经结束了,所以就泰勒本人而言,他是坚决要求快速结束战争的,所以他指挥整个联合国军稳固防线,不主动出击,只需坚守,等到停站即可,这个方案是很明智的,接下来会说到。

泰勒赶到前线时,前线相当慌乱,883高地刚丢,志愿军67军又突袭了十字架山,随后另有2个师进攻了南朝鲜5师的949高地,面对这种情况泰勒下令放弃这个突出部,全军撤退,南朝鲜5师跑得相当狼狈,一口气炸掉了汉江上的桥梁,急速后撤。

郑维山感觉良好,立马下令全军追击干脆夺下整个金城地区,但兵未动,志司的电报已到,停止行动,朝鲜停战协议已经达成。

这一阶段攻势使得南朝鲜军伤亡不小,5师、8师都遭到重创,我们官方计算歼敌4.1万,自己伤亡了1.9万,这个数字就算不正确,但估计南朝鲜军的伤亡也肯定在志愿军人民军之上。而在随后的16日军事分界线的正式划定上,美国人很慷慨的就把140平方公里的突出部干脆就给了北方,美国人的意思很明确了,我作出让步,给你们面子,停战。而当天双方的文字专家也开始审定停战协定文本,大批记者也已经赶到现场,估计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正式签订协定了。

但17日再起了变数,此时南朝鲜方面还握有2.7万名将要遣返的中朝战俘,本来也就是过2天就释放的事了,但是南朝鲜方面将这2.7万人押解到了南朝鲜军训练营并且拒绝了停战条款,这下子借口又来了,新一轮的攻势再次发动。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0816年轻的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第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