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上甘岭打完,朝鲜战场也算是彻底进入了垃圾时间,尽管还有一场金城战役,但可以说是停战前扔光丨炸丨弹性质的作战了,并不会对战局或者谈判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了。
既然是垃圾时间,那就简单讲讲了。
先来说说战俘的事情,有战争就会有战俘,古代的战争中的战俘是很悲惨的,大部分不是沦为奴隶就是被杀。但到了近现代,时代不同了,战争也不再是以掠夺劳动力,或者大量消灭敌国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了,但是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会有战俘出现,当然对待战俘的态度也需要改变,所以1929年国际上签署了《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国际公约》这份规定,大致规定是要给予战俘人道主义待遇,停战后立刻毫无延迟的释放并遣返所有战俘。
可惜,这份文件从签署至今,很多情况下等于放屁,二战中法西斯集中营的表现有目共睹,当然所谓民主国家的战俘营也不好到哪,就算到了今日美军的那些个什么关塔那摩监狱依旧是丑闻频出,所以战俘问题在朝鲜绝对会成为一个大麻烦。
先来看朝鲜战场上的俘虏主要来源和数目问题。联合国军被俘人员主要来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朝鲜大举进攻南朝鲜时,南朝鲜被俘虏了数万官兵,美军也有上千人被俘,就是迪安将军那批人。第二阶段则是志愿军入朝以后,在历次战役以及后续的阵地防御战时陆陆续续俘虏的联合国军士兵,据统计俘虏了有3.6万名,但是如果是在运动战中俘虏的南朝鲜士兵等基本是就地释放的,因为没办法处理,除非就地全部枪决,这个事情人民军的确干过,不过也是小范围的,比如抓住十来个俘虏就全部开枪杀了之类的。总之最后的俘虏数目是11551名战俘,其中美军3193人,南朝鲜军7142人,另外还有1000多英法等国的。
联合国军方面,仁川登陆以后因为是大包围战术,所以人民军伤亡惨重,被俘也非常严重,约有13万人被俘,志愿军一开始被俘较少,但是第四第五次战役惨败,尤其是像180师这种一口气就被俘了7000多,所以志愿军在这两次战役中被俘人数相当大,最后被俘人数约为2.08万人,也就是说联合国军方面手上有15万战俘。
1951年12月11日,战俘问题小组会议正式开始,因为当时的情况双方不少人都认为战争即将结束,所以将战俘问题提上台面开始讨论也是必要的,会议开始以后双方就开始了讨价还价,反正各种扯皮,中朝这边的意见,马上互相全部释放结束,尤其是朝鲜方面很着急的,十几万被俘,一次性放回来肯定是好事。美国方面也不是傻子,天晓得都放回去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不放的话显然违背日内瓦公约,所以美国方面要求先互换战俘资料,搞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谁谁谁被俘了。
这个问题,其实当时美国内部也比较乱,从五角大楼方面,等于是美国军方的态度就是说,战俘问题要快点解决,毕竟还有不少美国士兵也在对方手里,万一搞得撕破脸,闹出一堆伤亡跟国内肯定没法交账,不少美国战俘包括美军高层后来的回忆都表明,当时志愿军方面对待战俘倒是还正常,但是人民军对待联合国军战俘的态度就相当恶劣了,枪杀虐待的事情时有发生,后来也有不少战俘死于非命,当然作为以牙还牙美军很多士兵对于中朝战俘也存在严重的虐待甚至杀戮行为,这也成为双方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所以五角大楼反对国务院提出的要所有被俘战俘平民等表示意愿,什么叫意愿呢?就是说比如志愿军士兵被俘了,张三想回国,李四想去台湾,赵六想去美国,那么就需要甄别对待处理,总之很浪费时间。五角大楼就是说不管他们的意愿,全部放回去,然后把我们的士兵全部换回来,越快越好。但是国务院坚决反对,国务院看问题要比军方复杂得多,而且政治这个东西的肮脏程度不是你我可以想象的,什么公约规定之类的在政治利益面前都是狗屁,所以战俘问题绝对要成为一个筹码来加入整个战争的谈判,当然中朝这边如果说没有这个想法我觉得那基本也是在骗人,因为谈判这个东西就是政治利益的博弈。
谈判双方,中朝这边是人民军李相朝少将、志愿军柴成文上校,联合国军方面是鲁斯本?利比海军少将和乔治?希克曼陆军上校,依旧是海陆军各一个,美国人这方面是很死板但也很务实的。
12月12日谈判内容其实就相当简单了,美国方面提出的互换战俘材料这个事情没问题,交换完了,核对无误后大家谈好时间,全部互相释放也就完事了。
5天后,双方互换材料,但中朝方面发现美方提供的资料少了很多战俘,比国际红十字协会转交的名单少了4万多人,这下双方不干了,美方坚持自己的名单没有错,中朝方一口咬定美国人没事找事,玩挑衅。当然这次互换材料还有个插曲就是证实了迪安少将没死,搞得美国方面有些尴尬,因为之前已经宣布迪安阵亡,还追授勋章什么的,不过人没死对于迪安少将的家人来说总归是好事。
僵持了一个半月以后,美方重新提交了战俘资料,这次中朝方面对于这份资料算是比较满意了。
但是要互相放人肯定是不会这么快的,因为美国人的意思是不能将战俘一次性直接全部放回来,因为有很多战俘并不愿意回到北朝鲜和中国大陆,而愿意去台湾、南朝鲜或者西方国家,而甄别工作需要时间。对于这个问题中朝方面是坚决反对,认为违反国际公约,当然也是担心美国方面利用部分自愿去台湾等战俘进行大肆宣传,这样对于中朝的政治立场非常不利。为此随后双方进行了不下50次会议的争吵,五角大楼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双方都拒绝放人,会议陷入僵局。
其实从大环境来说,陷入僵局反倒是个正常现象,因为进入1952年以后战争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越打越激烈,当然更多的战俘源源不断进入双方战俘营,战争没有结束的意思,战俘谈判也就没有达成协议的可能,而且事实证明战俘问题开始越来越不受控制,不光中朝这边无法控制,美国方面同样控制不住了。
提一个地点——巨济岛,这个岛位于釜山西南方向的海上,现在是韩国的一个旅游度假岛屿,当时只是个荒凉的海岛而已,从地理位置而言绝对适合作战俘营,当然这个适合的标准是防止越狱暴乱之类的占主要部分。
巨济岛在我们官方的宣传中属于人间地狱,充满了杀戮和虐待,尽管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实际情况也绝不是美国宣传的那样,总之既然叫战俘营了,战俘不吃苦头是不现实的,出人命也只能算是正常的了。
战俘营由5层铁丝网包围,哨卡岗楼是多多益善,防卫极为森严,战俘想逃跑的可能性几乎为0,就算谁运气好破天,中了那个超低概率跑出去了,也没法游泳游回半岛上去,所以逃跑可能性等于0。
既然战场打个不停,谈判也没法谈,那么这些时间也就正好弄甄别工作了。
好了,甄别过程包括后来的暴动绝对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了,当然作为当事国,我们能彻底搞清楚这些事情更不可能,不过既然前面说了政治是个肮脏的东西,双方都不是好人,那么战俘营的事情双方的说法也就都不能全信了,因为谁都会讲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而把对方贬为恶魔。
美国的甄别工作进行也比较困难,因为涉及到2万志愿军的问题,而志愿军是什么人,其实就是中国军人,而且大部分还是解放战争期间的起义投诚部队人员,所以就把台湾方面国民政府也搅了进来,也就是我们宣传中经常抨击的国民党大量特务逼迫志愿军前往台湾,而美国人就是帮凶。这个问题美国方面的宣传肯定是偏向于国民政府的,但美国人也不是一边倒,美国人的中心意思就是共产分子和台湾方面人员对于那些非共产分子的普通士兵的拉锯战,如何的拉锯战呢?下回再说吧。